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烈山:韦小宝要的这个《四十二章经》有什么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52 次 更新时间:2015-04-24 00:27

进入专题: 四十二章经   韦小宝  

鄢烈山 (进入专栏)  

在我这个俗人看来,这本佛经的思想,最有价值的是三点。第一, 是对人性的透彻体认。第二,是对人世、人生的认识有可取之处。第三, 讲修行的方法也值得践行。精要简短,本身就是宝藏。

我读《四十二章经》

鄢烈山

我没有读过金庸的小说《鹿鼎记》,却断断续续看过同名电视连续剧。假太后、九难师太、桑结喇嘛等各路人马,都想得到一套8本《四十二章经》。故事告诉我们,他们想得到《四十二章经》,并非因为这套经书是什么武林秘籍,乃因有藏宝图:装裱《四十二章经》的八个封面暗夹有碎羊皮,收齐了拼凑起来,就可得到清廷在“龙兴之地”关外鹿鼎山附近的藏宝地点。

我感兴趣的是,《四十二章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前些天,朋友到一家素食馆请客,发现店家任人阅取的书厨上有一本《佛说四十二章经》,我立即拿了一本翻阅起来。

感觉很有味道,很有教益,回家立即上网搜索,粗知其本末源流。原来,网上有好几种版本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也有白话译文,可以收藏、诵习。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经典,其实就是佛祖说法的四十二段语录,是文摘性质的。我从素食馆拿的这本,上写着“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僧)同译”。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据称有四端:一、汉译文辞最为简洁雅驯;二、经义选取最为精当丰富;三、转述教义最为古典本真;四、传播起来最为通俗平易。确实,两千多年后,我们只要对佛学概念略有所知,读它没有一点窒碍。

《四十二章经》的中心思想,是讲人生无常,劝人们抛弃世俗欲望,出家修道。我手持的这个印行本,第一章题为“出家证果”,第二章题为“断欲绝求”,第三章叫“割爱去贪”,最后一章叫“达世如幻”。想一想,这是给出家人(“沙门”)说法的,教他们割断尘缘,不是很自然的吗?作为俗人,我们做不到断情欲绝爱恋,但是:可以像苏东坡、欧阳修他们做居士,部分接受佛家信仰和戒律;退一步,如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把佛教当作可资借鉴的哲学和思维材料;再退一步,那就是无神论者,把它当作知人论世和修身进德时,兼收并蓄的学问之一种。

也许因为学的是中文,练的是文学评论,我最直接感受到的是,《四十二章经》的文辞生动形象,用那么浅显的生活化的比喻来阐发深奥的佛理。我发现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有好几个出自这里。比如,第二十五章讲“欲火烧身”,“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是用火把做的一个比喻,太有教育意义了!但在另一章,同是火把,比喻与人分享之善之福,同样贴切:“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火种),熟食、(驱)除(暗)冥,此炬如故。”乃至成语“仰天唾面”、“尘唾自污”(见第八章,比喻恶人污蔑贤人终将自食恶果),以及由此引伸出的“唾面自干”(唐代武则天的宰相娄师德忍辱故事,意出此经第十五章“佛言,忍者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还有大家熟知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的立意,源头在此经第二十九章。“刀刃舔蜜”也出自这里。

从修辞的角度讲,我们的官员、学者,如果能够用这样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道理,那该多有传播力呀!

在我这个俗人看来,这本佛经的思想,最有价值的是三点。

第一, 是对人性的透彻体认。第十二章“举难劝修”,“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舍命必死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瞋(怒)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傲)慢难、不轻末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其中最难抑制的,就是色欲与贪欲,佛祖反复申说。第二十一章讲“财色招苦”,“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这与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孔子曾哀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孟子》里梁惠王直言“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寡人好货”。不过,佛经是出家人读的,说得更恳切,“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还有“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名也是贪,应当警醒。

第二,是对人世、人生的认识有可取之处。一要珍惜已得之福。“人离(六道轮回的)恶道,得为人难”;在男权社会,“既得为男难”;“六根完全(无残疾)难”,“值佛世(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战乱的承平之世)难”……二要通达。最后一章佛祖现身说法,“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我们凡夫俗子虽然不能如此看破红尘,看淡一些浮世富贵还是必要的。如此,才可能“意马莫纵”,戒痴戒贪。

第三, 讲修行的方法也值得践行。一要“用心”。即第四十章讲的不要像牛被动地拉磨转圈,“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那么机械地奔走受苦)行道?”二要“正观”。如面对女色,“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姐,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帮助她们)度脱心,息灭恶念。”(第二十九章)三是“处中”。第二十七章“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第四十一章,则以牛负重行走深泥中为喻,教人们不要左右旁顾,“直心念道,可以免苦矣。”

这本《四十二章经》,这么精要简短,本身就是宝藏,真是应该学而时习之。

进入 鄢烈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四十二章经   韦小宝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10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