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及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24 次 更新时间:2009-05-15 12:39

进入专题: 农业   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   利用方式   可持续发展  

龙文军  

摘 要:通过不同资源利用方式对持续发展的影响比较分析、农业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总结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与资源利用规则及其优化利用技术。

关键词:农业 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 利用方式 可持续发展

1 不同资源利用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1.1 农业资源的几种不同利用方式

(1) 粗放经营利用型:是一种广种薄收的资源利用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大规模,增加种植面积来提高产量。是一种低水平扩展型利用方式。

(2) 精细密集利用型:是与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利用型相对应的,它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基本内容,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资源利用方式。精细密集利用又有三种类型:一是以投入较多活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二是以投入物化劳动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三是主要依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密集型。

(3) 高新技术产业选择利用型:是将高新技术即生物技术、遥感技术、工程设施技术、核技术等日益应用于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中,实现对资源利用的深层次开发集约和空间立体集约,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农业资源的几种利用方式的比较分析

比较各种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显而易见,粗放经营利用型适合于资源相当丰富时,大面积地开发空地、闲地,但对资源的利用是掠夺式的开发,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精细密集利用型的三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劳动密集型可以有效地组织活动集中进行生产,提高生产能力,但是在劳动力不够充裕时,工作效率就很低;资本密集型可以通过加大物化劳动和资金的投入,提高产出水平,但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就不能发挥其作用;技术密集型可以将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并渗透到劳动者、劳动对象等生产诸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是由于劳动者的观念转变较慢,其推广的速度也较慢。

高新技术产业型在资源利用中体现出的优点为:生物技术的主要优势是:开发的层次深,生产过程洁净,自然资源节省;信息技术的突出优点是:功能多,速度快,效益高;遥感技术的优越性是:覆盖面大,速度快,精度高,几乎为“无障碍”观测;核技术的主要优点为:无毒、高效,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出重要的贡献,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介是这种利用方式也有些缺点,即研究费用高,要求操作人员的素质很高等。

1.3 各种利用方式的前景判断

农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它不仅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粮食、纤维和其他原料,而且能对世界经济环境、对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与改善、对社会稳定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农业放在首位,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最佳效应,在保障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利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净效益。为实现“保障生存,社会和谐,优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因此,从前景的判断来看,粗放经营型资源利用方式会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各种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这种资源利用方式是不可取的。精细密集利

用型方式比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地可以根据本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技术承受能力对三种类型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组合,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获得较好的收益。高新技术产业选择利用型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短期内不具备大幅度普及推广的条件,适合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个别地区可以先进行试点,在不断提高农业人才的素质和经济水平的情况下,逐步推广开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在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广精细利用型的资源利用方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 农业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我们说农业资源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则是资源存在的价值和人类开发利用的目的,具体分析二者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点:

2. 1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依存关系

(1) 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以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上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其实质就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2) 农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因为可供使用的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必须进行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些科学家提出创建“三色农业”,实现“三个调整”,观点十分新颖。“三色农业”就是除了继续发展传统的以水土为主的绿色农业外,还要积极开发微生物新资源,开创“白色农业”;大力利用海洋生物新资源,开拓“蓝色农业”。为此,必须进行三个战略调整:由动物、植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传统农业,调整为由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结构”新型农业;由陆地生物资源的利用,调整为陆地、海洋水域生物资源利用并举的新型农业; ,由自古以来“人畜共粮”的传统农业,调整为“人畜分粮”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三者并举的新型农业。通过这样的调整,开创新型“三色农业”,达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2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一致关系

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人们造就了“石油农业”的辉煌时代,它引发的农业生产力犹如涌泉般地从地下喷发出来。在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使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然而,就在“石油农业”的积极作用发挥到登峰造极时,其负面影响也显示出来:自然资源过度消耗,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给各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全面进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于是,人们纷纷寻找新的出路,探索各种“替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由此,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在当代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下,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积极影响下,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农业要走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之路,就是要走优化结构、节约资源、增加投入、集约经营、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控制人口、提高素质、依靠科技发展的“现代可持续农业”的道路,就是要在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一致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生产。实践证明,这种一致性是完全可能的。

3  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资源利用规则及其优化利用技术筛选

3. 1 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资源利用规则

(1) 国家对资源利用进行宏观调控,使资源利用管理规范化。在我国,由于大部分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使用自然资源的各部门、各地区由于自身利益限制,不能完全体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和方针。这就需要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超越行业、单位和部门的局限性,对资源利用进行综合、整体规划,对全国自然资源利用的全过程进行宏观调控。

(2) 资源管理资产化。资源资产化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又是深化改革的趋势。其基本目标就是要坚持维护国家的所有者权益,制止国有资源资产的流失,促进资源有偿使用和产权流转得以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土地、水和林草等资源管理不能老是停留在资源管理这个层次上,应转向资源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做到既保护资源,又充分发挥资源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 资源核算体系完善化。资源核算和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助于界定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关系,强化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它要求首先建立土地、水、林、草等资源的实物帐户和价值量帐户,以支持建立综合的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补充、改进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次调整国家财务分析办法,计入由于环境退化所引起的直接成本和自然资源折旧,以便补偿未来生产中的资源损失;再次,它克服了国家财务虽然计算了从资源里获得的收入,但对资源减少和环境质量退化所带来的损失并未计算在内的弊端。这是对保护资源和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自然资源折旧虽然通常只占国民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但它能精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也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核算。

(4) 资源利用集约化。一是要珍惜和爱护土地资源,新建项目要尽量利用废弃地,少占和不占耕地,努力提高废弃耕地的复垦率,推广使用替代产品。回收利用二次资源应达到成本低、污染少,以缓解资源紧缺。倡导固、液、气体、工业生产废物和重复利用和开发利用。同时要开发自然资源的替代产品,使用替代产品的总原则是,利用成本低的或性能更好的材料替代高成本的老产品,总的方向是,以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以非矿产资源替代矿产资源,以人造原料替代天然原料。

(5) 资源系统的法制管理健全化。我国已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资源法》,对这些法规的执行情况要加强监督、检查和不断完善。与此同时,要着手研究制定一部资源通法,协调各种资源之间、资源再生产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使各种资源得到全面、系统的管理。

3. 2 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资源优化利用技术

分析我国传统农业持续了几千年经久不衰的原因,关键是能够比较正确处理资源的用养结合问题。目前传统的、现代的多项技术都正在作用于农业生产,它们协同组合,使我国农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资源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目前适合全国的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包括: ①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喷灌、微灌、滴灌,研制和开发适于平原与坡地采用的优质、高效实用的喷(微、滴) 灌系列设备,提高灌溉水和田间水的综合利用率,改进管材及喷头,并与农药、化肥施用相结合。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节能技术: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因此要在全国50 %的农户采用柴灶、近500万户使用沼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秸秆氨化应用,发展草食动物,实行过腹还田。③防治环境污染技术:大力推广化肥深施的方法,提高肥效,特别是改进氮肥的施用方法,改进高效复合肥的包装与贮运。注意畜舍的合理配置,减少粪肥污染。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用超低容量喷雾等先进方法,扩大生物防治应用,在建立综合防治体系中,把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④深翻改土技术:重点是加深耕层,提高蓄水保墒和田间气候交换性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性和水分、养分的利用率。⑤土壤培肥技术:包括氮磷结合、施肥、微肥使用、秸秆还田等多种绿肥和发展畜牧等,提高土肥力水平。⑥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该技术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增产效果很显著,每hm2增产达700~1 500kg。⑦小麦统一供种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此技术可减少种子用量1/ 3 ,产量增加

一成。⑧旱作农业技术:主要在北方“雨养农业”区实施旱地水平沟、玉米垄沟旱播、玉米地膜、覆盖保墒、以肥调水和轮作倒茬技术。⑨优化规范化栽培技术:重点推广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规范化栽培和玉米作物(高寒山区和干旱区)塑料薄膜覆盖技术。⑩充分延用田间光热水气的间混套种技术:包括轮作、间作、套种、混播等,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收。(11)减少生产损失的病、虫、草、鼠生物灾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应用这种防治方法可使粮食损失率由目前的7 %~8 % ,降低到2 %~3 % ,可减少损失200 亿kg。(12)中低产田改造技术:通过山水木田路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开发,推广农田节水、保水技术,科学施肥培肥地力,坚持区域综合治理,将低产田改成中产田,中产田改成高产田,每km2 则有1 450kg 粮食的增产潜力。(13)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建立粮食持续发展的高技术体系,利用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细胞融合、基因转移等技术,培养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品种。(14)减少产后损失技术:产后损失的减轻对减轻耕地与粮食的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拓宽了农业科技研究领域。我国目前粮食作物在收获、运输、贮藏中损失高达10 %~15 % ,采用此技术使之降低3 %~5 % ,可减少粮食损失300~400 亿kg。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资源利用方式必须从粗放型转向效益型、质量型和集约型的开发方式,进行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以效益为中心,在农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经济和科技条件,从单位面积、空间、时间以及时空要素组合上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农副产品附加值、产品产出率、商品率和综合效益。上述可供选择的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基本上分别属于精细密集利用型和高新技术产业选择利用型的资源利用方式,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承载力采取适合于本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技术。

参考文献

1王雅鹏.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村经济,1998 (5)

2周毅. 21 世纪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

3张其仔,邓欣. 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南京: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4李同明. 中国可持续发展概论.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5农业资源综合管理研究课题组. 加强资源综合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问题,1998

6高旺盛. 可持续农业技术发展原则与中国的抉择. 农业经济问题,1998

    进入专题: 农业   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   利用方式   可持续发展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25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