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我国宏观经济现面临两主要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17 次 更新时间:2011-06-26 15:01

进入专题: 宏观经济  

吴敬琏 (进入专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今天在主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对中国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分析,认为我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两个主要问题,即最终需求不足以及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的后续效应显现。

吴敬琏具体分析这两大问题称,第一,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的不平衡情况继续存在,保持GDP的持续平稳增长,缺乏内在的动力,即最终需求不足;第二,过去十年间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现在后续效应开始显现,表现为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居高不下,以及从去年开始显现的CPI增长速度超过温和的通胀水平。而这两个问题发生的原因,均为我们中国长时期以来采取的用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造成了投资率回报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而由于内需不足,就套用了东亚国家和地区通常办法,用进出口顺差弥补,使得货币政策变得非常被动。

吴敬琏表示,应对这种情况,他同时提出两个对策:一是采取稳健、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但难度在于,一方面因为长时期的货币超发,我国广义货币对GDP的比例是180%,这是在世界各国以及历史仅见的,所以需要紧缩。如果紧缩力度不足,就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如果紧缩的力度过强,又会造成市场的崩溃或者其他问题。吴敬琏指出,用这一对策只能保持宏观经济的短期稳定,因为依靠的是短期政策。所以,关键还在于将注意力放在长期发展问题上,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然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道路并不好走,吴敬琏表示,问题在于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机制上。他说,在讨论上一个五年规划时,多数经济学家已经指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体制性的障碍,这个“体制性的障碍”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保持了过大的资源控制的能力、资源配置的权利,而且政府以GDP增长作为政绩的主要标准;此外,还有财政税收体系和要素价格等等。虽然30年来中国人的技术创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步履维艰,关键是缺乏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等等。

吴敬琏担心,用旧体制去执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结果在政府的主持之下进行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等,会造成很严重的投资效率降低,甚至造成类似58年大跃进的严重经济问题。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关键在于改革。他引用“十二五”规划表述:“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宏观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16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