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微博未必是个好东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10 次 更新时间:2011-02-21 11:03

进入专题: 微博  

沈逸  

互联网,特别是互联网的新技术,比如微博,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但这种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要如何应对,则是比改变本身更重要的问题。正确平衡相对比例与绝对数量、事实与判断、形式与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新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对比例与绝对数量的差异考验人们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以中国为例,截至2010年,中国有4.57亿网民,互联网普及率为34.3%,网民中高中学历以下 76.7%,微博用户6311万,83%网民的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这表明中国网民的绝对数量非常庞大,但相对比例仍然有限,6300余万微博用户对个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在网民中所占比例大约为13.7%,占整个中国人口比例就更小了,且学历相对不高。鲜明的对比提醒人们有必要在面对铺天盖地的 “民意”时,保持足够的判断与分析能力。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记忆事实与做出判断的习惯方式,挑战了传统的思维习惯。全球知名研究机构皮尤中心的调查显示,搜索引擎等确实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习惯。从乐观的角度看,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利用将减少人们对事实和知识的记忆,而把脑力更多地放到信息综合以及批判性思维上面;从悲观角度看,如果人们缺乏清醒认识与必要训练,最终将因过于轻信互联网尤其是微博上传递的“事实”而做出错误判断,或者过高估计自身力量,最终因预期破灭而产生深刻的挫折感。2009年伊朗总统选举之后的政治动荡,相当一部分原因就出自于此。

新网络媒体的技术特征与传播环境改变了形式与内容的重要性,对判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微博的全文长度最多只有140个字,是否能够看到特定ID发布的信息取决于你是否关注这个ID。这导致了信息的碎片化,以及在互动过程中持相近观点与立场的用户产生“群体极化”。要在庞大的信息流中,确保自己的信息引发关注,必然的后果之一,是信息的简单化、抽象化、符号化甚至极端化:信息发布者、传递者能通过对信息的分割以及再包装,凸出其对受众的冲击,但同时也提升了关注形式超越关注内容的风险。

在埃及,“穆巴拉克下台”与“全面改革”就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典型例证:前者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动员的口号,凝聚了海量民众走上街头,但实质性内容却是如何对埃及的制度进行渐进的变革,以满足民众持续提升的生活需求,西方媒体在穆巴拉克辞职之后采访了若干埃及民众对于“修宪”的看法,得到的回答基本上是“没什么想法,更关注自己的房子以及儿女的婚嫁”。多数被符号动员起来的民众对“穆巴拉克走了之后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无实际想法,最终仍然是精英,甚至是老面孔的精英在主导变革进程。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

丹麦作家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剧留下一个很麻烦的悬念:娜拉离家出走之后,将如何生活下去?今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蔓延的微博等新网络媒体,也逐渐开始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的命题:批判与否定之后,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套用那句流行语:微博有时是个好东西,但又未必是个好东西。(作者沈逸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者。)

来源:《环球时报》

    进入专题: 微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92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