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保平:贫富差距之我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65 次 更新时间:2012-10-15 19:50

进入专题: 贫富差距  

廖保平  

近日,我最关心的是与自己的荷包可能有关的新闻:在历时八年的争议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在今年10月推出。也就是说,很快我们就要看到如何切蛋糕了。

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一个理由是缩小贫富差距,这已经成了社会“共识”。从基尼系数看,虽然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究竟是多少,政府相关部门一直未公布统计数据,但一些研究机构测算,都认为超过了0.4,有机构认为是0.438,有学者认为实际情况比这数值更大。按照一般的说法,基尼系数超过0.4,社会贫富差距就到了危险值,就会出现阶层分化、固化和撕裂,低收入群体会产生怨恨情绪,怨恨超过理性控制范围,就会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这从逻辑上推演好象没有错,基尼系数“学说”越来越被人认同,一提到贫富差距拉大,一看到基尼系数增长,自然而然地恐慌,贫富差距仿佛一个被点燃的炸弹,随时会伤人。可是,我在网上查到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6,从1979年到2007年,美国最富的1%人口的收入增加了2.75倍,而最穷的20%人口同期收入只增加18%,富人收入增幅为穷人15倍。报告还发现一个现象,收入越低的阶层,过去30年收入增幅越小。也就是说,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且超过了警戒线,按理说,美国社会阶层已经固化、撕裂,怨恨情绪炽烈,社会非常不稳定,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好象未必。

基尼系数用于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并不考虑收入身份,收入正义,收入来源,收入起点。拿收入起点来说,假设A、B两个社会的基尼系数都是0.4,A社会的相对贫困阶层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存,B社会的相对贫困阶层已经处于小康,那么,0.4的基尼系数对A社会来说是无法承受之重,而对于B社会来说,也许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更何况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不只因贫富差距过大,过高地看重基尼系数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可能会令我们因噎废食。

人类、乃至动物界,个体之间天然地有差别,贫富差距如个体强弱一样是个体差别的一种表现形式。每个人的能力才干有大小,知识技能有多寡,只要存在竞争,就一定会分出贫富,一定会形成差距,而这种差距是合理的,构成了参差多态的社会。在收入差距上,历史上曾出现过强求“均贫富”,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最后不是均富,而是均贫。不存认、甚至对贫富差距有某种敌意的恐慌心理,要削峰填谷,要劫富济贫,只会让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失去创富的愿意和机会,社会失去活力。这时贫富差距不是问题,没有贫富差距反而成了问题。贫富差距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假定我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者,我会非常困惑,我要怎么样确定贫富差距的大小,以及以什么方式来缩小贫富差距?有没有可靠的答案?如果确定一个固定的基尼系数,要么富裕阶层的财富增长速度受制于贫困阶层财富的增长速度,则当贫困者的收入不能增长时,富裕阶层的财富只能原地踏步,这就像要求刘翔的跑步速度以一般人为参照,这显然不是人尽其才。要么贫困阶层财富的增长速度与富裕阶层的财富增长速度保持一致,就像要求一般人跑出刘翔的速度来,这对绝大多数贫困阶层来说是不可能的事。为了保持一定的基尼系数,最终只能是向低看齐,而不是向高看齐,定量的控制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总财富的增长。

其实,分配不均是势所必然,分配不公才值得深究。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没有多少人会对他产生怨恨,相反还会高兴,因为他的钱赚得干净,他越富有,就越能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这样看,人们担忧的贫富差距经常是一个虚拟的靶子,真正的靶子是造成这个差距的不公平因子。公平的制度形成的贫富差距无可厚非,非公平的制度形成的贫富差距哪怕一分钱也不可取。收入分配改革首要的是保证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保障公平等,在公平的基础上,差距仍然值得鼓励。当贫富差距确实可能会危及社会稳定时,需要政府及时进行制度性引导,让富裕阶层为社会(自身)安全交纳赎金,比如成立公益基金,进行社会救助等,这样基本上可以实现社会动态的平衡和增量的改进。

作者单位:长江商报

    进入专题: 贫富差距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13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