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烈山:警惕“顺溜”们僵化的历史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06 次 更新时间:2009-08-07 20:48

进入专题: 僵化历史观  

鄢烈山 (进入专栏)  

央视4套正播和广东卫视刚播完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大约是全国第三轮播出吧。我在央视八套和一些省市卫视抢播的第二轮后期看了第十集之后的剧集,在广东卫视补看了前面的部分。

《顺溜》真的很好看,顺溜是一个很鲜活的人物。他与《士兵突击》中王宝强演的同是农家出身的许三多一样,憨直,倔强,重情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但许三多更像阿甘,没有顺溜机灵;而且顺溜更“真实”,他不像许三多那么幸运地一路遇到那么多关照和赏识的领导,分区司令员陈大雷厚爱他只是因他枪法好而把当工具,这点在三道湾血战前要他上交那杆先进的狙击枪时,表达得很充分——顺溜阵亡了可以再招兵再挑狙击手,而这杆宝贝枪绝不能丢掉。

编剧朱苏进是作家出身,写过多部中长篇小说,我觉得剧中最有意味的是一场心理描写。陈大雷和他的爱将三营长准备以美食招待大军区来采访的女记者,而这年青貌美的女记者却因采访顺溜未得到配合,正在间接采访顺溜的好友六分区的青年文书翰林。这一对不懂事的知青男女相见甚欢。陈大雷在不远处等得不耐烦,对三营长说:你听,他们两个多小时都没断过笑声!后来报道顺溜的报纸出来了,翰林满心欢喜地来念给士兵们听,本该借此激励士气的三营长却忍不住以训斥来扫翰林的兴。男人之间的嫉妒,武人与文人之间的心理隔膜,官与兵的位势落差等等,表现得很细腻很生活化。

于是,我看了朱苏进的创作谈和相关报道。朱苏进说,顺溜是从他心底长出来的,恰如神枪手顺溜说枪就像从他心底长出来的一样;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顺溜”即朱苏进。他谈了顺溜为何不得不死的结局,谈了他的“心头之痛”,最不像军人的(既是伪军头目又有国军潜伏执照的)吴大疤拉活得最好。这应该都是很真诚的有现实讽谕的说法,也是该剧能引今天观众共鸣的地方吧。就像一部表现地下工作者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潜伏》,却让今天一些人归纳出了互相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经验,让许多人从特务吴站长等人的“满嘴主义、满嘴生意”看到了今日腐败分子的镜像。这正应了克罗齐那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以上是从观照人性和现实的角度看该剧。但这种历史故事剧,哪怕它是虚构的,也有它的历史观,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于是,我注意到有采访报道说:“朱苏进一向是让记者感到难以接近的作家。有人说他低调,有人说他有军人的固执,也有人说他闷头发财。不管怎么说,他始终没闲着,《康熙王朝》让他大红大紫,被称‘金牌编剧’,然后几年,他一头扎进历史剧创作之中,《朱元璋》、新版《三国》、《江山风雨情》等,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黑龙江晨报》7月20日)

《朱元璋》我没看;写吴三桂的《江山风雨情》我看过一点点;奠定朱苏进“金牌编剧”地位的《康熙王朝》在我看来,绝对不是什么好货色。其剪裁和歪曲历史,美化独裁者、呼唤开明专制的腐朽历史观,配上《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主题曲,表现得淋漓尽致,令我作呕。——这就是本文标题里所谓的“前科”,朱苏进的文化前科。据此,我相信朱苏进做编剧不过是做生意:“闷头发财”。这就要既迎合审片人,也要

迎合市场,即既要确保某些人心中的“政治正确”,又要符合当下众人的欣赏趣味。

这样一想,再回顾《顺溜》全剧,便发现朱苏进对抗战历史的叙述框架,和我在上世纪60年代看的那许多抗战小说、电影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日本鬼子凶残这没得说(否则写得太复杂多面,就会像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不能合法上映),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浴血奋战,而国民党政府军则消极抗战,想借日本人之手消灭共军。这在陈大雷和日寇血拼、急待援军,而国军精锐第五十五师却坐视不理那一集表现得酣畅淋漓。洋学堂出身的师长李欢出于中国军人的起码良知,欲出手援陈,长官部坚决不批准;他的高参则劝他说“日本人是我们(国民党)的大敌,共产党是我们的天敌”;而李欢为了自己的前程,最后表示服从蒋“总裁”的“宏图大略”,不打鬼子救新四军。这个关于国共抗战史的基调与文革前的电影《东进序曲》相差无几。

再看这两年大红大火的抗战电视剧,以八路军军官李云龙为主角的《亮剑》、以新四军军官姜大牙为主角的《历史的天空》,以及写国民党赴缅远征军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亮剑》、《历史的天空》,与《顺溜》的历史叙事大框架一样,《亮剑》里有个国军团长楚云飞算是中国军人的良知未泯而已。写敌后抗日战场的历史题材,若说与30年前的有什么不同,最明显的就是李云龙、姜大牙这些八路军新四军军官,不再是高大全的英雄,他们身上的革命英雄气概,夹杂着霸气、匪气、草莽气、江湖气,后四气正是当代一些人所崇奉的。还看细一点,知识分子如今不是反面角色了。记得1964年我读的小说《战斗的青春》,知识分子出身的区委书记胡文玉经不起“反扫荡”的考验,当了叛徒和汉奸;而工农出身的游击队长李铁,成了女主角许凤的意中人。而在《亮剑》中,知识分子出身的赵刚与李云龙同样勇敢坚定,成了好战友。没有阶级出身的分野,这算是抗战题材叙述的一点进步吧!

为什么不能正面写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军的抗战呢?这在政治原则上已没有障碍。早在抗战胜利60周年(2005)纪念时,胡锦涛总书记就肯定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的作用;在实践上更是早就拍过表现国军正面战场的电影《血战台儿庄》。可是,如今写国民党远征军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却不知基于什么考虑,像《加里森敢死队》一样,只用一群有劣迹的角色来侧面表达,激起一些还健在的远征军老兵抗议。

回看7月16日《南方周末》文化版块做了关于《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专题,有《重塑凝聚力要靠电视剧》《价钱最高的演员还是要演共产党》一组三篇。《人间正道》通过杨立青、杨立仁兄弟等人不同的选择和命运来表现那一段中国历史。报道写该片的精心制作透露,“戏拍完,粗剪完是56集,经过审查,6集的内容被删掉了。其中包括孤岛时期,担任军统上海站负责人的杨立仁刺杀日本间谍头子郎本的一段打斗漂亮的动作戏。这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但同样的时段里,共产党一方没有能与之匹配的硬戏。杨立仁筹划刺杀的时候,杨立青在抗大当教员,用手榴弹炸鱼改善学员的伙食。审查的时候,刺杀的情节基本上被取掉了。张黎跟审片人一点点磨,最后只保留杨立仁萌生刺杀念头,待到行动地点,郎本已闻风而去。”审片专家说,“对于立仁这个角色要分阶段看。1920年代的立仁是热血青年,所以他会刺杀北洋政府巡阅使,但孤岛时期的立仁已经偏向国民党右翼,表现国民党右翼的抗日不合适。”为了保险起见,制片方用这个精神举一反三,把剧中涉及的正反两方大大小小的人物全部扫描一遍。本来可以成为抗日名将的范希亮享受了和立仁类似的待遇,让他死在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最惨烈的一次溃败——中条山战役的战场上。

可是,这样的历史逻辑成立吗?蒋介石无疑是“国民党右翼”的总代表,不能表现他坚决抗日的一面,那将怎样把他与汪精卫区别开来?按照这样的逻辑,国民党正面战场还有几场可以正面表现呢?

这样的历史思维,我看需要像冯小刚说的,“来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

来源:中国江苏网

进入 鄢烈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僵化历史观  

本文责编:li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64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江苏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