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机是中美进入冷战的先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81 次 更新时间:2001-04-16 17:20

进入专题: 军机海外  

陈有为  

2001年4月1日,也许会成为中美关系与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标志性日子。

因为这一天,中美两国军机第一次空中相撞,虽然没有交火,却进行了具有准军事冲突与潜在危机性质的较量。如果双方处理失当,这颗火星有可能引发一场危及整个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冲突。

因为这一天发生的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关系不但算不上什么“战略伙伴关系”,甚至连一般“竞争关系”也不是,双方是既有合作又互相猜疑,实际上彼此都在准备今后较量的对手。西方常用cloak and dagger比喻间谍行为,现在人们也不妨用glove and danger来形容中美两个大国的外交关系。在钱其琛访美时双方彬彬有礼的白手套里边,原来隐藏着锋利的匕首。

因为这一天,布什受到他上台以来的第一个严重国际挑战,而这一挑战证明,尽管美国自以为是后冷战时期傲视全球唯我独尊的超级强国,它也有迫于形势而遭到碰壁的时候。

撞机事件是不幸的,但并不出乎意料。因为近年来美国侦察飞机一直在中国沿海一带飞行。据一位常驻美国的西方记者近日告诉笔者,布什政府上台后,认为对中国的军事情报收集得不够,因而加强了侦察活动。这就像有人老是在你家门口往里边张望,即使未曾跨进你的大门,但总令人讨厌,要设法把他撵走。因此,中国对美机的跟踪活动也随之而加紧,终

于使双方相撞成为不可避免。

理不在美国这一边

美国在这次事件中陷于被动,因为祸是它闯出来的,理却不在它一边。在美国眼里,既然公海拦截他国船只也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可以出兵进入别国领土去抓人家的总统,对他国进行飞行侦察更不在话下。但这回它既然“送货上门”,被北京“人赃俱获”,中国哪有不抓住不放,照单全收,慢慢享用的道理。

如果布什懂得中国的心理,他至少应该在要求收回人机之前先对中国飞行员失踪表示遗憾。但他确实是“初出茅庐”,棱头棱脑,摆出一副我做什么干卿何事,我的话你必须照办的架势,甚至一度出动三艘战舰进行胁迫,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难怪连美国参议员麦凯因和卡特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泽津斯基也认为他处置失当。

美国本来以为,北京有求于它,自己手里掌握着一把王牌足以制约中国,要北京乖乖地马上放人;但中国硬不买帐,等到江 泽民面露微笑,满不在乎地离京出访时,美国才感到着急,深怕那24名飞行人员要被扣留到他回来之后才释放。于是鲍威尔与布什先后松口,表示“遗憾”。北京虽然坚持要美道歉,但终于顺水推舟地把事情提升到高层磋商,同意进行联

合调查和共同草拟协议。至于何时才能了结,要看日内情况发展。

这次撞机事件,实际上是中美两国在军事上的一次相互测试与考验。

美国要测试的是中国的弱点:如果它成年累月在中国周围进行飞行侦察,北京不敢作出反弹,那就证明中国力不从心,有求于美,美国可以继续照干不误。

北京则是测试美国的强点,看你是否真的强到无法反对、难以制约的地步。如果中国战机胆敢跟踪监视,必要时不惜粉身碎骨迎头而上,反而使得美国有所收敛,望而却步,则中国因敢于拼搏而弱中有强:美国在形势不利时难以为所欲为而强中有弱。

中国需见好就收

从总的情况来看,中国既是victim,又是victor,在这次较量中的得分大大高于美国。

因为:

*中国展现了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在道义和政治上占了上风;

*它对美国发出了警告,在事态发展中掌握主动权,使事情基本上按照中国的要求进行;

*它表现了中国领导人处理危机的能力,在中美关系和国内政治两者之间保持平衡,既能控制民意不使激化,又对因使馆被炸而挫伤的民气民心有所鼓舞;

*它以事实向全世界展现了中美关系的是与非,表明中国是受害者,美国是侵犯者,因而赢得了国际上的同情。

在这种情况下,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从事情的限度来看,北京有必要因势利导,见好就收,给同样受国内牵制的对方留有余地,不可继续抬高要价,延误事件解决,从而导致形势逆转。

因为,北京能够赢得中美较量中的一个回合,并不等于它能赢得今后所有的回合。如果布什真的下不了台,激起美国极右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弹与美国民间的强烈反感,则事情就会趋于复杂化,增加解决的难度,危害到中美关系的大局,而防止中美关系激化与发生冲突,则是中美两国最大共同利益之所在。

即使这次事件就要过去,但它给中美关系留下的伤疤却是很深的。日前笔者参加布鲁金斯学会一次讨论中美关系的关门会议。有人联系撞机事件对主讲人副助理国务卿张戴佑(Darryl Johnson)提问:你认为布什政府对华政策是有延续性还是没有延续性。张避免正面回答,只说中美关系就像股市一样有涨有落,它是在正面与反面的两股道上运行。如果这次事

件解决得不错,今后中美关系依然可以往原有方向发展。

话虽如此,但经过这次较量,中美双方心里会有另一本帐,不但可能增加对对方的反感,而且必然要加紧“未雨绸缪”,为将来一场也许难以避免的对抗进行各自的准备。美国对台军售眼看就要拍板,如果中国不能在六月底之前肯定参加WTO,美国会就要对中美正常贸易关系重新评估,还有中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都有可能受到这次撞机事件的影响。因此,撞机事件以后的中美关系有两种发展的可能:

冲突面只会增长

一种是像1996年台海危机以后那样,使克林顿感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和事情的限度,从而对对华政策予以重新评估和重大调整,最后终于导致克江互访。另一种可能是,美国朝野因此次受挫而怀恨在心,今后利用美国有利条件加强对中国的制约。

有人把布什的班子比作战时内阁,因为外交国防安全部门首脑都是关心安全,精通军事,富于理念,不惜使用实力,而且又对中国缺乏好感的人士。北京经常指责美国当局和国会有冷战思维,既然有思维,当然就不可能不影响和支配行动。

中美关系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一个现有的的强权和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新的强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它必然包含着利益冲突的一面,而且随着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那冲突一面只会增长不会减少。如果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取苏联而代之,那么今后的中美关系,就难免会重复出现美苏关系那样卷入冷战对峙的局面。中美撞机事件,只

是那种关系的一个先兆而已。虽然中国的力量还远远达不到苏联的地步,但你不觉得这次撞机事件已经有点当年美苏较量的味道了吗?

    进入专题: 军机海外  

本文责编: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5.html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