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锋:中国需要智库,而不是翰林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58 次 更新时间:2009-07-17 15:56

进入专题: 智库  

肖锋  

智库需有体制和利益的独立性,思想观点的创新性,以及发布思想观点的传播力。以此三点评判,称当下中国无智库,实非冤枉。

决策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中国制造”行销天下。反思我们的制造成本则是日本的8倍,即是说今天的中国人在透支祖上留下的自然资源以换取廉价GDP。自豪之余当有些许忏悔。而相对制造业的浪费,因公共决策失误导致的浪费更为触目惊心。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大炼钢铁,一锅锅土法炼就的废铁,学界竟无人说不。代价是劳力的巨大浪费,林木的大片消失,更关键的是错失战后黄金发展机遇。60年代一句“人多力量大”,批臭一个人、多生两个亿,导致当今就业、社保、未富先老等所有问题的结症。那些聪明脑壳都到哪里去了?建国初北京漠视梁思成建言今天沦为“堵城”,通勤族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占去闲暇时光的1/3,北京人生活质量下降、痛苦指数上升。那些有眼光的规则专家都哪里去了?至于取消婚检这样的“小议题”,也会导致生育质量下滑的大问题,中国残疾残障人口已达到惊人规模。人口生产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

中国人聪明,中国人不聪明,他们精打细算,却制造了这个地球最大的浪费。

所以我们呼唤智库。智库应是独立的第三方,这个理念虽来自西方,却是决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今天,智库的重要性因中国人屡屡失策而凸显。

在涉及公共决策议题上,群策群议是不够的,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才是必需的。网络民意,社评建言,虽是民主决策的进步,但离形成一个科学的决策尚相去甚远。不要以为,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多,科学不取决于意见数量的多寡,而取决于一套严密的研究逻辑和程序。只有智库能干这个事。

什么叫决策的科学化?它不是官场上的漂亮话语,不是说起来顺溜做起来难的正确废话,它是减少中国天量浪费的迫切需要。因为再这样下去,中国已浪费不起、也无可浪费了。

智库与智囊:公家与私家

专家学者的良知相比学问,哪个更重要?经济学家在利益捆绑之下,民众投资到底听谁的?

智库与智囊有根本区别。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智囊,昔孟尝君三千门客,不乏鸡鸣狗盗之徒,但主要是智囊们。那是一种委托与委身关系,有良士择明主,委身投靠的意思。智库则不同,这个现代概念包含独立、创新及一套严谨的研究逻辑。通常智库与智囊的混用,说明我们对智库还很陌生。

前国家智囊机构人士吴稼祥发出重炮,称那些中国研究院所不是智库,充其量只是翰林院罢了。话语尖刻,却一语中的。

这里尝试从智库的独立性、创新性与传播力三方面指标评判,显现中国智库们的窘境:

独立性即独立的第三方,智库直译为“思想库”,没有独立何来思想?在美国,每逢重大政策决断,一般先由智库提建议,然后在媒体上讨论,再经过国会听证,最后由政府采纳,智库的参与度、公信力都很高,其公信力来自独立性。

创新性也非点子或锦囊妙计,而是一套科学论证基础上的创意或灵感。有人对20家主要的中国智库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发现,200多名智库的负责人中,有48人为退休官员,占两成以上。虽然姜还是老的辣,但创意、创新毕竟是项年轻事业。

传播力则直接关系到上通下达、沟通民众,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缺乏专家与民众沟通的渠道,传媒正在担当这一重任。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智库将国家形象传播出去,海外主流媒体上很少听到中国智库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的议程设置能力和话语权弱小,难以与活跃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西方智库相匹敌,例如在2008年的“3·14”事件、西方抵制北京奥运、北京举办奥运三个典型案例中,非政府组织和学术界没有自己的声音,无力运用设置议程改变宣传劣势,更别提三鹿奶粉这样的危机公关了。

所以从私家的智囊到公家的智库,中国研究院所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智库不是养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与其等待,不如呼唤民间智库的茁壮成长。

民间智库为人民

具体讲,在当下纷纷扰扰的房市、股市中,我们到底听谁的?主流经济学家和评论家都不可信。民众恐怕只有凭自己的常识下判断了。这是民众的不幸,更是智库的耻辱。

智库的首要职责是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它们来自民间、服务民众。从现实条件上看,表面上中国智库缺乏资金,但其实更缺乏公共理念导向和公众意见平台。只要有市场需求、民众需要,何愁没有支持资金?

智库首先要洁身自爱。中国智库不但需要更多“智”,更需要更多的“心”,这样才能心智两全。中国智库的发展,首先是一个立场或屁股坐哪里的问题,从服务于利益集团的私家改制为服务于民众的公家。

智库不是面子工程,智库不是养老院。大国大思维,呼唤中国独立智库,国有依托、民有期待。看权力脸色编说法的智囊少一个,中国的决策浪费就少一分。

学界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一天,数学家、会计师和经济学家应聘同一个职位。面试者问数学家:“2加2等于多少?”数学家不假思索地马上回答:“4!”面试者再问一次:“真的是4吗?”数学家不慌不忙地说:“从数学家的角度观之,的确是4没错!”同样的问题,面试者问会计师。会计师回答说:“平均而言是4,正负误差为10%,但平均而言是4没错!”同样的问题,面试者问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低声地回答说:“你想让它等于多少?”——这样的笑话听起来是令人发笑还是令人辛酸?

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共有2500多个,被国际上认可的只有74家。国际智库业界人士认为,中国正在世界崛起,中国智库在组织、财政和法律的独立上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中国想在未来20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么就需要大策略、大思维,而中国智库在这一进程中可以大有作为。

我们希望有一天,大到汶川地震或美国金融危机这样的事情,国家不会面临测不准的困局,小到投资股市、房市,民众不会听风就是雨。如是,岂不是中国之大幸?

    进入专题: 智库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17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周刊》,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