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破除体制障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88 次 更新时间:2011-11-06 23:31

进入专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体制障碍  

吴敬琏 (进入专栏)  

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实,在制订“九五”规划的时候,中央就已经开始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到了制订“十一五”规划的时候仍在继续。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是没有解决呢?

这是因为转变遇到了“体制障碍”。1992年,党在“十四大”召开时就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政府仍然保持着支配资源的大部分权力。

政府支配资源首先体现在金融领域。我们的金融改革已经市场化多年,但各级政府对于金融机构仍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其他机制上的原因,政府部门对于支配信贷资源也有相当大的权力。

不仅如此,在城市化加速之后,政府手里又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支配土地。目前,各级政府很容易用低价格把土地拿到手,转而又用这些土地换成可以用来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在现有体制下,各级政府用手中支配资源的权力来营造政绩的现象并不鲜见,GDP的增长则是他们政绩的主要表现。

其次,技术创新也遇到了困难。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是自我创新能力不足,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到处都能看到一些相当先进的技术,有些技术甚至突破了前沿。

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依然非常困难,这其中的一项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很多技术有了发明却变不成产品,有了产品却又形不成产业,一些企业勉强在市场上站住了,却总是长不大。与之相对的则是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商品化和产业化不利,几年过去以后,原有技术已不再先进,沦为二流技术,造成了技术的浪费。此外,由于法治和司法的地方化,也使很多人不愿意创新。因为“你创新我仿冒”,只要争取到了司法管辖权,就有了地方保护。

正是因为上述各种体制障碍,让我们在过去就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好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再费力气,经济发展方式也转变不过来。

值得庆幸的是,“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是改革。只有坚持改革,才能消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性障碍,只有改革,才能建立起有利于发挥创新精神的经济社会政治体制。

改革的任务庞大而艰巨,现在国有部门的财税体制、金融市场、法治建设、教育科研体制等,都积累了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哪里下手呢?

我认为,改革要有顶层设计。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们国家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但在新的平台上又面临新的选择,这就需要由我们的执政党在顶层设计上做选择。

从经济方面来说,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国有经济,如何真正完成“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改革目标;二是财政体制的完善,如何实现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对应。

更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建设。如何解决好我国金融体系开放不够与金融创新不足并存的问题是关键。在金融体系建设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问题,那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目前的银行体系和政府监管体制下,这一问题越来越尖锐。

无论在哪个国家,小企业都是创新的主要来源,如果小企业没有好的经营环境,我们的技术创新、新技术的产业化都会碰到很大障碍。所有这些问题的焦点,则在于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促进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此外,所有改革的关键之处还在于政府自己。政府应该下决心进行自我改革,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根据前几个五年规划的经验,我们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全面改革势必遇到种种阻力和障碍。其中,主要阻力是两个:一是来自既得利益的阻力,就是在原有格局下得到利益的人们会有惯性来阻碍改革;二是意识形态的阻力。我国长期受到前苏联过来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有这种意识形态的阻碍,市场化改革必然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要抱着最艰难的心理准备,让所有的改革不但要有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还要有清除各种阻力障碍的决心和令行禁止的执行力。我们必须要有最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体制障碍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78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