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社论:直面社会心态现实,挽救人心当匡正社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44 次 更新时间:2011-05-06 09:54

进入专题: 社会心态  

南都社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4日发布首部《社会心态蓝皮书》,并正式发布《2011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社会的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比如阶层存在隔离隔阂,北上广三地的社会信任度很低,其中以北京得分最低。房地产业、药品制造、食品生产、广告业、商业、医院、邻居等都处在非常低下的信任度上。相较于人际极度不信任,对政府信任度稍高,处于中等水准。

该报告还分析认为,总体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生活得有滋有味。中国人生活形态变化背后有强大的生活动力,望子成龙是首要动力,其余八个生活动力依强弱排序为:子女发展期望,个人利益追求,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人际优势,追求一生平安,尽力做好本分,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贡献,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心态因为它的空泛指向,解释的多义性也就在所难免。即使中科院社会心理研究所进行了定量调查和定性分析,也只是一家之言,无法占尽公众理解社会心态的所有角度。正因为此,报章在报道蓝皮书时,也多是根据地域和舆论关注点择要发布。不可否认,社会心态参差不齐,对社会心态的解释也是纷繁多样。然而可以肯定,社会心态所影射的社会现实并非虚无。

根据报告现有的结论分析,中国人在大的社会环境下没有安全感,彼此之间很少有互信,可以信任的人很少,只有血亲等寥寥几种。在此情况下,中国人人生经营的重心转到家庭和子女上,对公共层面的关注就相当稀少。这种基于社会心态极其不平衡的转换,相当大的程度是被迫的。

在个人的社会交往上,比如看病、买房、购物、食品等衣食住行方面,蓝皮书提供的研究数据佐证了大众一贯的认知,那就是诸多不便利,也印证了社会成员之间互相伤害的生活体验。公众的社会信任实质上被社会问题一点点腐蚀、掏空。社会心态不过是社会问题在人们心理上的投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被迫放低,拼命巩固自个的小天地,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个人间的不信任造成人群的疏离,进而导致阶层的相互排斥,这些源自社会问题的社会变异现象逐渐严重。如此疏远的国民关系,反而有意无意地提高相互攻击的烈度。小纠纷也可能导致恶性杀人,比如张妙被杀一案。互害或羞辱对方代替了彼此理解,实用的生存技巧变得咄咄逼人,似乎不这样做,就会失掉人生资源。中国人普遍生活在焦虑中,这点不以贫富为转移。

无论成功与否,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都很少,国人活得都很辛苦。不管贫贱富贵,都不约而同地将子女当作希望,以支撑现世的艰难。既然不能改变环境,只有改变心态,这是多少代身体力行的处世哲学。公众对社会环境的悲观增加了他们对好政府的希望,期待清官除害去弊,指望政府而不是敦促政府解决社会问题。人际多有猜疑,却将信任票投给政府,恰恰反映了此种心态。

中国人会变得幸福吗?从《蓝皮书》公布的人生动力来源及其排序看,国人的人生犹如一场不停歇的生活竞赛,急切又迷茫。社会问题坚硬如铁,只要这个局面一日不改,社会心态就无法止住下滑的大势。挽救人心,当匡正社会。而由谁来担负匡扶之责,又是社会心态的选择:指望个人,抑或仰仗国家?每个人都该想想。

    进入专题: 社会心态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047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方都市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