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金融市场动荡与理财专业人士的培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41 次 更新时间:2009-07-08 15:03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理财人士  

巴曙松 (进入专栏)  

我们正处于一个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中国的金融市场同样也刚刚经历了一个大喜大悲的年份。毫无疑问,在多年以后,目前我们所正在经历的这段时光,会成为未来金融业研究的重要素材,也必然会成为许多未来金融业出现重大转折和变化的重要起点。

那么,这种空前的金融市场大动荡,对于理财专业人士的培养,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经历一次完整的金融市场周期的投资者,不可能是成熟的投资者,他或者可能沉醉在牛市一度超过巴菲特的投资回报水平中,或者是极度悲观于短期的市场恐慌中、沉迷于自责中不能自拔。只有经历大的市场起伏的锤炼,才可能锻炼为关汉卿先生所说的在金融市场上“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我相信大多数经历了这次金融市场动荡的投资者,对于市场波动、对于投资理念、对于自身的投资理财、以及对于专业理财知识的需求,会更为理性和客观。

这一次金融危机也给中国的企业理财带来值得总结与反思的一课。一些知名的大企业,其中也包括在香港上市的知名蓝筹企业,因为缺乏基本的企业理财方面的专业技能与风险控制,出现了巨额亏损。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在2007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处于历史高位的时期,大规模增加原材料库存,缺乏对整个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不同的资产波动及其影响的评估和控制能力,导致2008年全年的经营业绩往往大部分因为消化过高的原材料库存而侵蚀掉。一些企业经营者到现在还依然保持着被高位套牢的散户心态,试图通过批评研究人员或者决策者的实务来回避自己决策的实务和企业理财技能的欠缺,实际上在2008年上半年大幅增加原材料库存的企业与在2007年底中国股市在6000点以上大幅入市的散户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企业只有经过周期波动之后加强自身把握波动的能力和专业的企业理财技能,才可能在即将到来的新的经济波动中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

因此,专业的理财和资产管理的培训,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逆经济周期”的行业,越是经历了市场的动荡,愿意钻研和系统学习专业理财和资产管理技能的愿望可能更为强烈。这既给整个理财培训市场提供了机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状况,给学习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教材,以及优秀的师资队伍等。

特别有趣的是,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危机之后,因为一些投资者对于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等的怀疑,各种原来被视为旁门左道的投资理论纷纷出笼,其中也包括风水与周易等理论。从2007年到2009年我正好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工作,亲身经历了整个危机在不同阶段的市场反应,也看到一些东南亚和内地的投资者不远万里到香港找一些风水师进行投资运程的预测。如果我们用开放的心态也作一些类似的提问,那么,我们可以讨论的师,我们正在经历的牛年对于我们,对于理财与资产管理行业,究竟可以意味着什么?

我向不少资产管理行业的专业人士提出这个问题,得到不少饶有趣味的回答,值得大家参考。

一个解读是:牛年是反刍之年.

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中形成的十二生肖文化,在天人合一基本哲学思想指导下,实际上对应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例如刚刚过去的鼠年是子鼠,对应的时间正好是午夜老鼠出来活动的时刻,而已经到来的牛年是丑牛,丑时则是牛在一天的劳作和进食之后的反刍时刻。

中国的理财与资产管理行业在经历了2006-2007年的大牛市、以及2008年以来的大熊市,戏剧性的变化让投资决策者与研究者往往都来不及静下心来总结与反思,喧嚣过后,丑年来临,目前全球正处于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大波动之中,正好是整个行业反刍的极好时候。

经历了一次如此大幅波动的洗礼,理财与资产管理行业大概都不会反对我们对牛年所作出的“反刍之年”的解读。理财与资产管理行业本来就是一个需要沉淀与积累的行业,现在不少人对基金经理年轻和缺少市场波动的积累而提出批评,而在刚刚过去的牛市中这些聪明而新锐的基金经理是广泛受到称赞的。从多年在资产管理行业工作和研究的观察看,在牛市中,市场的迅速扩张吸引大量缺乏市场波动应对经验的优秀人才的加入,其中必有激进的看多者,也有激进的看空者,激进的看多者当然在牛市中胜出,获得市场的赞誉与公司颁发的高额奖金;这些胜出的基金经理在成功的市场经验基础上,往往开始基于自身的投资阅历总结出独门的“三招两式”,随后市场调整来临,如果这些以牛市为大背景分别被不同的基金经理总结出来的“三招两式”不能即使调整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那么,必然会出现新的一轮对基金经理的惨烈的调整与洗牌。

在这一轮关于基金经理的洗牌接近尾声的时候,牛年的反刍,会对整个行业的成长形成更多的积累,有助于一些善于反思和总结的基金经理形成市场经验的积累与沉淀,总结出更适应市场起伏不同阶段的“三招两式”。

还有一个解释是:牛年是耕种与布局之年。

中国的谚语说:牛马年,好耕田。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全球金融市场的格局在迅速调整,资产市场价格也出现了迅猛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增长格局也向内需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转换的艰难调整之中,许多资产的估值水平已经调整到历史的低水平。纵观全球一些知名的投资家长期的投资回报,在其不同时期的组合中,在金融危机最为剧烈的年份,所作出的投资在长期内的平均回报水平最高,这不仅仅是因为金融危机时期资产估值水平低,也在于危机时期往往充分展示一家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同时更在于这些投资家往往能够深刻把握危机前后不同产业增长格局的变化趋势。

还有的专业人士类比说,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中,会出现通常所说“很短时期内吃成胖子”的情形,但是,在牛年里,需要调整投资回报的预期,中国资产市场高估值的种种独特的因素正在消除,因而其估值水平不太可能持续显著高于国际资产市场平均估值水平;这样,投资者在决策的时候,需要以老牛的平和稳健心态,精心挑选好的水草,以“吃一点、消化一点、反刍一点”的老牛心态来参与市场;如果缺少鉴别和挑选能力,很可能就吃了不少石头乃至有毒的食物了。

这些判断都十分有趣。对理财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这种带有直觉性质的分析和判断,需要有坚实的理论逻辑和数据支持的研究来进行检验。

在金融危机的动荡中,全球对中国寄予很高的期望,从下一步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理财时代经过危机的洗礼之后,会更为具有坚实的内涵。这其中既有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原因,也有人口结构、收入增长趋势等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市场发展、资本流动全球化等方面的原因,还有金融危机的洗礼的原因等等。

每当看到中国考古发现的大量实物形态的金银财宝,就容易有一种联想:如果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和专业的理财专家来联系理财,那么,当时的一个金元宝,现在估计可以买下一个小国家的土地了。

理财能力的提高,得到收益的不仅仅是理财者本人。实际上,之所以这些原来低效率运用的财富能够在专业人员的运用安排之后得到更高收益,是因为新的资金的接受者本身就能够创造更高收益的财富,愿意提供给资金提供者的回报也更高。更有效率的理财,实际上把宝贵财富资源转移到了能够更为有效运用这些财富的人士手中,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潜力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财市场越是发达的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越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就越高。

目前对于我们的最大考验是,上述理财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都需要更为严格的诚信管理和法规约束,其中的许多环节、许多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是相当欠缺的。

纵观西方国家理财市场的发展,关于“理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起源。西方语言中的“经济”(econom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OIKovouia”原义为家计、家庭管理,始见于公元前300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所著的《经济论》。《经济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家庭经济学著作,其中有若干关于居民理财的论述。近代以来,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下,有关居民家庭经济生活的研究得到重视,居民的消费与投资行为成为近几十年来经济学领域的热点,形成了居民投资(储蓄)、收入分配和消费理论等较系统的理财理论体系。

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理财业务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最初的理财业务主要是保险公司为兜售本公司产品而采用的一种营销手段,主要是代理客户进行投资收益分析、筹划资金安排和代办有关手续等。二战结束后,欧洲重建和欧美金融业的发展,投融资双方均扩大了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也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水平,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开始引入理财服务并将其逐步发展为一项日常业务。由于受到当时法律制度和市场环境的限制,到60年代,理财业务还主要限于简单的资金委托代理活动和咨询顾问服务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美元——黄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西方各国纷纷提高利率加以治理,结果导致物价上涨和经济衰退并存的经济滞涨。进入20世纪80年代,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受到了批评,改行利率下调政策,宏观经济基本状况开始好转,但是利息收入的下降和资本市场的活跃却使银行业陷入了困境,于是各大商业银行将业务瞄准了中间业务,中间业务开始迅速崛起。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加上金融创新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工具,理财业务开始向“产品化”的方向发展。到了80年代末,融合了传统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咨询顾问业务的“组合式”理财产品快速发展起来,并成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各类投资工具和衍生产品市场、场外交易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进一步扩展了理财产品的投资空间,理财产品的组合方式、投资对象、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模式更加多样化,保证收益(保底)、浮动收益、有条件转换收益等各种理财产品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到90年代末期,随着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可以相互参股,并允许大多数金融机构可以向顾客提供更多类型的金融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开始收购或组建投资中介公司和信托公司,理财业务也随之进一步与信托业务、商业银行的基金管理业务、保险业务等结合起来。可以说,西方的个人理财业务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混业经营下的金融创新不断,实现了全方位的理财服务。财富管理机构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个人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包括理财策划、养老保险、房屋按揭、资产管理、税务规划甚至法律咨询等“一站式”选购,满足客户综合性的理财需求。例如英国的国民西敏寺银行推出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理财服务,就是针对客户人生不同阶段所对应的人生重大问题,提供了包括教育、健康医疗保险、财产投资管理、搬家、旅游、婚丧、退休计划管理等一站式、多样化的服务。

二是产品开发以客户细分和市场定位为核心,开发面向不同客户群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既扩大了市场份额又增加了产品差异性。例如以汇丰、花旗等国际大型银行开拓海外新市场的产品战略往往就是,先进行市场细分,客户分层,然后根据不同客户群进行市场定位;对大众市场,提供的是各种低成本的电子服务;对高收入阶层提供的是多种私人银行业务。在客户中还专门细分出一个新的客户群,即富有的中上阶层客户,该阶层客户愿意为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支付一定费用。为此,花旗为这一类客户推出了照片签名信用卡等业务,并提供客户优惠的服务措施。又如日本大和银行针对高龄家庭的特点和对金融产品的特殊要求,推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大和遗言信托”、“大和公益信托”、“大和个人财务咨询”等金融产品。

三是人才和技术成为客户提供卓越理财服务的关键。卓越的理财服务不仅仅包括服务的便利、全面、快捷,更重要的是能给投资者提供良好的、专业的、没有误导、遵循严格的职业道德的投资建议。能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改变随时改变理财规划,这就需要理财顾问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且开发系统的客户管理软件和理财分析软件等信息分析与支持系统,是实现服务准确性、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另一重要保障。

四是理财规划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得到了巨大发展。随着投资品种的增多,理财产品的组合也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专业性极强且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因此专家理财在财富管理的模式中占据了绝对地位。与之伴随的理财规划师(或称理财顾问、财务顾问等)也作为一个全新的职业而诞生。客户只要将自己的财产规模、生活质量、预期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有关情况告诉理财规划师,他就会从客户的角度为其量身订做一套适合的理财方案,以达到客户资产配置与收益的最大化,有的还代理客户操作,同时跟随评估理财绩效以不断修正方案。约有2/3的理财师在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理财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业,约1/3的理财师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业。根据2001年美国职业评估调查资料显示,在250个职业中,理财师已超越网站经理、精算师,成为全美排名第一的职业。

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对全球金融业特别是欧美金融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凸现了中国的金融从业人员在立足中国国情和市场、坚持服务于实体经济需求等方面的基本金融理念的正确性,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盲目的自负或者自大,而应当从西方这些先进市场走过的经验中,汲取对中国的理财市场发展有价值的经验与教训。

近年来,“理财”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而被众多人所关注,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这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使居民拥有了从事理财活动的雄厚经济基础,保值增值的理财需求应运而生。另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得人们理财需求的满足得以实现。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理财市场发展迅速,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理财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财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首先,有关理财市场的法律体系很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下,政出多门、相互矛盾或存在诸多监管盲点,造成各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缺乏统一规范;理财市场的法律覆盖面偏窄,部份领域法律没涉及,比如公司型基金和私募基金都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我国法律中“证券”概念的范围过窄等,以至于部份业务无法可依;理财产品法律关系不明确,引出很多法律纠纷;此外,诸如信托财产登记过户、理财过程中的税收问题等配套措施也不够完善。

其次,在理财市场的监管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在资金门槛、收益率、业务限制等多个方面的监管标准不统一,造成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竞争条件事实上的不平等和金融秩序的混乱;理财产品创新活跃,并以不同的方式打通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隔离,理财产品在促进金融综合经营发展的同时,也对当前分业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另外,理财行业自律机制缺失,包括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理财机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再次,中国众多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自身也存在诸多经营问题。一家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在一份权威报告中指出,中国理财产品和服务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依靠硬件而非软件”提供理财服务,在各大城市建立的豪华理财中心并未配置与之相称的产品、服务水平和专业顾问,而这些特质在国际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二是产品缺乏差异化,理财中心不能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理财规划来满足各个理财群体的不同需求,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私人银行业务”;三是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理财产品主要集中在现金管理和一些特别待遇上,如折扣、奖励计划、购物和一些生活奖励方式等。

尽管我国理财市场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并不影响我国理财市场发展的巨大前景。中国理财市场未来几年的快速发展主要来自以下因素的推动:

一是个人金融资产规模增长迅速,理财需求潜力巨大。波士顿咨询公司(BIC)预计中国富有人士的年均资产在未来几年将以13%左右的比例增长,理财业务将是中国市场上最具成长性的业务。金融危机对中国理财市场增长空间的冲击是有限的,改变不了中国理财市场快速成长的趋势。

二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金融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为理财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表现在:宏观层面上,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将进一步协调发展,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创新日益丰富,投资渠道多样化;微观层面上,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资产结构和收益结构也将日益多元化,这将有利于满足居民多样化、全面化的理财需求,促进理财市场的发展。

三是目前理财市场存在的诸多法律和监管方面的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也正在讨论之中,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现实要求也将促使监管机制之间的协调和监管理念的转变,有利于理财市场的法律监管环境的改善,从而促使中国理财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理财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人才将是赢得这场理财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理财规划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多个市场的专业性极强的业务,因此要求理财规划师(理财顾问、财务顾问)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随着中国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对理财规划师的需求将供不应求,理财规划作为一个新兴职业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机构,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中国理财市场快速发展给理财人员培训带来的巨大需求,纷纷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和资格考试项目。我认为,这种适当的竞争是必要的,因为适当的竞争能够推动不同培训项目的共同进步,让广大的培训者得到更好的培训服务。我想,无论不同的培训项目现在如何自我标榜如何提供优秀的培训,参与培训的人员本身、以及使用这些培训人员的机构是最终的评价者,最终胜出的,必然是有严格管理、优秀的培训教材、为培训者提供优秀的服务、培训质量得到广泛认可、既有国际视野又能够满足本土市场需要的那些机构。作为一名一直关注理财市场发展的独立研究人员,我一直期望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会有更多合格的理财专业人员能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进入 巴曙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理财人士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881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学百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