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苇町:做“官”是一阵子,而做“民”是一辈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55 次 更新时间:2008-08-29 09:39

黄苇町  

如今,我和我的同龄人,也到了该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即使我们的精力体力再好,也不能不承认,总体上已进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段。为年富力强的同志让路,让他们去承担开创未来的重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自然规律的要求。而对退下来的领导干部来说,则进入了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人生新阶段。

说是人生的新阶段,首先因为这是从“官”回归于“民”的重大转折。说没有任何失落感,不是真话。特别对于有的习惯于前呼后拥、“众星捧月”场景的领导干部来说,失落感会更强。能否实现情感上的平稳过渡,自我调适非常重要。其实“官”本来就是“民”,因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机遇走上领导岗位。做“官”是一阵子,而做“民”是一辈子。

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能够经受住权力地位变化的考验,顶住来自多方的诱惑,做到大节不亏、全身而退,本身就是可贺的。只不过在长期“为官”的过程中,有的同志把人们对自己职务身份的态度和对个人的态度混同了,看到随着职务消失而发生的一些变化感到不适应,没有想到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有的领导干部退下来后,或交棋酒之友,赋诗作画,陶冶情操:或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过宁静、恬淡的老年生活,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无可厚非:不利用余权谋私,退休干部“晚霞胜日出”

对精力充沛的老同志来说,这还可以成为一个事业的新起点。一方面,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水平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过去讲“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是年近九十很平常。

世界卫生组织也有一个界定:人的健康与寿命,大家都十分看重的医疗条件其实仅占8%,遗传因素要占15%,而60%取决于自己。一个是会不会自我保健,另一个就是有没有参与社会发展实践的积极态度。一个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对理想的追求的心理年轻的老人,在生理上也会延缓衰老。对人生的态度越积极,越可能健康长寿。因此,领导干部60岁退下来,即使以70岁为限,中间还有10年体力精力都不错的时期。而10年可以做很多事。从上初中到大学毕业一般要用10年,从参加工作到走上领导岗位大约也是10年。

老同志如果能在退下来后这宝贵的10年中,确立正确的目标和方法,实现“晚霞胜日出”的又一个事业高峰期,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渐突出,而退下来的领导干部所具有的政治优势、知识优势和经验优势,也使他们成为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退下来的领导干部发挥余热,首先是一种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价值选择。德高望重的孙毅将军离休后,常年坚持为青少年作报告讲传统,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教育下一代身上。其影响之大,可以说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程度。很多人说,将军对青少年教育事业的贡献会和他的赫赫战功一样长留世间。老同志发挥余热的空间很大,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途径也很多。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著书立说、经营开发,只要符合本人志趣、特长,而社会又需要的工作,都可以做。用劳动收入补贴退休生活,也合情合理,但不能利用余权谋私,更不能搞“期权腐败”。个别领导干部在台上时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某些私人老板牟利,退下来后接受对方“聘请”收取高薪回报,这就不是发挥余热,而是洗钱了。

退而不休:要把握住与在位时履行职责的不同

退下来的领导干部发挥余热,也要把握住与在位时履行职责的不同。第一,要放下身段,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去开辟新的事业。过去的资历可以成为一种资源,也可以成为包袱。老同志如果还留在原机关、原单位工作,即使现在的领导都是过去的下属,也要尊重他们,“问政而不干政”是一条重要原则。第二,要注意发挥优势。一位刚退休的老干部说过这样的话:“我退休之后得到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时间。”脱离了日常事务的羁绊,能够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是老同志的一大优势,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精力体力走下坡路的劣势,有利于见成效、出成果。第三,要重视健康,量力而行。老同志能做多少事,能发挥多长时间的余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状态。

退下来的领导干部发挥余热,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不断“充电”。随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人类的知识总量不到三年就要翻一番。许多同志在职时就已感到,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即使每天拼命学习,也常常不够用。例如与当代经济生活十分密切的金融、外贸、环境等问题,很多高级干部仍然不熟悉。老同志要发挥余热,更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只有抓紧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从“官”到“民”的身份变换,也是重新认识和完善自己的一个极好机会。当权力和职务带来的一些假象蒸发后,能够得到社会和市场承认的,只有人格魅力和真才实学,这才是能使自己受用终身的东西。因此,发挥余热,不仅是保持可贵的精神年轻的过程,也是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 (作者黄苇町为原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人格底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38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