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欧洲式与美国式教育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73 次 更新时间:2015-11-28 17:36

进入专题: 教育评论  

谢盛友 (进入专栏)  


亲爱的儿子:


根据美国2008年1月4日的报道,为了让更多有志学子可以进入心目中理想大学就读,包括长春藤学校最受瞩目的学府哈佛大学、精英学府杜克大学等都在2008年推出一系列的教育补助计划。哈佛大学近日表示对于家庭年收入不足18万美元的学生,其学费将降到年收入的10%以下。家庭年收入为12万的学生每年只交1万2000美元。对于家庭年收入为6万以下的学生则干脆免除其学费。

今天爸爸读德国的明镜周刊,其中有一片文章象磁铁一样吸引着爸爸,所以爸爸今天象与你谈谈感想。北威州有一个男孩 Thomas Koenig才 19岁,他还没有阿毕Abitur,而向美国申请学校,他向美国13所名牌大学寄出申请,结果被 11所大学 (包括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 )录取,最后他选择了耶鲁大学的外交专业,《明镜周刊》采访他,要他谈谈申请名牌大学的感想。

在被录取之前他必须通过很多考试,比如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 (SAT),专业包括美国历史、文学、生物等,当然,也要通过 TOEFL语言考试。他 17岁时去过美国的Baltimore大学,当了 3个月的交流学生,这个经历给他带来的经验是,美国的教育制度 (比如学分制、学位制 )优越于德国,美国大学校园里的学习氛围比德国好,学术风气也比德国好。相形之下,德国的大学有些呆板。

亲爱的儿子,德国的教育呆板,爸爸 18年前就有感触,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德国为什么必须要进行教育改革?》读报获知,德国也要慢慢地跟世界接轨,引进“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制度,大学免费教育也要适当改革,奖学金制度、无息教育贷款、困难家庭补助等规定也将做相应的调整。这些是德国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美国的情况。美国最顶尖的私立大学之一斯坦福,免去收入低的家庭的学生的学费。学校单方面免除学费,许多贫困生在此之外还会接受大量来自校内校外的奖学金,甚至基本不花钱就能完成四年的精英教育。

争夺贫困生的竞争将是一场持久战,各大学还会给出更优惠的条件。在美国,富家子弟上名牌大学并不容易,因为分数要得太高。贫困生如果读书好,则会被几个大学争夺,人家什么都给你付了,有的连笔记本电脑也给你买。要知道,美国平均家庭收入也不过在6万美元上下。你的家庭收入稍低于这道线,上一流大学的学费就全免了。

市场是动机,大家比的,是谁提供的教育质量高、价格便宜,谁能吸引学生来读书,最终学校还是要靠学费吃饭的。这和一般商品销售的逻辑差不多。但是,一旦买卖做大,成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这种市场竞争就变成投资型而非销售型的。这些名牌因为撒出大笔奖学金、免费甚至花钱请人来读书,靠从学生那里收钱,恐怕全得破产。他们不是简单地把教育销售给学生,而是看准应该往哪个学生身上投资。只要找对了人,对之提供一流的教育,这个人日后就会成功,成功后就会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学校,大笔捐款。这些大学拼的,是哪一家拿的捐款 (即捐助基金 )多。所以,优秀的穷孩子谁也不敢丢,而要花大钱去请。出一个比尔盖茨,资助几百几千贫困生的钱就回来了。同时,教育质量要过硬,保证把好材料塑造成一流的“产品”。而这种教育,不仅包括学术、技能的训练,还包括情感、道德的培养。孩子要是在学校的四年过得不愉快,以后捐款的可能性就小。 不培养忘恩负义的学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指出,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财政资助上,而不应该直接管理。这种资助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 (特别是那些有能力而没有经济资源的学生 )完成高等教育。

大学不是企业,目的不是赢利,但是,大学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来强化竞争,这样才能有进步。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体制,大体可以分为欧洲式和美国式。欧洲的大学属于低学费或免学费制度。美国的大学属于市场化竞争的高学费制度。表面上看,似乎欧洲的大学制度更公平,其实不然。一系列研究表明,美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自己满意的高等教育。

欧洲的政府看上去很负责任,以低学费或免学费的政策保障了老百姓上大学的权利。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学教育还是要花钱的,学生不付或只付象征性的学费。谁来为大学埋单?说到底还是政府,是纳税人。因为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政府不可能负担这样日益庞大的人口的教育费用,只有让本来教20个学生的教授教 200个学生。结果,欧洲大学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等,全是超负荷,根本无法完成教育的使命。优秀的教授因为政府没有钱给他们适当的工资,纷纷跑到美国的大学去了。说到底,欧洲说是政府支持教育,却不把钱直接交给受教育者,而是交给了官僚机构。

美国大学看似高学费,但这种学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教育的成本。当老百姓负担不起时,政府则出钱支持,并且把钱直接送到受教育者手上,这就形成了高学费、高奖学金的制度。许多学生拿着州政府、联邦政府的奖学金,进了私立大学。有人愿意自己再加些钱“买”个更好的教育,就上贵一些的学校;有的要省钱,就上便宜点的学校。各个层级的学校五花八门,体制非常灵活,这也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优异的基础。

亲爱的儿子,爸爸多么希望你今后能象 Thomas Koenig一样,到美国的名牌大学读书。


写 于 2005年 8月 , 修 改 于 2008年 1月 4日

进入 谢盛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教育评论  

本文责编:liuwen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725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