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生:引进外资并非越多越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5 次 更新时间:2011-08-31 12:10

进入专题: 外资  

黄亚生 (进入专栏)  

虽然,“中国制造”的标签比“印度制造”的标签更为普遍,但在中国制造并不一定是由中国制造。用不了多久,“印度制造”将成为“由印度制造”的同义词,印度人不仅会从全球化中获得工资收益,还会把利润也留在手里。除非中国着手进行大胆的制度改革,否则印度在今后20年的表现也许会大大超过中国。

经济发展取决于制度条件

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否能长期持续,而且是有利于人民福利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微观的条件,有各个方面,有企业的竞争能力、有政府管理的质量、政府自己受不受监督、政府自己有没有节制等等,这些都是微观方面的条件,也就是说是制度方面的条件。

在笔者看来,中印之间的比较,中国在哪一个方面都比印度强,除了经济体制;印度在哪一个方面都比中国差,除了经济体制。这就是笔者这几年做的研究得出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

一般谈印度问题,大家知道比较多的是它的劣势。很多国内记者、学者也有谈到,一去印度就觉得又脏又差。他们这么讲也不能说是错的,但是笔者要问一个问题,这么差的硬件环境,为什么印度的经济增长现在能达到8%呢?

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印度肯定在一些方面做得不错。印度的劣势是非常容易用眼睛看到的,而它的优势是非常不容易看到的,它是一种隐性、无形的东西,这是需要你去考察的,是需要你去做研究的。

从历史上来看,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印度的发展速度,大概是3%,到了80年代达到了5.8%。90年代差不多还是在这个水平上。2001年印度的增长是5%左右,最近几年,印度的增长达到了8%~9%,达到了东亚速度。

从印度速度到东亚速度,这是印度非常了不起的转变。而你要是80年代去印度和现在去印度,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没有那么大的区别,高速公路还是很差,等等。但是如果你真正去了解印度的经济变革,是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是可能取决于很多你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取决于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管理、政府的管理等等这些不容易量化的制度条件。

印度的金融优势最大

笔者觉得印度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金融优势。印度的发展跟中国的路径是很不一样的,印度1991年的经济改革是外部推动的,当时发生的卢比危机,有一点类似于现在的金融危机。当时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介入,要求印度进行金融改革,印度的步伐非常快,1992年已经开始银行的私有化了。很多人总是讲印度对外资限制,而中国对外资开放,实际上笔者觉得这样的说法不是太准确。笔者认为,更准确的说法,是印度同时对内资开放,也对外资开放,而中国只对外资开放,对内资不开放,中国和印度的主要区别,是在内资政策方面的区别,而不是外资政策方面的区别。

中国的经济改革早于印度10多年,而中国的金融改革却晚于印度10多年。印度的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是同时启动,而中国是经济改革在前、金融改革滞后。1992年,印度的股票市场就取消了政府的定价,完全是市场定价,而中国现在还是由证监会来定价。中国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是20%,而印度从1998年的20%提升到40%。

并不是所有的微观经济指标都表明印度超前于中国,有些数据中国是领先于印度的。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中国就业自由程度要超过印度。从员工的报酬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来看,中国也是优于印度。但是在其他的方面,中国都是落后于印度的,对于员工的培训,中国是落后于印度的,对于市场营销重视的程度,中国是落后于印度的。

目前应提高软件设施建设

下面的问题是,微观的优势会不会变成宏观的优势呢?

经济发展或者是经济不发展,笔者看来更多的是取决于无形的因素,制度设计、金融体制、法律体制,但是我们国内很多人,包括很多政府官员有一种观念,认为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硬件的设施。我们从这个观点来分析这两个国家。

所谓硬件设施是指公路、铁路、飞机场等,软件设施是金融体制、法律体制和企业管理等。硬件设施方面中国远远超过印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软件设施方面,不能说在所有方面印度都超过了中国,但是在很多关键的方面印度是领先于中国的,这就是印度的优势所在。长期来看,印度持续的经济增长,是能够自我维持的经济增长。印度经济还有一个比较优秀的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是相当高的,基本上是同步的速度。而中国出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很快,但是居民收入增长相对来讲是滞后的。这也是因为两个国家这种无形条件造成的。

如果我们看80年代两个国家的电话普及率,印度每千人有107部电话,中国每千人有10部电话,这是硬件的条件。一般人认为,肯定印度在90年代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因为它的电话普及率高,通信设施比较好。笔者想说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表现了一个国家一方面的成就,但是如果这个国家经济体制非常没有效率,就会阻碍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经济起飞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有良好的软件设施,尤其是金融开放。中国普遍的看法是,认为现在面临的国际金融风暴,应该建更多的铁路、公路,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在笔者看来,应该提高教育等软件设施的建设。

先有软件设施方面优越的条件才有了经济发展,有了经济发展才有了资源,有了资源之后才去建设高速公路。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有没有高速公路,是这个国家经济成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印度现在没有漂亮的高速公路,没有华丽的机场,但它的经济也能够成功。

外资应投向高科技企业

我们很多人过去觉得印度不行,说印度获得的外资不多。印度获得外资相当于中国获得外资的10%,但是我和清华大学两位教授做过一个研究,印度的企业确实获得的外资不多,但是中国和印度的外资在行业分布方面有着巨大的不同。在中国,任何行业都有外资。1998年笔者在江苏做调查,参观一个豆腐厂,豆腐厂也有外资。中国这种现象非常奇怪,高科技企业有外资,低科技企业也有外资,中国别的不行,豆腐咱们总能自己做吧?稍微受过一点经济学训练的人都会知道,外资的存在取决于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外国企业竞争能力的比较。如果本土企业非常具有竞争能力,那么,本土企业应该是输出资本的,而不是进口资本。你说本土优势,连豆腐都没有本土优势,那什么还有本土优势呢?

而在印度,虽然获得的外资相当于中国的10%,但是每一分钱的外资都在高科技企业。通用电器在上海有一个研发部门,在印度也有一个研发部门,但是在印度的研发部门在规模、运行等方面远远超过上海的研发部门。也就是说,印度的外资可能进入得少,但是从行业分布来说是比较正常的,即分布在相对劣势的高科技部门。

这说明,外资进入中国不是一种技术的现象,而是一种金融的现象。为什么豆腐厂需要外资呢?豆腐厂是一个民营企业,获得不了银行的贷款,必须将自己的股权出让一部分获得资金进行发展。印度有咖喱厂,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所以不需要从外资获得资金。中国的外资为什么行业分布这么普遍,这是我们金融失败的一种表现。

笔者必须要说明,笔者一点也不反对外资,这不是外资的问题,是我们的金融体制出现问题了。如果你的银行体制更有效率,使我们生产豆腐的厂能够获得资金,就不需要使用股本的资金来发展生产了,股本资金是非常昂贵的资金,特别是在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每年8%、9%这么高的速度时,通过股本资金来融资是非常昂贵的,贷款资金是比较便宜的。当民营企业家不能获得贷款资金而选择股本资金筹资,笔者觉得可能就是金融体制出现问题。

进入 黄亚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外资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369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作者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