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捷: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65 次 更新时间:2010-09-13 18:32

梁捷 (进入专栏)  

近三十年,围绕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议一直不断。但是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许多“特征事实”是不可否认的。第一,中国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在绝对额上仅次于美国;第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几亿人已经摆脱贫困。伟大经济学家马歇尔有一句名言,“自然不会飞跃”。中国经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创造出“中国奇迹”,必定有其道理。

对于“中国奇迹”,近年来经济学家已有很多解释。有的认为是先解放农村劳动力,显著增加农业产出,然后通过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造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也有的认为主要是县一级的区域竞争,在财政制度改革之后,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还有些学者追溯到过去的传统和文化,认为东亚经济增长模式与西方有所不同。

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勃兰特与罗斯基主编的《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就要回答“中国奇迹”的成因。本书汇集了数十位学者协作的二十篇专题论文,从政治体制、劳动力流动、人口政策、环境和资源保护、教育和科技发展、产业政策,财政分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全球化、法制建设、收入差距、地区差异等方面讨论当前中国经济。作者阵容中既有美国学者,也有中国教授,汇集了全球最好的一批中国经济问题专家。

即使是最好的学者,面对“中国奇迹”仍觉棘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很复杂,既要全面梳理中国经济现状,也要关注全球化经济的直接影响,既有农村农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也有城乡民营企业的促进。 各种因素纠结在一起,不可能是单一逻辑的理论模型所能解释清楚的。

两位编者意识到这一点,故而召集多个领域的专家,从各个方面描绘中国经济的现状。中国实在太大太复杂,在得出一致性的理论描述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经济过去和当下的真实情况进行界定,而光是这一项工作就不那么容易。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的作者们确实出色完成了这一工作,使得这本书至少可以成为了解和探究中国经济真实状况的工具书。中国的经济数据往往并不完整,甚至不准确。研究者需要运用各种经济统计和政策分析方法,调查甄别,把统计年鉴上毫无生气的数字,转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经济画面。

可以想见,这么多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的意见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同经济领域内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逻辑有可能相互冲突,甚至谈到同一个领域内的问题时,不同学者也会有不同看法。毕竟中国经济是一个整体,单个领域的变动都会对全局造成影响,何者优先,更要涉及价值判断,这是非常复杂的。但至少本书的作者们都足够认真,足够专业,在每一个领域内搜集丰富资料,严谨地梳理出局部的逻辑。

过去经济学家对很多问题争执不休,往往就是对基本事实缺乏共识,出发点就完全不同。大家为此浪费太多时间,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走了不少弯路。而《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的编者初衷,就是要寻找最出色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做好基础研究工作。不管大家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如何,这些基础的事实研究很难被推翻。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充满了偶然性,它走过的路径,在任何经典教科书上都是找不到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出惊人的能量,一下子提高农业产量,缓解农业压力。这个成就是制定政策的领导人都不可能想到的。中国经济就以此为契机,一步步摸索着走上转轨之路。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认为,在不具备普遍认为经济发展必要条件的情况下,找到关键性阻碍并改变它,就能加速发展。中国走的正是这条道路。

此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多次的考验,物价开放,通货膨胀压力,国有企业改革,城市化,金融危机等等。不管怎样,中国经济全都挺过来了,并且只付出较小的代价。然而中国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路径,也回避很多矛盾,留下大量隐患,中国的法制和其他制度的建设更不健全,使得人们缺乏保障和预期,这些都是专家学者们多年来一直心存忧虑的地方。

从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来看,专家们所忧虑的问题全都没能阻碍中国前进的脚步。中国经济自身有着强大活力,一路披荆斩棘,绝不是“幸运”所能概括的。但是近年来,这些多年未能解决的顽疾逐渐对中国经济开始产生影响。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开,居民所急需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跟不上,金融市场产生泡沫,使得居民的生活压力陡增。已经有不少人对中国目前采用的发展模式提出质疑。

更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并没有表面数字上那么大的“奇迹”。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大量消耗,环境被严重破坏,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会受到环境影响,生活质量不升反降。所有这些污染,未来都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进行治理。

本书的编者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还持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所有这些问题都已经暴露出来了,中国未必就不能有效解决,但一定会付出必要的代价。失业人口可以安置,污染可以治理,产业结构可以调整,只要经济还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速度,这些坎坷就都能迈过去。

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然而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正在不断下降。在未来的十多年里,如果保持现有经济模式不变,那么投资大约只能带来5%左右的增长速度,与我们保持多年的8%甚至10%的增长速度相去甚远。所以中国也正在改变自己的经济结构,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理论上也应该拥有世界最多的高智慧人才。中国正在全力推广教育,提高居民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大于物质资本。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就在中国人自己身上了。

  

勃兰特、罗斯基 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格致出版社

进入 梁捷 的专栏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书评与书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596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作者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