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蒂芬斯:东亚的战争与和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30 次 更新时间:2013-05-06 10:24

进入专题: 东亚  

菲利普·斯蒂芬斯  

东亚正在发生三件大事。最引人注目、引起局势剧变的是中国崛起。其次是各国相互竞争、相互激化的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是在日本。再次是美国作为亚洲常驻大国的回归。这一连串变化中还有一个跳梁小丑:危险而难以预测的朝鲜金正恩(Kim Jong-eun)政权。

这些趋势的变化与冲突,将决定这一地区是走向战争还是和平,该地区一夜之间成了全球最活跃、同时也可能是最易燃的地区。在首尔聆听了几天利益攸关国的政策制定者与学者的讨论后,我很难说自己心怀乐观态度。

上周韩国外交政策智囊团峨山研究院(Asan Institute)举办了年会。大会的主题为“新的无序世界”(New World Disorder)。组织者强调,早在金正恩发出核武器恫吓之前就选择了这个主题。即便没有金正恩的威胁,该地区仍是一个矛盾体:在经济上感到强大,在战略上缺乏安全感。

应该说,首尔居民并不像生活在迫在眉睫的攻击阴影之下。金正恩的炮兵部队可以轻易攻击首尔,对于近在咫尺的威胁,过度激动的国际媒体一直比首尔居民惊恐得多。当地人已经习惯了朝鲜的疯狂叫嚣,尽管如今这位朝鲜领导人比上一任更不安分。真正的深层忧虑是,如果朝鲜成功在导弹上装上核弹头,那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考虑到朝鲜半岛任何冲突升级为更加凶猛的毁灭性大火的风险,这应该足以让中国与韩国或美国同样担忧。而且,平心而论,中国外交官并没有掩饰面对反复无常的金正恩的挫败感。但是,中国的影响有限。据悉,访问平壤的西方人看到,当地人对朝鲜的“金主”中国,有对美国一样的发自内心的敌意。

目前而言,中国认为,容忍金正恩可能好于最有可能的另一种选择:金正恩政权彻底覆灭以及朝鲜半岛统一。中国的逻辑认为,这将让美国在其边境站稳脚跟,可能还会建立军事力量。还是与金正恩打交道更好一些,希望他能够合理地克制。

这在战略上是否合理,完全不清楚。中共党内精英的一两个声音近期表示,朝鲜政权已经成为负担。但按兵不动总比采取变化容易得多,因此这种异议就被压制下来了。尽管朝鲜让中国恼怒不已,但放弃朝鲜冒着露怯的风险。

中国从未明确表达出更大的野心,更愿意坚持其独特的“和平崛起”的说辞。然而国防支出激增、对待与邻国的领土争端新近采取了更加好斗的态度(尤其是在南中国海及中国东海问题上),则透露出不同的信息。公正评判而言,中国的野心是在其后院建立起政治、军事以及经济上的主导地位。

谁也不应对此感到意外。区域霸权是大国的目标——想一想美国在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中如何阐释美国在西半球宣称的宗主地位。但是,中国立场更加强硬的后果是引发多数邻国的质疑和抵制。中国博客圈中泛起的排外民粹主义煽动着其他地区民族主义的余烬。反过来,这使长期以来的海上争端看起来更加危险。

一个结果是,此举逼迫越南和菲律宾之类的国家进一步向美国靠拢。

有中国撑腰的朝鲜发出的威胁导致韩国的部分高级政府官员提议,美国应该考虑在朝鲜半岛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如果朝鲜确实开发出了可以投放的核弹,韩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在日本,安倍晋三(Shinzo Abe)政府打出民族主义的姿态,让美国紧张,让韩国愤怒。

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日本称之为尖阁诸岛(Senkaku))争端、与韩国的独岛(Dokdo)(日本称竹岛(Takeshima))争端,同安倍政府针对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中国和韩国这段历史的明显修正主义盘根交错在一起。日本高级大臣参拜靖国神社(Yasukuni shrine)激怒了中国,点燃了与韩国的宿怨。

这个问题被丢给了美国。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大肆鼓吹的重返亚洲战略,旨在突出美国作为东亚平衡性力量的永恒作用。其目的是为了安抚美国的传统盟友,威慑中国的扩张主义。迄今,美国的战略很理性,尽管中国冷对这一战略。然而,如今奥巴马政府担心的是,安倍把日美安保条约当成护盾,他躲在护盾后面,与中国在中国东海问题上对抗。

局势就是如此:中国更加强硬、日本奉行历史修正主义、领土争端层出不穷、各国围绕历史问题展开愤怒争论、美国竭力抑制中国、遏制朝鲜并劝阻日本不要挑起不必要的对抗。我曾听到美国政策的设计师将之描述为可持续的平衡。或许只是我的想象,但他们似乎总是在手指交叉地祈祷。

译者/倪卫国

    进入专题: 东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64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金融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