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伟:再谈一次主义——对19世纪以来主义问题的总结和了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01 次 更新时间:2011-09-01 17:28

进入专题: 主义  

孟令伟 (进入专栏)  

19世纪到20世纪,各种主义风靡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主义已走向式微。从兴起、风靡到式微,反映了人类对主义态度的变化。当此之时,笔者认为应再谈一次主义,以便对曾困扰世界尤其是中国的主义问题做一个总结和了断,无疑是有必要的,至少是有意义的。

什么是主义?主义无非就是关于社会(自然)或改造社会(自然)的某种比较系统、比较有创新性的看法和主张。

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以来,世界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主义。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机会主义、工联主义、修正主义、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沙文主义、泛日耳曼主义、法西斯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三民主义等等。

有的主义不过是对已经存在的社会形态的概括性看法,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有的主义先是一种思想形态,后来这种思想经过付诸实践转变为社会形态,如社会主义;有的主义只是对待现实世界的态度或思维方法,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的主义是原有主义的变异或人们对这种变异的看法,如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有的主义是一种理想,如共产主义;有的主义是一种团体性的反社会主张,如无政府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有的主义则是社会性的追求和思潮,如民主主义。应该看到,不少主义是个人思想的产物,当然,是在一定历史承袭性和时代反映性基础上的个人思想的产物。如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是孙中山,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是墨索里尼,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创始人是列宁。像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马尔萨斯主义、普鲁东主义、布朗基主义、巴枯宁主义等以个人命名的理论意识形态,冠名人当然也就是创始人。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不叫主义的主义。有的以社会形式命名的主义其实只是以个人形式命名的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帝国主义理论是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民主义理论是孙中山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等等。

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想旗帜,许多主义是包括对历史总结、现实主张、未来憧憬的社会思想旗帜。区别只在于有的社会涵盖面大、有的涵盖面小,有的影响大、有的影响小,有的具有持久的历史作用、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具有歇斯底里的反社会特点、有的反映了社会潮流所向,有的逻辑严密理性化程度高、有的没有多少逻辑理性但煽动力很强,有的科学性较强、有的貌似有科学性但实际上没有摆脱宗教独断性。

所以,主义并不神圣,包括最好的、形态最完备最精致的、影响最大最持久的主义也没有神圣性可言。任何主义归根结底都是社会现实的产物,任何主义都有特定的社会针对性和局限性,许多主义说到底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产生出来的,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主义也在不断演变。

近代以来产生的所有主义中,没有哪一种主义曾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人类进程产生过如此规模、如此深刻的影响,也没有哪些主义曾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两大体系如此激烈地对峙过、斗争过。资本主义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社会主义是先有理论后有实践;资本主义是自发产生并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其理论形态也是许多人不断总结出来的,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现实性的和资本主义对立的理论形态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其后在实践过程中又有许多发展变化,以至今天的社会主义已经远不是马恩当年主张的社会主义了。其实,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从意识形态到体制形态都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资本主义正在社会化,社会主义正在市场化资本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界限事实上越来越模糊了。

两大主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他主义也发生了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变化:有的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的主义完成了历史使命已悄然退出社会舞台,有的主义因社会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丧失了存在的价值。而近代产生的所有主义中没有一个主义是固定不变的,没有一种主义能享有绝对权威的地位,即使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例外。

其实,主义的产生包括主义的演变和消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主义的产生中就包含着主义的演变和消亡,因为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变化了主义就不可能不变化,构成时代的社会要素改变了,主义就不可能不消亡。

主义是人创造的(当然不是凭空创造的)或者是人们总结出来的,所以主义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义不过是人们的工具而已。人们曾需要某种主义,就是因为某种主义对某些人、某类人、某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有用。人们提出一种主义并为实现这种主义而奋斗,是因为这种主义给人们预设了一种境界,而人们相信这种预设,终归还是希望主义能给自己带来幸福,主义能帮助自己改变命运。如果说主义也能成为目的,那也只是表明人们需要借助于主义这个目的性工具来实现改变自身命运的目的。

因此主义不但不神圣而且毫不神秘,包括最伟大的主义也没有神秘性可言。所以人们应该以最普通的心态看待主义问题,以最理智的心态对待主义的兴起与变化,产生与消亡。不要迷信任何主义。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曾出现过对某些主义的狂热迷信,迷信到不惜以一切代价保护某些主义的正确性和绝对性;同时出现过对另一些主义的狂热排斥,排斥到不惜以任何代价杜绝这些主义的产生和影响。以至于闹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大笑话来。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曾花大力气维护某种主义的“优越性”,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手段批判对“优越性”的否定和怀疑,却不愿正视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即检验一种主义比另一种主义是否优越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优越的主义是不需要刻意维护的,不优越的主义又是难以刻意维护的,即使能暂时维护终久也无法维护。如果一种主义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维护,那只能说明这种主义本身有问题;相反,如果一种主义怎么排拒都无法杜绝它的影响,那说明这种主义肯定有过人之处。竭尽全力维护一种主义和想尽办法排斥另一种主义都是愚蠢的,只能是既误国又误民。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把主义和人的关系完全弄颠倒了。主义本来是服务于人的工具,我们却把主义看成了人生的目的,反而把自己降低为主义的工具,人的价值高低由对主义的奉献程度来决定。这种可笑的颠倒不仅违背情理常识,也是主义的创始人万万没有料到的。

某种主义由于能给人们带来希望而为人们自觉接受到发展为束缚人的绳索,正是应了过去中国的一名老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迷信主义不如没有主义。同时也说明主义对人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人对主义崇拜的时代行将结束也必须结束了。

在五四运动时期,胡适发表了一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结果引发了一场主义与问题的争论,胡适的观点受到了李大钊的驳斥,最终是主义论者占了上风。这不是偶然的,反映了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主义,特别是需要能引导中国走向光明未来的主义。但是在经过长期为主义奋斗后来又深受主义束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后的中国人来说,胡适的提法显示了新的价值和意义。当今的中国迫切需要“多研究些现实问题,不要再谈空洞的主义”。

当代的中国人经过沉痛反思后终于开始摆脱“姓社姓资”的羁绊,但我们不仅需要摆脱这种羁伴,而且需要彻底挣脱主义的束缚,需要突破主义的门户圈子寻求更广大的发展。

当然,主义的作用不能一概抹煞,我们今后或许还需要主义的帮忙,但需要的是那些对我们真正有用的、有生命力的、适合时代潮流的主义。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懂得我们才是主义的主人,主义只能由我们掌握而不能由主义掌握我们,我们永远不要崇拜任何主义,永远不做任何主义的奴隶。

进入 孟令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思想与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376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