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解毒水浒》系列之:不择手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6 次 更新时间:2012-10-08 10:46

进入专题: 水浒  

陈良  

梁山泊有三位军师,分别是吴用、公孙胜和朱武。其中吴用进入了山寨核心领导层,参与所有重大决策,为山寨第一军师。

吴用首次出场的时候,小说如此描述:“看那人时,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这人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贯本乡人氏。”此外,还写了一首《临江仙》称赞他: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由此可见,吴用非同寻常,不仅熟读儒家经书,而且精通兵家韬略。尽管吴用算是一个颇有真才实学的秀才,可是他并没有在体制内任职,原因恐怕是学历不够。因为在科举时代,秀才只是获得入学资格的读书人,国家并不给他们安排工作,仅有少数人享受一点补贴,叫做秀才补禀;只有取得更高学历,即考取举人、进士,才有资格进入体制内任职,享受吃皇粮拿官俸的待遇。

古代就业渠道狭窄,读书人最好的出路是考取功名,进入体制内做官。不过,这是一条非常拥挤的羊肠小道,最终能够功成名就的只是极少数。毫无疑问,吴用当属读书人中的大多数。不能进入体制内,生活也得继续,吴用只好自谋生路,做一名教授。

说起教授,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大学教授。其实,那时教授与现在教授教授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教授是大学里最高职称,拥有教授头衔,就意味着活得很滋润,除了享受国家给予的优厚工资福利待遇,还能借科研项目获得一大笔经费,弄出一点名堂,既实惠,又风光。吴用所做的教授,其实是乡村私塾教师,相当于现在民办教师。身为教授,他只是教几个孩童读书识字,不能吃皇粮拿高薪,仅靠学生家长给一些柴米油盐维持生计;逢年过节,大概可以收受一些家长赠送的猪肉,勉强改善一下伙食。

假如吴用当年能够享受现在大学教授的待遇,他恐怕会安心过日子,不时为朝廷歌功颂德。可以想见,一个足智多谋的秀才,只能做乡村教授,过着穷酸的日子,肯定让吴用感到憋屈,感到郁闷。或许他心里想过,有朝一日要改变这个命运。所以,当晁盖、刘唐提出抢劫“生辰纲”的时候,吴用毫不迟疑,积极响应。由于吴用谋划,晁盖等人首战告捷,成功劫取了生辰纲。

说实话,晁盖、吴用等八人合伙抢劫生辰纲,其初衷原是做一槌子买卖,每人分得一份金银财宝,以便后半辈子好好享受。可是,事态的发展出乎意料之外。事发之后,朝廷派何观察调查破案,抓了他们的同伙白胜,正要顺线追查下去,多亏宋江及时通风报信,还有朱仝和雷横两人打马虎眼,晁盖、吴用等人才得以逃脱,来到了水泊梁山。初来乍到,寨主王伦顾虑他们人多势众,不想收容他们。吴用趁机挑唆林冲,激起了一场火并,结果王伦被林冲手刃。于是,晁盖坐上头把交椅,成为山寨之主;吴用坐上第二把交椅,成为山寨军师。

说起军师,人们很容易想起大军师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是何等潇洒!的确,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军师,如姜子牙、孙武、孙膑、张良、陈平、诸葛亮、徐世绩、刘伯温等等,他们或辅佐帝王平定天下,或指挥军队出奇制胜,在历史上写下过精彩的篇章。

小说作者称赞吴用,“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显然是刻意夸张,绝对言过其实。吴用岂能与陈平、诸葛亮这些著名的大军师比拟?!毫无疑义,作为一名军师,关键是要有谋略,善于筹划。号称智多星的吴用并不缺乏谋略,小说里写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经他谋划做成了几件大事,诸如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巧用双掌连环计等等。咱们如若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吴用的某些计谋技术含量并不高。比如说,智取生辰纲,就是利用蒙汗药麻醉差人巧取而已,对于这一招,杨志其实早有防范,只是因为手下人不听他的警告,而成全了吴用等人。还有,宋江被发配江州的时候,因在浔阳楼题诗受人陷害,吴用叫萧让模仿蔡京的手迹,伪造了一封家书,并盖上印章,让戴宗传递假信;尽管造假很逼真,结果还是让黄文炳和蔡京儿子识破,可谓弄巧成拙,差点让宋江丢了性命。

即便吴用在谋略上不输陈平、诸葛亮等人,也只是一个山寨军师,与那些著名军师仍有很大差别,就像山寨手机与品牌手机一样,功能也许差不多,但是品质差别很大。吴用最让人不齿的是,他的人品低劣,缺乏人性的亮点。吴用富有心机,阴险毒辣,做人没有底线,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什么都做得出来。他的不择手段,没有边界,没有底线,几乎无所不为。

为了目的,他可以不顾他人死活。试看,朱仝因为放走了失手打死人的雷横,被发配到沧州去充军。沧州知府与朱仝比较投缘,对他特别优待;知府的四岁孩子也很喜欢朱仝,乐意跟他一起玩耍。可是,吴用为了拉朱仝上山入伙,居然设计圈套,趁朱仝带领孩子看灯的时候,让雷横引开朱仝,让李逵杀死孩子。咱们且不说这个知府是清官还是贪官,至少他对朱仝有知遇之恩,杀害人家儿子,置朱仝于不仁不义境地,让他何以面对知府和他的儿子?一个天真无辜、活泼可爱的四岁孩子,硬是让杀人成性的李逵劈成两半,这是何等残忍!何等狠毒!只有吴用如此阴毒、李逵如此野蛮的人,才会做出如此下三滥的事情。

卢俊义武艺高强,名闻四海,人称“河北玉麒麟”。宋江久慕卢俊义的威名,一心想让他上山入伙。为此,吴用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悄悄来到卢俊义府上,将他忽悠了一番,说他犯太岁有血光之灾,并随口诵出四句卦歌,并让他端书在家宅的墙壁上。这四句卦歌是一首藏字诗,每句头一字合起来就是“芦俊义反”。吴用唆使卢府管家李固告密,官府捉拿卢俊义,并认定他谋反。卢俊义身陷囹圄,受尽了酷刑折磨,与此同时,妻子和家产也被李固霸占,最终弄得家破人亡。

为了目的,他不惜挑起群体内讧。吴用与晁盖等人抢劫了生辰纲,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来到了水泊梁山。甫一上山,吴用就从自身所在的晁盖团伙着想,试图篡夺山寨领导权。为此,他留意察言观色,“早间见林冲看王伦答应兄长模样,他自便有些不平之气,频频把眼瞅这王伦,心内自已踌躇。我看这人,倒有顾盼之心,只是不得已。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并。”(吴用与晁盖的对话)可见,林冲火并王伦,其实是吴用的预谋。当然,王伦本人心胸狭窄,缺乏政治才能,也是他遭到火并的重要原因。问题是,吴用一开始就动机不纯,倚仗自己团伙实力较强,便产生篡位之心。王伦好歹是山寨第一任领导人,是梁山事业的开创者,其功勋不可磨灭。用阴谋诡计让他身首异处,未免过于残忍。王伦心胸固然狭窄,心地还算仁厚,假如他像吴用一样阴毒,完全可以先发制人消灭晁盖团伙。

为了目的,他可以不顾民族大义。接受朝廷招安之后,宋江奉诏率领梁山泊将士出征辽国,作战节节胜利。紧要关头,大辽国主派欧阳待郎谈判,以高官厚禄引诱宋江率部投奔大辽。这时候,吴用从个人前途考量,认为弃宋从辽更划算,因此劝投靠敌国。宋江当即拒绝道:“军师差矣,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提。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可见,吴用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利己主义者,只要对自己有利,可以不顾民族大义,可以卖国投敌。宋江忠君爱国,具有民族气节,远比吴用崇高。

不可否认,吴用的不择手段,有利于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但是,他的不择手段,往往残害无辜者,超越了人伦底线。孟子说过:“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很多看过有些迂腐不切实际。其实,政治家也好,军事家也好,不一定非得奉行不择手段,必要的伦理道德还是要遵循,否则便丧失了人性,不成其为人。

当然,兵家讲究“诡”道,身为军师的吴用使用阴谋诡计理所当然。但是,做任何事情,哪怕是战争,也要讲究游戏规则,也有一定道德底线,这是人类文明的准则。比如说,中国在西周及春秋早期,交战双方都遵循一些规则;比如,双方交战,不斩来使;不鼓不成列,就是对方阵势没摆好,不能击鼓进军;不重伤,就是格斗的时候,不能让同一个人重复受伤;等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礼乐崩坏”,出现了诸多不择手段的阴谋家,引起诸多非正义的战争。

但是,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终究发现并认同一些普适规则。这些规则,全都建立在起码的底线之上。所谓起码的底线,就是个人的人身权,尤其是生存权,因为这是天赋的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权利生存下去,自己活着,也要让别人活着,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以此推断,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做人的底线。即便爆发战争,也得遵循战争的规则和底线,最根本的是,交战双方不能或尽可能避免杀伤平民百姓。反观吴用,他多次无辜者施用诡计,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死活,这是非常阴毒,非常可怕的。

中国人历来重视伦理道德,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都有底线。做人,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讲究公正廉明,慎言慎行,有所敬畏。正是由于对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然历尽劫难,但中华文明的香火却不曾熄灭。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也蕴含着不守底线、不择手段的暗流,吴用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遗憾的是,很多读者不仅没有认识到吴用实为文明的负熵,反将他看作智慧的化身而大加赞赏。与此相应的是,当下中国人崇尚权谋,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已经成为风尚。

日常生活中,似乎到处可见吴用的影子。尤其在经济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致富这个目的,不择手段地捞钱,把阴谋当智慧,把欺骗当技巧,把侵占当胆识,把贪污当本领。一个人若不守底线,便无所顾忌无所敬畏,只要能捞钱,什么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都可以不顾,什么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事情都能做出来。所以说,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是人类文明的负熵,可以导致社会道德滑坡甚至崩溃。任何目的,哪怕是再正当,再崇高,也不宜不择手段地实现;如果某个目的凭借卑劣或邪恶的手段而实现,这个目的就完全丧失了正当性或崇高性。

对于吴用这个人,应当全面地看待。通常,人们习惯以德与才评价一个人。吴用足智多谋,实在是太有才了,可是他不择手段,未免太缺德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总结三家分晋、智伯之亡的教训时,明确指出“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并就德与才关系发表了著名的议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由此看来,吴用算是地道的小人。

现在有一种说法,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为什么说无德有才是毒品呢?因为这种人做人没有底线,做事不择手段,他们的才能越大,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越大。试想,假如咱们身边有吴用这样的人,你就得成天提心吊胆地防范,稍微不留神,就可能落入他设置的陷阱,弄得你身败名裂,甚至家破人亡。如此智多星,无疑是他人的灾星。

仔细思量,对于吴用这样的人,你究竟是厌恶?还是欣赏?!

本篇讲座视频:

http://video.yayun2010.sina.com.cn/v/b/71791590-1349311750.html

    进入专题: 水浒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789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