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未来中国方向、道路、战略的郑重昭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23 次 更新时间:2012-11-10 16:06

进入专题: 中国道路  

李忠杰 (进入专栏)  

处在10年进发的新起点,中国将向何处去?

处在10年进发的新起点,中国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

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每到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我们都会一次次遇到这样一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也必然要对这些问题作出鲜明而毫不含糊的回答。

7月23至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这一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精辟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问题再一次作出了庄严的昭告。

一、迎接党代会的重要举措

按照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代会的这种地位和职权,决定了它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中的意义。开好党代会,成为全党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此,在每一次党代会之前,都要极其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除了起草党代会报告、修改党章外,还需要以不同形式征求党内意见,统一全党思想,为党代会的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

从1992年的十四大开始,我们党就形成了一个惯例:在党代会召开之前几个月,由总书记发表一次重要讲话,就党代会的主要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通通气,既听取大家意见,又统一全党思想。以此为党代会做好思想、理论和舆论上的准备。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主要精神是:“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讲话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在谈到计划与市场问题时,列举了关于对计划与市场和建立新经济体制问题上的几种不同的提法,表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提法。随后十四大报告的标题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7年5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主要精神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把我们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讲话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随后十五大报告的标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主要精神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讲话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随后十六大报告的标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讲话,主要精神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随后十七大报告的标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以上4次讲话,都是在中央党校发表的。名义上是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班毕业典礼上讲话。但从1997年开始,全国所有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都专门赶到北京,听取这一重要讲话。主持人都是兼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中央政治局常委。1997、2002年是胡锦涛同志。2007年是曾庆红同志。

这些讲话,都以适当的方式阐述了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的党代会报告中的主要精神和重要论断。当然,为了保证党代会报告的权威性和重要性。讲话不会按照报告的几个部分来讲,报告中一些最重要的论断也不会披露。但讲话中的主要精神都来自于党代会报告,是对报告很多重要思想的展开和阐述。这些讲话从来没有公开发表,也不发党内文件。现场都要求不记录、不录音。也没有传达的任务。除了1992年的6.9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收入《江泽民文选》外,其他都没有收入领导人的文选中。

这些讲话,都是准备和迎接党代会召开的重要举措,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如2002年9月2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明确指出:今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是继去年“七一”讲话后又一篇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为召开党的十六大作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准备。

从这些历史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次党代会前的总书记重要讲话,都是发扬党内民主、扩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参与党代会准备的重要举措,是集思广益,在一定范围内听取和征集党内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学习研究,把全党思想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的重要举措。采取这样的举措,能够为开好党代会奠定更加坚实的举措,营造更好的氛围、发挥重要的作用。

今年,按照惯例,胡锦涛总书记再一次发表重要讲话。这次讲话,从具体安排上,与以往做法一脉相承,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一是今年的讲话比以往晚了一个多月;二是或许中央党校已经放假,所以没有安排在中央党校;三是以往只用半天听讲话,不组织讨论,而这次,用两天时间办了一个培训班,安排了两次讨论;四是这次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全程参加了研讨班,而中央和国家机关副部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金融机构和高等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则列席了开班式。

从内容上来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极其重要的意义。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开班式时对讲话做了一个精炼的概括性评价。在结业式讲话时再次强调: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精辟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三句话,概括了三个方面,但第二和第三有点重复。实际上第二个应该是说阐明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

讲话的意义,习近平同志说: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多年来,我们党逢建党10周年、5周年的时候,都要举行纪念活动,总书记都会发表一个重要讲话。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代会召开时间已经非常规范,每5年就召开一次。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巧合,即每次纪念活动之后一年多,就要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因此,这种纪念活动就与党代会发生了某种内在的联系。党的主要领导人在纪念建党活动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往往起到了统一思想、引导舆论、为党代会作准备的作用。所以,把胡锦涛总书记去年的七一讲话与今年的“7.23”讲话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连贯性。讲话强调了去年七一讲话中的许多重要观点,有的则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把两个讲话结合起来,能够更加清楚准确地把握总书记讲话的内容、精神、分量和意义。

二、对旗帜、道路、目标、精神问题的郑重回答

胡锦涛总书记的“7.23”讲话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对未来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一些大问题的郑重回答和宣示。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特别要注意深刻理解以下一些重要精神。

(一)深刻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要求。

展开来说,就是要深刻理解“四个必须”的要求,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自觉性坚定性。

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段话,实际上是整篇讲话的精辟提炼和概括,是贯穿全篇讲话的主题、主线和总的要求。所以,讲话的新闻稿把它放在第一段中,并用大字放在标题中

随后的四个必须,某种程度上是对这段点睛执笔的注解和说明。

一是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四是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这里阐述的总要求和四个必须,应该理解为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进一步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根本问题。

由于党代会往往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所以,每次党代会,都会遇到这一问题,因而都要回答这一问题。从14大以来,实际上每次都明确提出和回答了这一问题。

这次的回答是什么呢?

举什么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书记再次强调十七大报告的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走什么路?——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5年,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小康社会,我们一直的表述是全面建设,而这一次,则使用了“全面建成”。

(二)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

展开来说,就是要深刻理解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正确判断,坚决拥护和贯彻我们党科学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

党的十六大曾经对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一个界定,并且确认,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由于近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国内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于是,很多人关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不是存在?未来的挑战是否会大于机遇?我们的战略是否要从利用机遇为主转向应对挑战为主?中国在世界舞台和自身发展中的历史方位到底如何?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取得的成就令世界惊叹。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际地位没有变。

所有这两方面的情况和因素,我们都要清醒和辩证地看待。既不能只看到问题而否认成就,以为形势糟得不得了,问题多得不得了,把前进中的新问题全都归结到改革开放上,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失去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失去信心,甚至否定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又不能只看到成就看不到问题,满眼鲜花,不见荆棘,以致盲目乐观,以为我们已经走出了初级阶段、国家实力到了多高多大的程度,可以骄傲自满,飘飘然起来,使得傲慢、轻浮的情绪滋长起来,甚至忘乎所以,迷失方向。对这两种倾向,都要注意防备。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要求我们深刻理解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正确判断。

对历史方位的认识和判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关系到还要不要坚持党和国家制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战略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要求我们,坚决拥护和贯彻我们党科学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这种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我们相信,肯定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

强调机遇并不是否认挑战和风险。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已经强调了四个挑战、四个风险。不管机遇大小、风险大小,按这次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所以,“我们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就和指导地位。

展开来说,就是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和实践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理论创新的成果集中整合为科学发展观,并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科学评价。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可以说,就是提出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十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迎接十八大自己,我们正在对这十年科学发展的成就进行回溯和总结。这十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十年的呢?这也有必要作出一个准确、鲜明的界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综观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经济实力来说,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只有3645亿元,此后不断攀升。2001年,超过意大利据世界第六位。2005年超过法国据世界第五位。2006年超过英国据世界第四位。2007年超过德国据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据世界第二位。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又面临新的课题,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一定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所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科学评价,但是,并没有将它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总书记从十七大报告起草工作一开始就强调: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是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得到了全党同志的认同,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但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提出的时间毕竟不长,还需要继续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所以,应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下大气力抓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

现在,科学发展观又经过五年的实践和检验,进一步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和赞扬,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实践发挥了指导作用。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确立其指导地位,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对十八大的重要期待。

通常,科学发展观被认为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但实践表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全面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方面事业的指导。因此,科学发展的“发展”,决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各方面的发展。

所以,我们认为,明确指导地位的关键,是将科学发展观界定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或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个整体的概括,除了十七大已经作出的表述外,可以增加几句:“是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吸收世界文明进步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探索新认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四)深刻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要求。

展开来说,就是要深刻理解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面向未来,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高举起来的伟大旗帜。30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赖以成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的使命和任务,仍然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能够在长期艰难复杂的奋斗探索过程中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竖起这面旗帜,是国家大幸、人民大幸、民族大幸。所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标识,它的外延是什么?应该说,它既是一种道路,也是一种事业;既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理论;既是一种制度体系,也是一种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过这些概念。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宣告我们已经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至少包含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大方面。它们有分有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当前,中国实际上又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到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再一次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有的人不是想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而是想举其他的什么旗帜,把中国社会拉向另外的方向。旗帜问题的选择,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前途命运。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组词:坚持和拓展,坚持和丰富,坚持和完善。除了“坚持”,都还有另外一个词相伴:拓展、丰富、完善。全面表明了我们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这一次,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并且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习近平同志在研讨班结业式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的辉煌局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强调:“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由我们这个有着82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更高地举起来,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更高地举起来,继续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地不断向前迈进,这对于中国的繁荣昌盛,对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深刻理解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展开来说,就是要深刻理解我国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发展起来,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经常有人提出改革开放会不会变的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出现一些复杂现象,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滋长了怀疑情绪,甚至否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社会上和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改革疲劳症”,有的人说是“摸着石头不过河”。改革开放还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已经成为国际国内很多人担心的问题。

面对这种担心,十七大坚定有力地表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008年,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个“不”,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非常坚定、态度非常鲜明。

胡锦涛总书记还进一步分析:“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在这次的“7.23”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思想极具针对性、指导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实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不少消极、负面甚至腐败的现象。对此,要科学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但是决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在新的十字路口,全党全国必须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决心,坚持改革方向,防止任何“精神懈怠”的现象。要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用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有同志对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改革开放的态度和要求做了一个不一定准确但比较形象的概括:邓小平时期是“不争论”;江泽民时期是“不动摇”;胡锦涛时期是“不折腾”。进而,大家对未来的希望是:“不停滞”。我们感觉,现在很多同志最大的担心是怕改革开放出现“停滞”。希望这种“停滞”的现象不要出现。

(六)深刻理解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政策举措。

展开来说,就是要深刻理解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投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每次党代会,都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在这样又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我们当然更要全面分析和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分别论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建设的基本政策、重要举措和基本要求。五个方面构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作出了规划和部署。

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1987年,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认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战略布局。所以,1989年11月,他强调:“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

1991年,江泽民在建党70周年纪念大会上,系统地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1997年,十五大进一步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七大与过去党代会的报告相比,专门增加了一个社会建设部分。十七大还第一次使用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使三个文明发展为四个文明。

四位一体的布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促进了各方面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随着这个总体布局的展开和形势的发展,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新的研究。

作为总体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建设。但说到文明,则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目前的四个文明与四个建设还不对应。那么,社会建设有没有一个社会文明相对应?而生态文明有没有一个生态建设相对应?

十七大之后,我们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考虑到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生态建设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有密切的关系,但还不能简单地认为有经济建设就能包括生态建设了。所以,这次,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同时,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充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据此,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起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一部分。

如果把生态建设纳入总体布局、并把几个建设与几个文明全部对应起来,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似乎就不是四位一体而应该是五位一体了。

(七)深刻理解党的建设的部署和要求。

展开来说,就是要深刻理解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任务要求,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向未来,能不能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能不能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能不能成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能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关键依然在党。

胡锦涛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对以往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四个考验长期、复杂、严峻,四个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所以,总书记的讲话分析:“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面向未来,能不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至少有较大程度的改观,关系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一定要在切实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未来的党建如何布局?总书记讲话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五大建设,一如既往。最后的七句话,点出了具体七个方面的工作和要求。

我们希望,未来的党的建设能够取得进一步的成效。

三、统一思想,踏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同志在研讨班结业式上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踏踏实实地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怎样迎接十八大的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最后主要突出了三方面要求:

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高度负责、奋发有为的精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继续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抓好落实,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为大局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特别是要做好关心困难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三是要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从胡锦涛总书记“7.23”讲话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还是未来十八大可能研究和确定的大政方针,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总基调——稳中求进。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又特别强调了今年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

当时所说的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为什么要稳?国际局势要求稳,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稳,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要求稳,化解复杂的社会矛盾要求稳,为十八大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要求稳。

为什么稳中要求进?国际竞争和挑战要求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要求进,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满足人民需求要求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进。

稳中求进,既要“稳”,也要“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把握好稳中求进,才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力避物价涨幅反弹,有利于疏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稳中求进。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反弹。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现在看来,总书记的723讲话所体现的,实际上也是稳中求进的总方针。稳中求进,已经不仅仅体现在2012年的工作中,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而且也已体现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大的战略问题上,体现在十八大将要确定的大政方针上。

进入 李忠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道路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97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