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为:埃及与中东政治风暴的警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11 次 更新时间:2011-11-01 11:00

进入专题: 埃及   中东  

陈有为  

一月下旬在埃及爆发的反政府运动,正以燎原之势向整个阿拉伯半岛与中东地区迅速蔓延。从埃及、也门、阿尔及利亚、巴林、科威特到利比亚,各国人民纷纷示威反对独裁统治。提出的重大政治要求,包括总统或国王下台,政府改组公平选举,实行民众参政、保障民权与改善民生。

自从二次大战结束以来,世界上还从来也没发生过规模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民怨如此之深,反抗如此之烈的人民运动。这一场空前的政治风暴,不但改变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生态,而且将对整个中东地区以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中东动乱局势,曾任白宫顾问的艾. 阿勃拉姆斯日前回忆起小布什曾谈及所谓的“阿拉伯国家例外论”。几年之前,这位美国总统在一篇讲话中问道,“难道中东人民就不可能享受自由吗,难道那千百万男女老少就被历史和文化注定了要永远生活在专制之下,与自由无缘,永远不可能从现实生活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吗”。

如今,埃及和中东人民终于以反政府运动的熊熊烈焰,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他们渴望民主,他们有权争取民主享受民主。

的确,阿拉伯半岛和整个中东很久以来似乎就是世界政治中的“不毛之地”。不管欧亚非三洲的政治版图度发生多大变化,出现过多少风起云涌的人民运动,世界那一部分的阿拉伯国家几乎总是原封不动的一潭死水。除了反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斗争之外,这些国家从来也没有过自由选举和政党轮替,听不到人民的真正呼声。国王、总统和首相的宝座可以一坐就坐它三、四十年。政府永远是人民的主人,人民永远是国家的奴仆。

但是现在平地一声雷,人民突然起来向当权者质问和冲击,运动相互激荡汇成滔滔巨流。那么,这一场怒不可息的政治风暴究竟从何而来,又将如何才能达到终点呢。

其实讲到埃及,倒还真不能抹煞穆巴拉克对国家的历史贡献。是他,制服了当年暗杀萨达特总统的埃及恐怖势力,稳定了国家的政局。是他,在当年抗击英法殖民主义、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圣战中成为英雄。也是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和以色列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由于穆巴拉克的坚定决心和政治手腕,埃及才成为风云激荡中东的老大,争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

然而,一个国家立足的基础不仅在于经济、政治和军事,更为重要的是民意,人民对政府的衷心支持。而民意支持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老百姓的钱袋和饭碗。穆巴拉克的错误和悲剧在于,他把为国效劳转化为借公济私,在长达三十年的任期内置民生于不顾。却利用军警特务的独裁统治手段,为自己的家族积敛了几十辈子都花不完的巨额财富。

其次,穆的悲剧还在于,在家族亲人和党政军亲信的包围蒙蔽下,他不但脱离了人民,而且无法了解事实真相,对人民的真正苦难与强烈反应谟然无知。当他精心构筑起来的权力结构无法阻挡时势的潮流,军队为了取信于民而最终抛弃他时,穆巴拉克终于不得不被人民所唾弃,落得个从“以天下为己任”变为“天下以己为敌人”的下场。

对穆巴拉克来说,最沉痛的教训是以为权力和军队可以决定一切,而忘记了一切的权力,归根结底是要由人民来决定的。

总统下台不等于人民胜利

然而,广场民主胜利并不等于议会民主成功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旧势力的低头也不等于新社会的到来。现在埃及整个国家机器仍在穆巴拉克原有亲信班底手里。他们暂时的妥协让步可能变为将来的反攻倒算,军人暂时交权并不等于他们今后甘愿置身于国家权力之外。在共同斗争中结成的人民联盟可能在未来权力分配中反目。要把汹涌的革命浪潮转化为国家政治生活常态,一时的设想变为法定的秩序,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讨论和最后敲定。何况在人民内部,由于不同的阶层和宗教教派的差异(例如也门当权的逊尼派和在野的什叶派),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要组成一个和谐有效的联合政府管理国家大事显然还有重重障碍。

阿拉伯地区的风气与性格特点是容易冲动,缺乏包容而又急于求成,甚至还有宁肯少挣钱不愿多干活的懒散性。卷入这次反政府运动的各派力量急于改变现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三十年的施政积弊不是一个晚上就能消除的。四个星期的反政府运动已经把国家的社会经济拖到精疲力尽的地步,光是埃及人赖以为生的旅游业,就损失了3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么国家建设必须经过一砖一瓦的努力才能使大厦矗立起来。因此埃及与阿拉伯国家的当务之急,首先是要恢复局势的稳定,而不是继续进行广场喧闹。

至于中东政治风暴的发展方向何在,它是不是应该算在西方账上,会不会像美国舆论所盼望那样引向西方民主呢?这个问题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所有的阿拉伯国家虽然属于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其中有的国家接受过美国的大量经济与军事援助,但它们不是君主统治就是独裁政府,没有一个国家照抄过西方模式,实行过西方的两党制和议会制。

在这个问题上显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的杂志宣扬“民主会引向地狱之门”而决心拒之门外。也门反对党领袖宾法里德则认为,阿拉伯国家的人民只是“反对独裁要求民主,而不是亲西方”。今后局势发展的关键在于,阿拉伯国家能否吸取教训,进行和平的政治改革而不采取西方政治模式,以防止激进势力煽动人民夺取政权。

古往今来,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不是笔直,而会发生曲折。由于历史、宗教、民族、社会和政治各种因素的差异,现在还不能说埃及与阿拉伯国家的政局变化会从此一帆风顺,唯有胜利不会失败。这场尚未结束的政治风暴今后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导致新的矛盾和斗争,甚至最后引进外来的干预,这将有待于未来事实的证明。

作者是华盛顿中国论坛社社长

    进入专题: 埃及   中东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86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