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木:从香港地区和英美高校招生制度看南科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83 次 更新时间:2011-06-19 12:56

进入专题: 南科大  

修木  

高考时节,南方科大又一次搏上了版面。因为南科大所招收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高考。“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是南科大标榜的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对记者说,“其实南科大做的事情是全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做的,比如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

笔者不了解朱校长所说的“自主招生”,到底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来说吧,香港科大有没有“自主招生”?香港科大办得成功,是大家公认的,而且南科大的创办,也号称以香港科大为楷模。可是香港的高校招生,与内地的高考基本一样,每年春夏之季,高中毕业生都要参加“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其成绩是大学联合招生的主要标准。

香港的现行制度,学的是英国的制度。英国也有一个联合招生制度(UCAS),内中包括剑桥、牛津,及英国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英国高中生同样要参加独立于高校之外的标准考试,并由此订立一个达标分数。虽说考试的种类多一些(因为各地区间的差异),算分的方式复杂一些,但是也没听说哪个学校自己完全独立搞一套录取办法。

要说招生最为自主的,是美国的大学,特别是美国的私立大学,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等。那些学校的介绍上说,录取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标准试成绩、平时成绩、校内排名、课外活动、体育、文艺才能、推荐信等等。而且,没有一个最低的达标分数,你如果分数不拨尖,但是出身贫穷,或是家庭困难,或是有特别的专长,学校会降低分数取录你。

这样的招生办法,够先进,够感人的吧?不过美国人有一句俗话:When something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is!(当一件事听起来好得不像是真的,它就不是真的!)华尔街时报记者Daniel Golden在2003年发过一系列深度报道,仔细调查这些著名大学招生自主之下的实际情况:学校有这么大的自主权,让几类人受惠最多。如果你父母或是祖父母能给大学捐上几百万美金,建一个实验室,设立一个讲座之类的,你的名字会被私下写入推荐名单。如果你父母是名人,(总统、副总统、联邦议员、名演员、名导演、名记者等等),学校会有专人跟你接触。这两类学生基本不用为成绩担心。

如果家里没这么富,或这么有名,你还是可以受照顾,但是成绩不可以太差。比如说,你有一项运动专长,这当然不是篮球、橄榄球、棒球这一类大家都会玩的运动。好的私立大学会养很多稀有的运动项目,比如说划艇、滑雪、击剑、马术、马球等等,只有富贵家庭才玩得起。你如果有这种家庭条件,在这方面有所造诣,申请时会受到特别照顾。又比如说,如果你的父母是哈佛毕业的,你可以算是校友子弟,也会受到照顾,为的是培养校友对母校的忠诚。(当然,你从名校出来之后,每过几个月都会收到学校的筹款信。)还有,学校教授及高级行政人员的子女,也会受到照顾。

Golden的报道发表之后引起很大反响,获得2004年普利策奖。美国国会还有议员推动立法,想要监管私立大学的自主招生。但是哈佛、耶鲁这些大学,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也组织了强大的游说团,反对立法,声称限制学校的招生自主,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募捐,伤害美国的高等教育。而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很多人曾受惠于自主招生,相关法案最后都胎死腹中。

平心而论,这样的自主招生,对学校还是有相当大的益处。家庭背景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学术界,有人统计过,教授的儿女更容易成为学者专家。在政界,民主的美国有许多政治世家。单以近年的总统选举为例,老布什的父亲是康州的联邦参议员,他自己当总统,儿子也当总统。与小布什第一次对阵的戈尔,父亲是田纳西州的联邦参议员。与小布什第二次对阵的克里,是巨富福布斯家族的成员。2008年共和党参选人麦肯的父亲曾是海军上将。而这些人士,大多都毕业于著名私校。如果你想晋身华尔街,做金融、银行,更是要讲究关系。大家挤破头想进哈佛、耶鲁,为的是与富家子弟同学相识,毕业之后自然会有大公司、大银行向你招手。这些人的子女上名校,铺平事业的道路,将来又都是名校的校友,帮母校筹款,扩大影响,他们的子女再上名校,多好的一个循环!

回到中国,这些年来朱校长与一干改革人士,总是把高校自主招生、冲破高考限制,当作教育改革的一面大旗,到底是出于什么思维?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科大,的确是与世界水平有差距,但是这些差距是因为高考恢复三十年来招生的质量不够好?相信朱校长去国外访问时,应该没有少听到别人对中国留学生的称赞。

现行的教育制度,的确是考试太多,压缩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成长空间。但是这是因为高考造成的吗?其实中考所带来的压力,压在年龄更小的孩子们的身上,引起的问题要远比高考严重,却难得见到教育改革者们的关注。

要创造一流大学,自主招生真的这么重要?南科大的改革、香港科大的例子,值得我们思考。香港科大名声在外,是因为它一开始就在欧美学界招兵买马,以丰富的资源建立起实验室,让雇来的教授们很快在研究上有所建树。至于说在本科招生方面,直到如今,香港中学生申请大学时,还是更钟意老牌的港大与中大。从创校至今,香港科大也还没有出过几个有名气的毕业生。毕竟如今高等教育普及,大学只是短短四年打基础的阶段。香港科大开校上课只有二十年,最早一批学生也就刚到四十,还没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

相比之下,南科大办校三年下来,不知雇了几位教授?建成几间实验室?学校的网站上院系的链结全是空的,都还在建设之中。没有透明的师资介绍,却已经在自主招生的旗帜下收了45名学生。现在这些学生与他们的家长,已经成为向高考发动猛攻的“敢死队”。正好社会舆论对教育状况有诸多不满,国人对国外自主招生的情况也没有多少仔细的了解,看见“教育改革”的大旗,看见朱校长与教育部叫板,倒是不乏群众的掌声与媒体的关爱。

如果美式自主招生是我们的榜样,那就不难理解朱校长与他的同行们的热心。毕竟,大学录取通知是一项极为宝贵的社会资源,其分配方式现在被一个操纵空间不大、公开统一的高考绑定。如果可以松动一下,应该可以为各大学带来不少额外的好处。也许有一天,捐个几百万人民币也可以换到北大的入学通知?

不过,中国与美国还是有一点重要的不同。哈佛、耶鲁都是私校,他们要怎么收生别人不大好说太多。在中国,上至北大清华,下至南方科大,都是用公款建立、维持的学校。如果也搞美式的自主招生,朱校长与他的同事们,至少要给大家一个说法,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机制来确保你们分配大学教育资源的权力不被滥用?

其实,自主招生在国内不是没有先例。艺术院校的招生,因为难以用统一与标准的考试来衡量,各院校、科系有很大的自主权。结果,关于艺术院校招生的腐败黑幕,传闻不绝。所幸,艺术院校招生少,对国计民生影响不大。自主招生的倡议与支持者们,你们愿意中国的高校都走到艺术院校的自主道路上去吗?

(作者系香港高校教授)

    进入专题: 南科大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港澳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128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