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陆 黄宏基:私人空间与公共地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51 次 更新时间:2012-02-25 21:21

进入专题: 私人空间   公共地域  

金大陆   黄宏基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涉及到私人空间的问题。就像进自己的家门不必敲门,进别人的家则必须敲门,必须征得人家同意方能进入一样,私人空间是不能随意闯人的。这是因为每个个体不仅是独立的,即有独立的生存权利、独立的生活方式、独立的个性意志,而且每个个体都还有部分属于不可显露、不可告人的隐秘,以致每个个体都会很本能地护卫着这个自我空间,在这个自我空间里或者布置着、或者珍藏着、或者闪避着什么。

那么,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是不是能注意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呢?非但不冒昧地进入,甚至压根儿就对他人的隐秘不感兴趣,这确实是现代文明人的重要素质之一,是与人共处的重要原则。

《萌芽》杂志曾组织过一次京沪大学生的对话,有一事例引起了讨论:某沪籍大学生和某京籍大学生是同系的朋友,有一天沪籍大学生买了本热销书,放在书桌上转眼就不见了。过了两天,那位京籍大学生笑嘻嘻地把书还来了。上海籍大学生很不愉快,说即使是朋友也要分清你的和我的;北京籍大学生反唇相讥:既然是朋友,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弄得不欢而散。讨论的结果是:这位沪籍大学生的意识是现代的,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应表现得大气一些。固然,这是两种个性、两种风格的交往引出的故事,尽管不关涉到做人的品质,却说明朋友之间也是应该有界限的。尽管这种界限因人而异,可以清晰,也可以模糊,可以坚固,也可以松散,却都是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这正如贝多芬所说: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朋友之间应该如此,一般的同学、同事之间的交往,更应该在意识上亮起一盏红灯,告诫自己,约束自己,在文明举止和人生格调上提升自己,以免自己无意识地跨人他人空间。殊不知那些委琐者、势利者、闲散者专事打听别人的“趣闻逸事”,以及种种关系的来龙去脉,然后议论之,搬弄之,传播之(有的甚至还会窥视、乱翻别人的东西),不仅破坏人际关系,更会混淆是非,归根结蒂是要被公众唾弃的。其实,古人对此也早有评点和教导,孔子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就是说那些在道路上听来的,又马上在道路上传播给别人,这种作风为道德所不容。《礼记·曲礼上》说得更具体:“户外有二履,言闻则人,言不闻则不入。将人户,视必下。”就是说门外有两双鞋,听见里面有讲话的声音就可以进去,否则就不要进去。将进门时,眼睛一定要往下看,意谓不要妨碍室内说话人的隐秘。如果说在古代中国等级十分鲜明的社会里,这是一种“德”的要求,一种“礼”的规范,那么,对现代社会的青少年来说,人与人之间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尊严是需要由双方来共同维护的。有意识地打探他人、骚扰他人,闯入私人空间,是难以原谅的非文明行为。

当然,私人空间的界限相对明晰,一旦进入会有冒犯之嫌,所以在与人共处中,除了一些特殊的事例外,一般不会形成普遍的影响。倒是当每个个体面对公共地域的时候,一方面因为个体的权利蕴涵在公共的权利中,其得失都不会那么直接,另一方面因为公共权利的代表或许是象征性的,或许是事务性的,以致会生发出许许多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北京独生子女社会适应能力研究课题组曾选拔5名区级三好学生、20名校级三好学生、30名校级优秀少先队员参加情景测试。镜头之一:一把扫帚、三块砖头随意地扔在礼堂门口,这55名优秀生经过时竟然视若无睹地从它们上面跨过或绕过,没有人理会这有碍环境整洁,并给人带来不便。镜头之二:当5名区级三好生演讲时,按要求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可是这5位演讲者讲完后都没有意识到应擦黑板,每次都是老师帮着擦的。再看《校工眼里的大学生》的报导:“有些大学生将隔夜的茶水,用完的洗脚水,黑灯瞎火中往门口一泼了事。”“下水道堵塞了,学生会埋怨,可泔脚桶这么近,他们怎么就不能走两步路把这些东西倒到桶里去呢?”校园里的公用电话亭人满为患,有人一打就是二三十分钟,如果是救急电话倒也罢了,多是些风花雪月,鸡毛蒜皮的事,看着身后一长溜焦急的面孔,他们照样处之泰然。”

应该承认,在当今中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这批受试的小学生和这些大学生无疑都是属于优秀者,那么他们怎么会在学习生活以外的公共地域,表现得如此自私,如此狭隘呢?看来公共地域是真正的人生考试场,因为那儿没有老师的眼光和尺度,也就无须遵循外在的权威而刻意地表现;因为那儿只有自己的意念和行为,也就只有依靠内在的觉悟而自由地追求。这就好比有的青年人进入公共地域就注意使自己处于平静的状态,就要求自己遵守公共的秩序,即便有人蛮横,有人莽撞,他们也十分地忍让,克制,始终以公共的利益为自身行为的准则。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一则消息令人感动,那就是成千上万的日本球迷离开看台的时候,看台上竟没有留下一张纸屑。为此,法国电视台向全世界直播了日本球迷自觉清理看台的全过程。其实,当一个人处于公共地域的时候,他就是在与公众共处,在与公众交往。所以,对公共地域的一系列秩序的认同,一系列规则的遵守,就是对公众的礼貌,对公众的尊重。反之,那些在公共地域的不文明行径,表面上不是针对人的,实际上确是忽视公众,甚至侵害公众的。

何况,在公共地域,人与人之间多处于陌生型的交往关系中,不像熟悉型的人际交往,既有情感的纽带,可注入感情的色彩,又有关系的缘由,可加入表现的内容。这就如同在公共汽车上给相识的人让座不仅会很自然,也会很必然,若是给不相识的人让座,则一定是有一份意念在支持着的。所以,在公共地域里只有真诚地去实践,去交往,才能在与人共处中立于端正的位置。上海的两位大学生游览黄山时随手从天都峰上扔下两个矿泉水瓶,其中一个挂在悬崖的树枝上。只见放绳工系好安全带,默默地坠绳而下。当放绳工悬在半空中颤巍巍地捡起矿泉水瓶时,两个大学生惊呆了。他们说这一幕胜过十万张罚款单,他们不仅向黄山管理局写了致歉信,还利用暑假组织了志愿者投身到黄山的文明创建活动中。由此可见,在公共地域中的表现是一个人学会共处的重要功课——它需要从细微的小事做起,并从中不断地求得修炼。

    进入专题: 私人空间   公共地域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55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