宫秀川:意识形态与“韬光养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90 次 更新时间:2013-09-16 16:53

进入专题: 意识形态   韬光养晦  

宫秀川  

自从1917年世界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伊始,意识形态就开始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这一因素影响了半个世纪的国际政治。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民族分裂,多个国家不能统一,一道铁幕将欧洲一分为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人民生活在战争的阴云下。意识形态因素干扰国家间的正常发展。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意识形态的标准无疑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依据,从而让中国的外交越走越窄,不仅同西方国家关系没能得到发展,并且在意识形态争论中同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也紧张。

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的标准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扭转了中国不利的外交处境。邓小平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用这样的思想来处理国家关系,没有战略勇气是不行的”。“要以自己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国家利益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就要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取得。这为中国融入国际体系铺平了道路。

但是,并不是说中国自己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就可以融入世界,中国在跟国际体系互动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互动有良性的互动,也有摩擦互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一超独大”,其在冷战时期形成的军事集团——北约在失去“对手”后,没有停止过扩张的步伐。在国际体系当中,大部分国际制度都是建立在西方的价值观上的,更具体地讲是建立在美国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公民权利、三权分立,以及以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等价值观上的。这种价值观在冷战时期就被西方奉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在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世界呈多元化发展,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色彩淡化。

但是从冷战中走出的美国并没有完全将意识形态中的冷战思维消除,反而以“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外交来推行美国的霸权政策。其实在美国国内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之争,近几年茶党的出现,让美国国内的意识形态争执日趋激烈,但是这种激烈的争执一旦落脚于外交政策时,就显得过于简单,以致“9?11”发生后,布什就曾发出了“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的声音。从冷战后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看,当美国的外部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其意识形态色彩就比较重;当外部环境比较差的时候,意识形态色彩就淡化。为此在研究中美关系时,“第三者”的出现就比较能推动中美关系前进,而往往一旦“第三者”消失,中美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意识形态的简单化使美国人不容易在国际事务中“换位思考”,甚至很难理解其他国家的复杂国情。而希望美国能够在外交上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着眼于国家利益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是美国的历史传统和今天的社会现实,决定了美国是绝不会淡化其意识形态的,无论是政治思潮的钟摆偏向的是自由主义还是保守主义。

所以,我们在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在处理与国际体系尤其是处理中美关系时,是十分重要而又必要的策略。针对这一点,邓小平特别叮嘱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我们不要吹,越发展越要谦虚”。“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邓小平当时的讲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韬光养晦“韬”的是意识形态的“光”,即中国不从意识形态上去论证社会主义的前途、希望和优越性,而是用1/5世界人口的实践来说话;“养”的是社会主义中国崛起与发展的“晦”,即在别的国家动乱的时候,中国要按计划实现现代化。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缩小,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成为“世界第二”后,针对要不要继续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有不少观点都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条件不允许,因为实力不十分强大时期,中国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是必要的,现在“世界第二”了,再采取这样的政策,显然时过境迁了。这样的观点主要是对“韬光养晦”政策理解的简单化,如同将“韬光养晦”等同于“卧薪尝胆”,等待日后实力强大后,再图东山再起。其实伴随中国的发展,国外有“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的观点,冷静观察后,可以看出,国外这些观点的立场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分歧之上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一直在强调共同利益而弱化分歧,分歧中最根本的就是意识形态的对立。

所以,中美关系较冷战初期时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领域、地区安全、“反恐防扩”和全球性问题上都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但是在战略互信上却裹足不前。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分歧,所以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同样也坏不到哪里去。但是中美关系是我们处理外部世界的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事关全局。所以要继续扩大共识,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来发展国内经济,这就要求还要继续“韬”意识形态的“光”,弱化分歧。

    进入专题: 意识形态   韬光养晦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771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