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中国之辩揭美对华政策矛盾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0 次 更新时间:2012-11-01 15:48

进入专题: 美国对华政策  

张建  

在奥巴马和罗姆尼两位总统候选人的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辩论中,中国话题首次成为美国总统大选辩论的指定议题。“荣登”美国总统选举辩论指定议题之列,不知是中国的“荣幸”还是“悲哀”,抑或两者兼有。与此前不同的是,两位候选人都一改以往对华政策表态上单一的强硬立场,这次针对中国议题的辩论,两人对华取态中在“狠话”和“硬话”中明显增加了“软话”。

奥巴马表示,中国既是美国的对手,也是潜在的伙伴,美国外交政策重心转向亚太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向中国发出明确的信息,美国希望与中国扩大合作,但也要求中国按规则办事,与美国开展公平的贸易和竞争。罗姆尼则强调,中国并不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和中国可以成为伙伴,不一定要成为对手。我们不是必须以某种方式、某种状态或某种形式与中国为敌,如果中国愿意负责任,美国可以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其实,这种态度的变化正表明了中美关系的错综复杂,也就是两位候选人表态中的“对手”与“伙伴”并存的原因所在。用一句话概括可能比较合适,即“美国式的中国辩论”。

当然,奥巴马和罗姆尼的对华取态上的言论变化从当下来看有拉拢在对华政策上持中间立场选民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这也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矛盾性。

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提高,世界政治版图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动。美国不可能无视这个事实。美国对中国的倚重增加,中国在美国外交优先顺序中的排位明显提高并占据了重要位置。

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强大也让美国担忧和焦虑,美国认为未来只有中国有能力挑战它的地位,并视中国为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的重大战略阻碍,欲全面压制中国的生存发展空间而后快。实际上,这种矛盾性在两国关系上的反映就是合作与竞争并存、制衡与对抗并存,只是在不同的局面下,哪个方面更加突出一些的问题。

当下,关于中美关系有一种讨论:是中国更加依赖美国,还是美国更加依赖中国,抑或双方相互依赖的程度都在增强?当然这种讨论还主要是依据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依赖。从中国方面来说,有一种威胁的乐观看法。认为美国对中国依赖增强,中国有能力与美国在经济领域进行对抗或反制。当然,对于美国一些无理的贸易制裁,中国确实要给予有理、有利的反制。

但总体上看,中国还是要尽量避免这种直接的对抗,毕竟中国当前最重要的仍是寻求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尽量赢得更多发展的机会。不能忽视的事实是,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美之间的综合实力确实在缩小,甚至这种差距缩小的速度也在加速。但同时也要强调的是,在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中国与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赶上的。

由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牵动的利益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中美关系早已经超出了两国关系的范畴。正如基辛格所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依赖于美中关系。实际上,不要说两国关系倒退,哪怕是短暂的停滞都将让双方都要承担难以估量的损失,可以说双方都很难承担关系恶化带来的后果。中美两国探索共同发展之策,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应对之道才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们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把握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心态,在维持中美关系全局性、整体性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尽力在中美关系的统领下争取周边环境的改善,延长中国的发展时间和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二是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带来的战略挑战。重返亚太是美国的一项战略规划和部署。

奥巴马连任,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将比较顺畅,其对亚太地区的资源投放也将提速。如果罗姆尼赢得选举,重返亚太这样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唯一区别的是罗姆尼有个熟悉和认知的过程,或许会稍微迟滞一下这项战略。对中国来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和预案,无论谁当选都是一样的。

    进入专题: 美国对华政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5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