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成: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底线”在哪

——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走势预判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70 次 更新时间:2013-07-23 21:24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刘树成 (进入专栏)  

近来,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回落,经济走势如何?国内外各界广为关注。

对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的不同预测

“大幅下降论”,“7时代论”,“超越新常态论”,“微幅回升论”

对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的预测,可归纳为以下四类有代表性的看法:

“大幅下降论”。有学者提出,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大底”,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7%,甚至大幅降至5%至6%。国际上也有学者预言,2013年后中国经济会面临“硬着陆”的风险,经济增长可能大幅放缓至5%或更低。

“7时代论”。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了“7时代”,即经济增长7%将长期化,2012年第四季度小幅回升态势很难延续。

“超越新常态论”。有学者提出,2013年中国经济将超越“新常态”,GDP增速有望达到9.3%。

“微幅回升论”。较多学者和机构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回升,但回升的幅度不会很大。

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不同预测

“6%至7%说”,“8%说”,“9%说”,“分阶段说”

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预测,可梳理为以下四种有代表性的意见:

“6%至7%说”。有学者提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2015年左右将由过去10%的高速降到6%—7%的中速,降幅为30%—40%,下一个较大台阶。

“8%说”。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以8%的平均增速,可以再维持20年。

“9%说”。有学者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在2014年以后将强劲反弹,以9%的增速继续高速增长15年。

“分阶段说”。有学者分析,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8%—9%,“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为7%—8%。

经济走势越是不确定,经济预测就越是活跃,越是百家争鸣。不同意见的讨论是正常的、有益的。各种不同意见都有其理由,究竟哪一种“对”,现在还很难说,要靠今后的实践来检验。这里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里,我们主要以潜在经济增长率问题为线索,对当前与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所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因目前我们正处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复杂多变时期,五年以上更长远的经济发展问题一时还不易说清楚。所以我们这里主要探讨近五年的经济走势,可能还比较好把握一些。

经济增长率8%应该是一个基本底线

经济增速太高,如冲出10%,会恶化经济结构;而增速偏低,如低于8%,也会恶化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近两位数高速增长,现在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准确计算潜在经济增长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在宏观调控实践中也是一个经验把握问题。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曾根据我国1978—2009年GDP增长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中,趋势增长率大体处于8%—12%的区间内,即上限为12%,下限为8%。现在,当我们研究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问题时,其上下限是否都要同时下移呢?

笔者认为,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过程中,其上下限的下移可以不对称。在最近五年内,在宏观调控的实际把握中,可以首先将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上限下移2个至3个百分点,即其上限由12%降到10%以内,把握在9%左右为宜,而其下限8%则可暂时不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潜在经济增长率作为一个区间来把握,未来五年内可以把握在8%—9%的区间。

为什么首先要把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上限降下来呢?这是因为过去我国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速往往容易过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曾多次出现“大起大落”现象。“大起大落”的要害就是“大起”。实践表明,在我国,经济增长率如果冲出10%,就会使经济运行出现偏快或过热的状况而难以为继。现在,从要素供给(能源、资源、土地、环境、劳动力等)约束强化,各种要素成本上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等因素出发,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上限首先应该降下来。

为什么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限8%可以暂时不动呢?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已难以持续,但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看,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率8%应该是一个基本底线。如果低于8%,经济运行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和各种困难而难以持续。

其一,经济增速偏低,会影响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较低的经济增速,从需求面反映出市场需求疲软,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销售,使生产能力和各种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企业利润下滑,设备投资下降,并进而影响就业的扩大。2012年前9个月,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各月累计同比增速均为负增长。1~9月累计同比增速为-1.8%,比2011年同期大幅回落28.8个百分点。只是到10月之后,随着全国经济和工业生产的增速逐步企稳回升,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才微微由负转正。

其二,经济增速偏低,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若大幅下降,则会使财政支持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扩大,都遇到困难。2012年各月,随着经济增速的低位运行,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大幅下降。1~12月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12.2个百分点。

其三,经济增速偏低,会给居民收入增长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经济发展和增长是提高与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经济“蛋糕”做大了,不一定就能分好;但如果没有“蛋糕”的适度做大,也就更难去分好“蛋糕”。

其四,经济增速偏低,市场上容易产生悲观预期,不利于市场信心的稳定。

总之,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太高,如冲出10%,会恶化经济结构,造成宏观经济效率损失,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而增速偏低,如低于8%,也会恶化经济结构,造成宏观经济效率损失,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因此,应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速。

力求使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成为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社会各方面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是一个大幅度的突变过程,还是一个可以逐步渐进的过程?有学者提出,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成功追赶型国家在高速增长期之后, 经济增长率下台阶时,都是大幅下降约30%—40%。我国将在2015年左右,潜在经济增长率由过去10%的高速降到6%—7%的中速,降幅亦为30%—40%,下一个较大台阶。

然而,我们仔细研究国际经验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因其地域大小不同、人口多少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国内外环境条件不同等,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可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的国家表现为突变过程。如日本,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增长率由原来的年均9%以上,猛降为4%左右。

第二种情况,有的国家则表现为相对平稳的渐进过程。如韩国,经济增长率由20世纪60—70年代的年均9%左右,降到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8%左右,再降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4%左右。

第三种情况,有的国家,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后,在一定时期随着科技发展等因素的推动,还可能重新上移。如美国,20世纪90年代由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上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社会各方面(政府、企业、居民个人等)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经济增长率过快、过急地下落,有可能引起经济和社会的震荡。为了避免引起大的震荡,宏观调控应力求使经济增长率的下移成为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也就是使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平滑化。比如,先由“高速”(10%)降到“中高速”(8%—9%),再降到“中速”(7%—8%),再降到“中低速”(6%—7%),然后降到“低速”(5%以下)等,分阶段地进行。

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国内需求的回旋余地较大,工业化、城镇化的纵深发展有一个逐步推移的过程,人口红利的下降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说,我们有条件使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平滑化。特别是我国3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后的经济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

2013年、2014年有望小幅上升

我们不应再走“强回升”的老路,但应通过努力,进入“适度回升”态势

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过程中,经济增速的波动态势将会怎样?是不是经济增速一年比一年低?笔者认为,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过程中,就年度经济增长率来说,并不一定是直线下落的,年度间仍会有高低起伏波动。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五年至十年左右),鉴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鉴于我国长期以来宏观调控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力求使我国经济波动走出一种锯齿形缓升缓降的新轨迹,即一两年微幅回升、一两年微幅回落、又一两年微幅回升,使经济在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适度区间内保持较长时间的平稳运行和轻微的上下起伏波动,这既不是简单的大落又大起的“V”形或“U”形轨迹,也不是大落之后很长时间内恢复不起来的“L”形轨迹。具体说,在我国GDP增长率2010年为10.4%之后,2011年回落到9.3%,2012年进一步回落至7.8%,而2013年、2014年有望小幅上升。

2012年9月起,我国经济运行的多项重要指标都结束了近两年多的探底下滑,开始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是,进入2013年后的头几个月,各种经济指标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些经济指标在回升中又出现了轻微下落;第二种情况是,一些经济指标继续呈现回升态势,但回升的幅度不大。一般说来,经济回升可有三种态势:强回升、适度回升、弱回升。由当前各种经济指标的表现来看,本轮经济回升目前呈现出弱回升的特点。在弱回升过程中,经济运行的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这两股力量相互交织,经济运行的上行动力并不强劲,经济回升的基础或回升的趋势并不稳固。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前9轮回升中,大多都是强回升。也就是说,经济在增长与波动的运行中,一旦回升,就回升得很猛烈,GDP增长率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可迅速回升到10%以上。由此,带来的是经济大起大落的大幅度波动。而在第10轮经济回升中,即从2000年开始的回升中,克服了过去强回升的弊端,从2000年至2003年,经过4年,逐步、适度地回升起来。随后,从2004年至2007年又在较高位势上运行了4年。这样,在第10轮经济周期中,GDP增长率整个上升过程由2000年至2007年,共延长8年。前4年,增长比较适度;后4年,增长有些偏快。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不应再走“强回升”的老路。但应通过努力,进入“适度回升”态势。因为在“弱回升”态势下,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特别是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加之市场前景不看好,市场情绪不乐观,这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不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所谓“通过努力”,主要是:一要抓改革,使微观搞活,激活企业的活力。二要抓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扩大消费,以及扩大有助于提高消费能力的投资。特别是结合城镇化的发展,提高医疗、教育、住房方面的投资和消费,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最关切的问题。三是对于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说,还有一定的放松空间,特别是当前物价涨幅较低。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使市场预期恢复起来,使整个经济的发展活跃起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导,全国政协委员)

进入 刘树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601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杂志(总第411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