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严守风险监管底线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63 次 更新时间:2012-03-17 13:10

进入专题: 风险监管   实体经济  

尚福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清醒认识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银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严守风险监管底线,努力促进银行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确保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清醒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科学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正处于2008年以来又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欧债危机由欧洲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及银行业扩散,高失业、高负债可能长期持续,政治经济困局相互交织。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与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并可能受到跨境热钱“大进大出”的冲击。

目前,国内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受宏观环境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领域的银行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有所暴露,案件等风险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既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坚定信心,把握内外部有利条件,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应对能力。

“稳中求进”是中央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银行监管工作要做到“稳”,就是要严守风险底线,促进银行业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稳定。银行监管工作要做到“进”,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自身监管能力建设。只有切实履行好“稳”的职责,不失时机地做好“进”的工作,实现“稳中求进”,才能真正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任务。

二、严守风险底线,保障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行

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的精神,银监会要继续保持监管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严防重点领域、关键行业的风险暴露,促进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行。

持续强化信用风险防控。信用风险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银监会始终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着力从多方面入手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近年来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御能力明显提升。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78.9%。今年银监会将继续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重点领域、关键行业信用风险排查,及时采取妥善应对措施;前瞻性管理潜在信用风险,完善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全面落实信贷管理的各项监管要求;积极运用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工具,持续增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同时,银监会将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信用风险提示和预警,不断推进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力求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

有效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2011年以来,银行业承受的流动性压力明显上升,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持续加大,部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不足。目前银监会正在根据国际新监管标准,制定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规则,同时督促银行健全科学的流动性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深化对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等新监管指标的理解和应用。加强融资来源稳定性管理,加快完善流动性管理的政策、流程、技术和信息系统支持体系,切实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努力防范案件风险及跨市场风险传染。近来金融领域的非常态、不稳定、不合规现象有所抬头。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银监会针对案件防控、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等出台了多项监管措施,并加强对贷款的全流程管理,确保信贷资金真正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下阶段,银监会将持续保持案件防控的高压态势,防范操作风险;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防范表外业务和银信合作业务风险。同时,继续发挥好处置非法集资和规范融资担保机构的牵头部门职责,配合地方政府加强清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妥善处置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事件,维护金融稳定。

三、不断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着力推进银行业改革,切实提升监管有效性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银监会将贯彻落实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督促银行业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合理的金融需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促进银行信贷合理增长,督导信贷资金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深化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提高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银监会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分类指导、有扶有控,促进银行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深化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一是持续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银监会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从市场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不良贷款容忍度、贷款收费、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等方面出台了多项鼓励和支持政策,并要求银行不得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等。截至2011年底,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8%,比企业贷款平均增速高10.3个百分点。银监会将不断推进小微企业贷款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有需求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努力实现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度的“两个不低于”目标。二是积极加大“三农”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11年底,涉农贷款余额达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4.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8.8个百分点。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26家,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银监会将继续推动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增强银行业持续支农能力,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两个全覆盖”。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并引导优质主发起银行设立村镇银行,着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升 “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大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银监会将继续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增长,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推行绿色信贷,严格把握行业准入、环境评价、能耗审查等政策界限,从严控制“两高一剩”行业劣质企业贷款;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同时,通过有效的信贷杠杆,积极支持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四是确保国家重点领域资金需求。银监会将继续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项目规划实施,确保满足国家已经批准开工的在建续建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大力支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大“援疆”、“援藏”工作力度。银监会还将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明确各项收费定价策略、原则和流程,严禁虚假承诺、捆绑销售、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发生。

深化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银监会将继续推动银行业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一是推动提高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股东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董事会积极履行“诚信义务”和“看管责任”的体制机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制衡机制。二是督促银行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全覆盖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有效风险偏好框架,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行业风险的防范和处置,提高潜在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三是促进银行绩效考核机制改革。合理缩减规模考核权重,将薪酬激励与长期风险责任相挂钩,建立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薪酬机制。四是引导银行业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发展。不断明确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培育并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服务和市场品牌,切实改变同质化竞争局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五是继续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深化中资银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引导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合理布局。促进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开展海外业务,加强国别风险防范。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有效性。银监会将持续健全审慎监管政策框架,扎实推进新监管标准实施,完善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监管执行力,提升监管有效性。一是健全审慎监管政策框架,扎实推进新监管标准实施。结合我国国情,稳步实施国际监管新标准,适时出台商业银行资本和流动性风险监管规则。研究实施资本管理的差异化监管制度,推动银行建立稳定、高质量、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机制,以及更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和机制。完善提高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中长期规划,将监管能力建设各方面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和落实。推动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相互支持、相互校验、相互促进。强化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协调配合,完善功能监管手段和工具,不断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三是切实强化监管执行力建设。不断提升监管的独立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根据银行风险程度开展有效的监管干预,努力从源头上纠正不审慎情况的发生和累积。加强监管政策后评价,促进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提高监管政策实施效果。四是大力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完善监管组织架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做好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监管人才队伍,提升监管专业性。倡导扎实、严谨的监管工作作风,构建良好的银行业监管文化。

(作者:中国银监会主席)  

    进入专题: 风险监管   实体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135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求是,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