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鼎:劳身砺志板车夫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41 次 更新时间:2011-04-24 14:21

海鼎  

板车是我们县城对一种人力运输车的俗称,现在孩子可能没见过,二三十年前这种灵活自如的运输工具遍及中小城市,多少人靠它谋生,甚至养活全家。力气大又懂技巧者可以拖载一千多斤。当年我和弟弟最高纪录是拖载了485块砖二千多斤,把新车粗大的钢丝压得崩崩响,差点散了架。此事在小县城板车夫圈子里出足了风头。

我的一生的确与板车有不解之缘,少时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被“清理出革命队伍”,饭碗被砸了,一介文嬴书生只好操起车辕劳动改造,虽说他不是手无缚鸡之力,但与板车夫力气的要求显然差距甚远,不仅收入少,还常叫我们这群稚气未消的孩子去帮忙——推车,你可别小瞧这推车,板车界有句行话:一分力十分用。特别是上坡,若是陡坡还得大家统一号子相互帮着推拉方能行进。因此放学后、节假日我们经常步行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去推车,当空车往返时,大人们便会让小孩子坐上车,孩子们会快活的在车上打打闹闹,仿佛是乘在汽车上。久夫而久之对板车便有了一份割不断的情缘!有几件少时经历的事今天仍记忆犹新:一是九岁那年父亲独自要送一批货到三十公里远的小镇上去,要我同行推车。天刚蒙蒙亮出发,紧赶慢赶天黑时分方到达目的地,卸完货我已精疲力尽两脚如铅。第二天还得拉着回头货,当我一拐一瘸回到家时双脚已是血泡累累红肿不已,外婆和母亲捧着我的脚泪水涟涟。二是十龄童时,一次星期六下午放学后一个人去接拉木头的父亲,听错了地点,走到另一处深山老林中,直到天色暮暗仍不见板车队,才感到有些不妙,赶紧回头。山路弯弯,鸟鸣兽叫,令人害怕心惊。那时虎狼伤人事时有传闻,不敢哭出声,捡了棍子,壮着胆一路小跑。星光依稀,四周朦胧,突然我看到一只像狼的东西坐在前面路边山脚下,大骇!可此时已无退路,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好停下腿步,思考对付狼的办法。观察半天它却不动,莫非是一只死狼?曾听老人讲,有一砍柴人在山上猛遇一只站着的老虎,吓得扭头就跑,跑了一段,发现老虎没追来,回头望去老虎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砍柴人奇怪捡块石头扔过去,老虎仍不动,于是壮胆他走过去用扁担使劲一捅,老虎轰然倒下,原来虎死不倒威。这个人发了一批横财。于是我也扔几块石头过去,它真的不动,心一横挥舞棍子冲过去,哪是什么狼!原来是一丛芦苇,想来大约是自己疑心生暗鬼——看花了眼。又走了几里路,忽然听到前面有人唤我名子,原来妈妈借了自行车心急火燎一路寻来。我哇的一声哭了,妈妈大汗淋漓搂着我不肯松开。三是文革武斗时期,一天我们在拉货路上,看到一位伤势不轻的后生,躺在路边。见到我们直招手,叫唤救他一命!这令我们很为难,救他怕惹祸上身,谁知他是吃几碗饭的!何况父亲还有顶“阶级敌人”的帽子。不救又于心不忍,犹豫片刻父亲说了句:见死不救三份罪!便扶他上了板车,送他回家去。后生说自己是个大学生,武斗中负伤,被人追杀,逃出来想回老家去养伤,但走到此处已无力移步。我从未看过父亲走得如此急,气喘吁吁,本来拉板车很讲究体力分配,否则你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力歇而罢,但父亲全然不顾。后来父亲告诉我:一方面是救人,但更是害怕——被这后生的对头发现后果不堪设想!送他到了乡村的家,后生掏出五元钱,我们只收了二块。为了让他放心我们始终不问他姓名,也不肯告诉他我们姓名住址。结果这一天我们已无力气拉货了,只好回家去。四十年过去了也不知这位大哥怎样了!七、八年后,我拉板车也救过一个来赣烧砖瓦的浙江姑娘。1993年我曾为此写过一篇文章《我当过一回英雄》,发表在《涉世之初》杂志上,过程当然要曲折得多。人世间行当千万种,但都得以天下苍生为念,当年出于无奈藉以谋生的小车竟然能“胜造七级浮屠”,也算是功德吧!

拉板车极其辛苦,弓背弯腰,手拽腿蹬,一日奔走几十里,我记得最多的一次从早上四点一直干到晚上九点多,走了一百多里。最苦不堪言的是夏天,头上骄阳似火,足下水泥路或沙石路犹如蒸笼,汗似雨落,掉在地上冒白烟。中暑情况常有发生,不时看到有板车夫晕倒,旁边人为其钳痧,脖颈、背上拉得条条红迹,委实可怜!因此我们常常夜半三更起床,赶在烈日发威前完工。有时夜行途中,满天星斗,虫鸣荧光,全然没有了白天的嘈杂,给人一种幽美的感觉。走着走着天空突然暗下去,一会儿东方逐渐放亮(后来看电影听到“黎明前最黑暗”这句精典台词,深有体味),周围的世界越来越清晰……,这种“送走黑夜迎来朝霞”的情景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至今历历在目。但此举虽然避开了酷热,却隐患不少:下半夜天气凉下来,本是睡觉好时刻却要赶路,生物钟紊乱,弄得人疲糜不振;最担心的是毒蛇伤人,我县属山区,夜间野生动物活跃,毒蛇很多,有过板车夫命丧蛇口的先例。行走时得小心翼翼瞻前顾后,若天太黑就得用竹竿、棍子探路。另外还需防狗咬,那年头村民养狗多,常常一群狗围上来狂吠,有的借夜色冷不丁咬你一口,得认真提防。最让孩子恐怖的是过坟地,我县县郊有块叫黄土坡的坟地,坟墓密密麻麻,枪毙人也在此执行,鬼魅故事不少,它偏偏在马路边。白天胆小者都不敢经过,夜间走过人多时还胆气旺些,人少就有些害怕,若是一两人更令人毛骨悚然,弟弟说每次夜闯黄土坡他都闭着眼,由板车带着走。长大后书读多了,浩然之气在胸,加上不迷信也就不太怕了。如今黄土坡到处是住宅,成了闹市区。1968年,父亲被赶到农村,母亲下放去了乡下,板车也卖了,我以为从此与板车拜拜了。然而,六年后它又出现在我生活中,不过我已不再是推车娃——成了一个出色的撑辕手,因为我已长大!

1974年我读完高中,当时母亲已调回县城工作,每月45元工资要养活老老小小七口人,弟妹还要上学,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我决心帮家里一把,先是做过建筑小工,挑砖和泥、挖坑填土,扛木锯板等都干过,但粥少僧多干不长。后来经老师介绍又到一山区中学替一个休产假的女老师当了两个月的代课教师。那年头读书无门,工作又难找,结束代课教师生涯后,我便寻思学当年父亲拉板车,母亲开始不肯,她知道这活太辛苦,但经不住我坚持,只好说了句:干着试试,不要霸蛮。开始家里买不起板车我就租,十七八岁血气方刚加上自己在学校就是运动员,孔武有劲又能运用力学技巧,很快就出类拔萃了,这让人矮力小父亲很是扬眉吐气。几个月下来不仅买了板车,还有节余弥补家用。一年多下来家里买了收音机,生活也有了改善。最让我受益的是拉板车劳动强度大却时间短,自己可挤出时间读书学习。那时年轻,精力旺盛,常常干完活见时间还早,便一头扎进县图书馆或躲进陋室看书。直到1975年我下放到县国营垦殖场算参加了工作,才依依不舍的向板车这老伙计告别。

1980年我考上了大学,来到省城,居然又与板车有过亲密接触:一次学校组织大学生劳动,挑土填塘,。土箕不够,进度缓慢,班主任干着急。我想起食堂有板车,便鼓动班主任去借来,我自告奋勇拉车,结果工效大大提高,提前完成任务。班主任喜笑颜开,从此对我印象深刻。还有一次在校园,一中年妇女拉一车书,可能生病了,她大口喘气,在一小坡上停滞不前,触景生情,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便上去推,并一直送她进了图书馆。妇女以为我是学校职工,连声道:谢谢老师傅(当时的尊称)!1983年我们全班赴九江县实习,下火车后行李太多,便借一辆板车,当我拉着满满一车行李行启程时,同在一个实习点的一位女同学给拍了张照片,可惜我没有保留下来——当时无所谓,现在觉得弥足珍贵,它是我唯一一张拉板车照片,也是我一段历史的写照!不知这位美女同学手头还有它否?

大学毕业去了部队大学任教,1996年转业到地方干公务员。出入有汽车,再也没有碰过板车了。今年我曾回老家一趟,板车居然消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农运车,三轮车。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年那承栽太多内容的板车已成为过去。

拉板车的确辛苦,但“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强我体魄,更是磨砺了我的吃苦精神和坚韧意志以及做人的品格,够我享用一辈子!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023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