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将我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对华科技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以国家安全为名,不断收紧对我人工智能产业的出口管制、投融资限制、知识产权审查等,同时强制其他国家共同遏制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美国人工智能领域泛安全化举措极大破坏了全球正常经贸秩序,毒化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合作氛围,引发国际强烈反弹。
一、美国人工智能产业泛安全化举措
(一)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安全核心议程,确保人工智能领域的绝对优势。美国明确把人工智能提升到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通过总统行政令、国家安全备忘录等政策工具,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安全核心议程。特朗普第一任期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要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并且签署美国历史上首个关于人工智能的行政令《维护美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领导地位》,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拜登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签署《安全、可靠和可信赖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行政令以及《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备忘录》等。特朗普第二任期,设立专门的白宫人工智能与加密币事务主管,并且签署《关于消除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地位的障碍的行政命令》,废除其认为“监管过度阻碍创新”的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行政令,强调“增强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以促进人类的繁荣、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要求180天内制定一项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此外,美国国会关于人工智能的立法工作也在持续推进。2024年,美国众议院人工智能工作组发布立法蓝图文件,强调保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政策制定者应该继续促进人工智能创新,立法上应采用渐进式的监管思路,对于人工智能发展中需规制的问题,以部门化、有针对性、可实现的方式进行回应,形成灵活的监管框架。
(二)加强人工智能出口管制力度。2018年,美国修订《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RA),首次将“新兴和基础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算法、芯片设计等)纳入管制范围。2022年开始,美着手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的对华出口管制,通过制定规则、执法、多边协调,将对华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推向纵深。规则层面,2022年10月7日,拜登政府发布限制计算和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限制中国获取和发展先进计算半导体芯片、含有此类芯片的超级计算机和半导体制造设备,创设先进计算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根据此规则,英伟达A100/H100等高端人工智能芯片被禁止对华出口。2023年10月17日,拜登政府升级对华人工智能出口管制规则,调整被管制芯片参数标准,将英伟达对华降级版A800、H800芯片列入管控,同时扩张半导体制造设备管控范围、增加第三国转运限制,以填补上年管制规则留下的“漏洞”。2024年12月2日,拜登政府又新增对高带宽存储芯片的管制,同时再次扩大对半导体制造设备和设计软件的出口管制范围。2025年1月13日,拜登离任前夕发布“人工智能扩散框架”,建立先进计算物项全球限制与同盟国特权机制,将全球各国分成三类,第一类为18个盟友国家,适用“人工智能授权许可例外”,可以获得先进计算物项,第二类为中间国家,获取先进计算物项受到配额限制,第三类是中国等23个国家,被严格限制获取先进计算物项。此外,该框架还新增了对闭源人工智能模型权重的出口管制。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禁止英伟达对中国出售H20人工智能芯片。执法层面,将大量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2022年10月,将28家与先进计算相关的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2024年将140家中国半导体相关公司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3月25日,特朗普政府将12家与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人工智能服务器以及超级计算机产业相关的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及浪潮信息在中国内地以及港台地区的多家子公司等。近年来,美国政府还与英伟达、微软等美国科技企业保持密切关系,要求后者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更加重视国家安全考量,严格遵守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规定,防止先进芯片等高技术产品被中方“滥用”。此外,美国2023年成立颠覆性技术打击工作组,由司法部、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联合主动,整合美国联邦调查局、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多部门资源强化对中国出口管制的执法,“通过前所未有的刑事化执法,阻断中国获取美国敏感技术”。美国现任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与工业与安全局局长反复明确表示,本届政府将加强半导体和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执法和惩处力度。多边协调层面,美国与荷兰、日本达成建立先进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的协议。联合“五眼联盟”国家,协调出口管制执法,与日本、韩国建立颠覆性技术保护网络。通过《外国直接产品规则》限制第三方企业为中国代工芯片,2024年禁止台积电为中国企业生产晶体管数超300亿的芯片。近来,美国加大对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的施压力度,要求其严控对华转口人工智能芯片。
(三)政商联合,加大打击中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高度提防中国人工智能对美国的“威胁”。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已着手审查DeepSeek模型的安全影响。美国会专门为DeepSeek举办听证会。美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发布报告称,DeepSeek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呼吁加大遏制力度。此外,美企业层面对我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高度不安,请求国家出手干预。OpenAI上书美国政府称,必须高度重视DeepSeek,其是另一个“华为”。不断强化算力和技术封锁。DeepSeek火爆全球后,美国将中国人工智能的成功突围归因于美国芯片出口管制的疏漏,酝酿进一步升级算力封锁。美国商务部2025年2月着手调查DeepSeek是否使用了美国对华管制的人工智能芯片。2025年4月,美声称要调查英伟达对中国企业出售芯片的情况,这是美政府首次对英伟达展开安全调查。OpenAI、Anthropic等美国头部人工智能企业也支持美国政府加强管制,特别是呼吁管制H20。此外,美国会推出“将美国人工智能能力与中国脱钩法案”,拟禁止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技术或知识产权,禁止美国企业在中国或与中国公司合作开展人工智能研究,投资任中国人工智能开发项目等。对我人工智能企业泼脏水。美国声称DeepSeek模型存在隐藏程序,能够窃取用户数据发送给中国政府,以及对制造生物武器等潜在的犯罪防范不足。美白宫人工智能与加密币事务主管萨克斯、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均诬称“DeepSeek窃取美国技术”。此外,美国还污蔑DeepSeek等人工智能企业“受中国政府控制”“与中国军方存在关联”,续搞“民主VS威权”叙事。大搞禁用。美国会、国防部、海军、国家航空航天局等部门机构先后限制或禁止工作人员使用DeepSeek,弗吉尼亚、得克萨斯、爱荷华和纽约州已禁止政府设备下载和使用DeepSeek,美国会推出“政府设备禁用DeepSeek法案”。
(四)对华实施双向投资限制。2018年,特朗普签署《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扩大了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涉及“关键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敏感个人数据”交易的管辖权,CFIUS权限扩大到可以阻止非控股权交易。2022年9月,拜登签署行政令,要求CFIUS加强审查某些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特定交易,尤其是来自“竞争或敌对国家”的资金。2023年8月,拜登签署《关于解决美国对有关国家的某些国家安全技术和产品的投资问题的行政令》,2024年10月美国财政部发布关于该行政令的最终规则,禁止或限制美国对华在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特定投资。2025年2月,特朗普签署《国家安全总统备忘录》,下令限制中国资金在美国战略领域的投资,同时限制美国企业投资中国关键科技,以防美国资金助长中国的军事发展,威胁国家安全,特朗普称“我们将采用新规则,阻止美国公司大举到中国投资,以及阻止中国公司收购美国资产,责令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限制与中国有关联的资金在美国关键领域,如科技、重大基础设施、医疗保健、农业、能源、原材料等的投资。特朗普政府还考虑制定新的限制或扩大现有条规适用范围,限制美国资金投入中国的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科技及宇航业等关键领域。
二、恶劣影响评估
美不仅收紧自身的人工智能出口管制,限制美国高科技企业对华出口高端芯片,还强迫“盟国”配合其对华限制性措施。近年来,美胁迫日本、荷兰收紧对华光刻机出口,要求中国台湾收紧对中国大陆人工智能芯片出口,并要求新加坡、马来西亚、中东国家等配合美国调查,阻止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借道”入华。在美国一系列操作下,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生态遭到较大破坏,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沦为空谈,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这一重要产业的发展陷入极端不确定之中。
(一)破坏全球创新生态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稳定。割裂全球人工智能的协作创新。人工智能的发展依托于全球开放性的合作和市场竞争,包括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泛安全化举措,不仅强制切断了原本高度全球化的半导体分工体系,造成了市场碎片化和技术标准分化,更是对全球科技创新产生巨大冲击,未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很可能呈现“中美双核”格局。此外,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等手段,限制关键技术和资源的流动,如限制芯片、算法框架等出口,阻碍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这使得许多国家在获取先进技术和资源方面面临困难,延缓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美国试图构建排他性“小圈子”,拉拢部分盟友对中国等国家进行技术封锁,破坏了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网络的构建。这种排他性的做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合作项目难以顺利开展,限制了不同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美国的泛安全化举措加剧了全球科技竞争,使得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更加注重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安全,这种竞争环境不利于全球创新生态的健康发展,容易引发技术军备竞赛。
削弱美国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领导力。尽管美国政府加强人工智能出口管制的初衷是强化美国科技霸权,但中长期看,出口管制不仅会严重破坏美国吸纳全球创新人才、技术的生态,还可能进一步加大美国企业的研发成本,从而削弱美国人工智能创新的脚步和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掌控力。实际上,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讨论“主权人工智能”问题,在未来与美国合作高度不确定的前景下,这些国家或转向中国,从而导致美国主导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萎缩。
限制甚至变相打击美国“盟友”的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欧盟近年来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力度,企图追赶中美。其于2025年启动“投资AI”倡议,计划投入2000亿欧元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包括建设4座“AI超级工厂”,配备10万颗最新一代AI芯片,以训练高复杂度的大模型,重点突破医疗、科学等领域。2025年4月,欧盟还推出《AI大陆行动计划》,旨在将欧洲强大的传统工业基础与卓越人才库转化为人工智能创新与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欧盟积极寻求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治理。欧盟成员国从美国购买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和技术,一方面是用于自身研发,而另一方面,其未来的市场化、产业化都与中国企业有非常紧密的合作。美国的限制措施会影响欧盟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开拓,而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芯片消费市场之一。
冲击东南亚和中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断经济转型战略。近年来,东盟作为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大力拥抱新兴的人工智能产业,积极布局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马来西亚,近年来在数据中心建设上蓬勃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投资目标。马来西亚凭借其地理优势、充足的电力资源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投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马来西亚已建成54座数据中心,另有61个在建,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然而,随着美国不断收紧AI领域相关管制,这些数据中心的发展前景却变得扑朔迷离。例如,马来西亚柔佛州正在建设的多个数据中心将面临算力供给不足的问题,用户不得不寻找替代性资源。如果对这些新规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东南亚的人工智能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中东地区,特别是阿联酋和沙特等国也在积极投资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并视美国为关键合作伙伴。中东国家对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旨在推动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这使得美国的人工智能芯片成为这些国家发展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如此,美国政府担心这些芯片可能会被转售至中国,进而威胁到美国的技术优势。因此,美国政府对向中东国家出口人工智能芯片的监管逐渐加强,包括要求与美国有关的重要公司减少与中国的业务往来,换取使用美国技术的许可。2024年初,阿联酋的G42人工智能公司与美国微软达成合作协议,而美国的条件是终止其在中国的业务。2024年5月,美国出于对中国芯片进口借道中东的担忧,开始放慢向中东出口人工智能芯片的审批程序。目前,美国政府正在考虑的新政策可能会为特定国家包括中东国家设置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的上限,从而限制其人工智能发展能力。
(二)严重损害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各国企业利益。随着美国出口管制规则的逐步收紧,过去经济全球化下人工智能产业曾经享受的巨大市场红利正在消失,全球人工智能企业都必须在更小的市场、更紧缺的人才、更慢的技术积累、更少的投资回报中艰难生存。其中,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将成为全球市场分割、市场占比下降、利润显著缩水的首批受害者。以芯片巨头英伟达为例,根据其年度报告,中国是英伟达的第四大销售额地区,仅次于美国、新加坡等。在截至1月的2024自然年中,英伟达中国区营收171.08亿美元,为史上最高,比前一年103.06亿美元增长66%;2025财年中,预计53%的收入占比将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英伟达原本计划2025年向中国市场运送超过100万颗新的H20芯片,每颗芯片成本将在12,000美元至13,000美元之间,这将为英伟达带来超过120亿美元的收入。但美国禁售H20芯片,预计将冲击英伟达超100亿美元的营收,也重创先前推出“降规版”技术带来的影响。英伟达透露,截至2025年4月27日的第一季度内,公司减记约55亿美元费用,这笔费用与出口到中国等地的H20GPU芯片相关。同时,与H20产品相关的库存、采购承诺和相关储备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
(三)冲击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美国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采取极具对抗式、遏压式、排挤式的竞争政策,对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前景形成巨大冲击。中国是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推动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决议,成立了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之友小组。中国提出,将与各方一道,坚持开放而不筑墙、互通而不脱钩、平等而不歧视,打造开放、包容、普惠、非歧视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让人工智能红利惠及所有国家。2025年2月的法国人工智能峰会上,中国领导人明确提出“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携起手来,倡导智能向善,深化创新合作,强化包容普惠,完善全球治理”“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共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的治理理念不同,美国虽表面上称“要加快推行不干涉的自由市场方式”,但实际上强烈反对欧盟通过制定人工智能监管规则约束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美国企业,对华则以意识形态划线,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竞争的泛安全化。实际上,美国在人工智能前沿创新发展迅速、而中国在垂直应用领域领先,两股力量结合才是人工智能乃至AGI安全、负责任应用的最佳出路。而美国政府目前采取的封锁对抗措施,无疑将加剧在人工智能发展领域的恶性竞争,导致大型科技公司的权力失去约束,随着技术和数据不透明问题的积累,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社会和人类未来的影响将更难预测和控制。
三、引发全球强烈反弹
(一)美国产业界普遍担忧美国政府人工智能泛安全化举措将削弱而非提升美国竞争力。1月13日美国政府发布的《扩散框架》引发美业界强烈不满。美国高科技企业、行业组织等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不满和担忧,认为该措施未经充分讨论、制定出台草率,是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过度监管,将产生重大不利后果。其中,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代表的美国企业占该产业产值的99%)表示,这项法规是在没有征询行业意见的情况下制定的,将显著削弱美国在半导体技术和先进人工智能系统方面的领导地位和竞争力。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诺伊弗对新规“深表失望”。他表示,新规没有听取“有意义的行业意见”,可能将战略市场让给竞争对手,给美国经济和相关领域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长期损害”。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协会(ITI)也致信拜登政府,建议以拟议法规的形式发布此类限制措施,而不是直接作为规则发布。ITI称,理解政府对“国家安全”的承诺,但此举可能危及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应认真对待这一风险。该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森·奥克斯曼(Jason Oxman)表示:“如果仓促实施,此类规则将会破坏全球供应链,可能鼓励跨国公司和客户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此外,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指出,在人工智能等潜力巨大的先进技术领域,各国应该加强合作,而不是把世界划分为“朋友”和“敌人”。
近年来,美国芯片巨头和高科技企业一直避免公开激烈批评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但明确表达了对《扩散框架》的不满。1月13日,英伟达负责政府事务的副总裁内德·芬克尔在公司官网发表文章,批评拜登政府出台的史无前例、具有误导性的管控新规将破坏全球创新和经济增长,并削弱美国的领导地位。他指出,“拜登政府在即将离任时秘密起草了超过200页的限制措施,试图在没有进行适当立法审查的情况下削弱美国的主导权”“虽然以‘反中国’措施这一名义掩盖,但不会加强美国的安全保障”“只会削弱美国的竞争力”“阻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他还指出,拜登政府出台的这份史无前例、具有误导性的管控新规有可能破坏全球创新和经济增长。拜登政府的新规定则属于过度监管,将对芯片、计算机、系统,甚至是软件,在全球的设计和营销方式施加官僚主义控制。它试图操纵市场结果、扼杀竞争,有可能浪费来之不易的技术优势。甲骨文公司同样对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新规表示强烈反对。甲骨文执行副总裁肯·格鲁克(Ken Glueck)批评这一做法将扼杀创新和新兴商业模式,损害美国的利益,此前在公司官网上撰文称,这项新规可能成为美国科技行业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政策之一,该政策“直接将美国公司的全球芯片市场缩小了80%”,等于“将芯片市场拱手让给中国等竞争对手”。微软公司总裁布拉德·史密斯2月27日在该公司博客撰文说,拜登政府在其任期“最后一刻”出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相关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了美国关键人工智能组件向许多快速增长且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市场出口,而且这将损害特朗普政府的两大优先事项:强化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减少美国近万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文章说,拜登政府的这项人工智能出口管制规定“超出需要”。它将美国的许多重要盟友和合作伙伴归入其分级管制的第二级,对美国科技公司在这些国家建设和扩展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施加数量限制。被列入第二级管制的相关国家的客户信心因此被削弱,他们担心未来美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方面,对受到如此管制的国家供应不足。这种限制的“意外”后果是促使这些国家到别处寻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服务。文章提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快速发展,有可能为全球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这类似十年前中国在5G通信领域迅速崛起。
(二)欧盟担忧美国人工智能泛安全化举措将分割欧盟半导体与人工智能产业,加剧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挑战。1月13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亨娜·维克库宁(HennaVirkkunen)和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在一份联合声明中指出,他们“对美国今天采取的措施限制部分欧盟成员国及其企业获得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出口感到担忧”。美国新限制措施将影响部分欧盟成员国和企业获取先进人工智能芯片,进而对双方的技术合作产生负面影响。欧盟呼吁美方重新审视这些措施,以确保合作共赢。声明说,欧盟方面从美国购买芯片符合美国利益。波兰副总理兼数字化部部长克日什托夫·加夫科夫斯基1月15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白宫的决定“令人难以理解,且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理由”。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等国已经对此发表联合声明,对美方新规表示关切,称这一决定可能会在欧洲单一市场中造成人为分化,破坏部分国家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发展。
欧洲政策分析中心研究人员马修·艾特尔认为,美国频频采取强硬手段维护本国科技企业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加剧欧洲国家对美国科技企业垄断地位和美国政府“长臂管辖”的反感,推动它们谋求技术自主和“数字主权”。艾特尔称,拜登政府新规会导致欧盟方面反弹,特别是这些措施不公平地使美国云服务供应商获益,打破了欧洲企业参与竞争的希望。德国《经济周刊》驻华记者约恩·佩特林日前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出台先进芯片出口限制新规,不仅将影响美国芯片企业的海外布局,也让除美国“最亲密盟友”之外的国家受到限制,迫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提升技术独立性、减少对美国产品的依赖。
此外,美国另外一位盟国以色列也通过媒体表达了不满。以色列媒体发文表示,美国的人工智能出口管制政策试图平衡美国国家安全考量与经济利益,将阻止包括以色列在内的120个国家参与人工智能竞争。
(三)东南亚担忧美国限制措施将冲击本地区创新和经济生态,不利于推动经济转型。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教授指出,《扩散新规》若实施,将对新加坡和东盟不利。“任何关于芯片的出口管制对其他所有国家都是不利的。即使我们不再出口管制范围内,但任何涉及中国的产品和市场,都将受到影响”。他认为新规对东盟其他国家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制造业层面,“中国在东南亚进行大量高科技投资,如果中国无法获得芯片,制造受影响,或会减少投资。”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