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胡一凡: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1 次 更新时间:2025-04-15 22:34

进入专题: 斗争精神  

高超   胡一凡  

 

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是孕育斗争精神的源头活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形成了鲜明的精神标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进行伟大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在号召全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形成了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新时代斗争精神既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向度与精神基础,也是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系统把握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对于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弱化、责任担当不足等突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理论内涵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重要论述,重塑了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顽强斗争的精神样态,形成了新时代斗争精神的理论内涵。党的十八大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P82)2016年12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2](P190),这是新时代“斗争精神”这一重要概念正式出现在习近平的论述中。党的二十大强调,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旗帜鲜明地将发扬斗争精神上升到了“提振全党精气神”的关键地位。新时代党进行伟大斗争所塑造的精神样态呈现一个复合型结构,是精神状态、硬朗作风和担当行为的内在统一体。

新时代斗争精神根本表现为昂扬向上、锐意进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积极状态。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的出发点就在于激活精神主体的积极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潜能。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3](P314),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2020年1月,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发扬斗争精神,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4](P542)。新时代斗争精神从积极状态的角度切入,所强调的是党员干部个体的精神状态、百年大党精神面貌在本质上的内在一致性,是全党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的根本旨归。

新时代斗争精神集中体现了敢于亮剑、敢于担当、敢抓敢管、敢闯敢试的硬朗作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硬朗作风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新时代斗争精神继承了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直面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顽疾痼瘴。习近平要求全党必须深刻从“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5](P391);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把党的优良作风继承下来、发扬下去;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所有共产党人要在增强忧患意识中锤炼硬朗作风。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在对党忠诚的首要政治品质与不负人民的崇高价值立场中敢抓敢管、敢闯敢试。

新时代斗争精神突出强调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接受各种挑战的担当行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跟上时代要求,跟上实践要求,跟上人民要求”[6](P13)。“跟上时代要求”意味着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形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跟上实践要求”就是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跟上人民要求”旨在真正接受和担负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党员干部的担当行为体现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为民干事、替民谋利的过程中实现价值。

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衡量标准的重要论述

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精神品格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习近平针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敢不敢”,从目标要求上规定了判断是否具有斗争精神的重要标准。

1. 面对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剑。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果敢魄力,首要标准是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大是大非是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重大是非问题,建立在鲜明的阶级分析基础之上。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7](P226),党员干部涵养斗争精神,就应当“有正确立场和鲜明态度,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8](P148),在各类原则问题上,要做到敢于亮剑。树牢“四个意识”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根本要求。第一,进行伟大斗争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能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政治上的自由主义”[9](P125)。第二,进行伟大斗争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党员干部必须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第三,进行伟大斗争要牢固树立“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都要坚定拥护核心,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在关系到党的原则、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等重大原则问题面前,党员干部都要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气魄进行坚决斗争。

2. 面对矛盾敢不敢迎难而上。矛盾即对立统一,归结起来说就是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其对立统一性决定了人必然处于“迎难而上”与“止步不前、畏难而退”两种精神状态。“迎难而上”是指直面矛盾、斗争到底。习近平将其概括为“一股唯物主义者的勇气”,强调“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10](P226)。在矛盾面前迎难而上,是党员干部具备斗争精神的又一重要标准。党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惧困难、顽强斗争的历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矛盾、直面矛盾的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1](P128)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无视矛盾、畏缩不前,就会“积重难返”,党员干部对待矛盾要清醒坚定,培养无惧强敌、无畏矛盾的英雄气概。习近平强调,“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12](P335),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就是“苦干实干、坚韧不拔,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13](P350)。时间的长度、任务的难度、攻坚克难的密度时刻考验着党员干部的韧性与毅力,精神力量是决定面对矛盾能够迎难而上的关键。党员干部要在“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14](P227),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顽强意志在斗争中磨砺。

3. 面对危机敢不敢挺身而出。对党员干部来说,挺身而出是抉择,是面对危机时将个体利益置身于事外的大无畏精神,习近平将其概括为“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15](P351)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贯彻群众路线中永葆不负人民的价值情怀。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反映了党员干部的人生观与生死观,是在各种斗争实践中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先进”的试金石。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鲜血和生命守护千家万户安宁幸福”[16](P385),彰显了作为共产党员真挚为民的崇高情怀。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的斗争精神,深刻蕴含着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践行初心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体现在党员干部要具备化危机为机遇的本领和能力。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17](P442)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转危为机是党员干部敢于挺身而出的本领基础。能否转危为机,关键就在于党员干部能否善于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发现客观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

4. 面对失误敢不敢承担责任。敢不敢承担责任是检验党员能否为党分忧、勇于做事的基本标准。列宁指出:“在这样崭新、艰难和伟大的事业中,缺点、错误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18](P130),“必须学会切实仔细地分析我们的许多实际错误,并且学会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改正这些错误”[19](P443)。新时代,党员干部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是对胸襟、品行、能力的综合衡量。一方面,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是党员干部思过改行的优秀品格和政治担当。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为了不出错选择不作为,宁愿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深刻表明,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员干部思过改行的政治担当蕴含着深刻的斗争意涵,集中体现为勇于承认工作失误,敢于对个人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另一方面,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是激活斗争热情和实践的不竭动力。以担当的精神教育引导党员敢于承担责任,其突出价值就在于源源不断地激活改革创新与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斗争热情。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在《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一文中强调,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先行的试点中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纠正失误,注意保护好干部群众的改革热情”。2016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将其作为党员干部斗争实践中失误的判断标准,为的就是“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20](P169),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干事创业的信念与信心。

5. 面对歪风邪气敢不敢坚决斗争。歪风邪气是指党内的不良作风和习气。面对歪风邪气敢不敢坚决斗争关乎党性。刘少奇指出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不但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相容,也不止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且是丢掉了共产党人应该有的忠诚老实的态度,是丧失党性的表现”[21](P1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容易刹住的歪风邪气,提升了党员干部正冠纳履、较真碰硬、立根固本的党性修养,锤炼了敢于斗争的胆识和魄力。一方面,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是检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定党性、斗争韧性的关键标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22](P157),习近平将其集中概括为“大公无私”的坚定党性与斗争韧性。针对党内“七个有之”等突出问题,习近平号召全党必须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层面立根固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另一方面,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是严明党的纪律、涵养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开展多次主题教育,与党内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其一,严明党的纪律,以超强的斗争韧劲从根本上震慑和刹住歪风邪气。习近平强调:“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23](P23)其二,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引导大家正心修身、律己持家、清廉为官,自觉抵御歪风邪气的侵蚀”[24](P386),以党的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教育党员干部,净化政治生态。

三、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向

“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没有斗争精神不行。”[25](P101)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重要论述为新征程上党推进伟大斗争指明了方向,蕴含着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斗争历练,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精神面貌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的胜利。

1. 加强思想淬炼,增强斗争底气。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伟大斗争是有方向、有原则、有立场的,最根本的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淬炼,不断增强斗争底气。一方面,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要教育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理论清醒夯实斗争精神的信仰基础。理论上清醒,思想上明白,斗争起来才能有方向、对象和目标。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26](P328)等突出问题,必须以理论清醒夯实斗争精神的科学信仰之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27](P338)。另一方面,“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8](P287),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要教育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汲取中国共产党斗争史的宝贵经验,从伟大斗争精神中不断涵养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及胆魄。此外,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教育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对新时代斗争形势、特点、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斗争精神的自觉性和原则性。

2. 加强政治历练,磨练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核心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要求,“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政治品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9](P10)。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关乎斗争的方向、原则和立场,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就是在政治实践中历练出来的。一方面,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砥砺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和斗争精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与战斗性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形成讲真话、敢担当的机制和氛围。对党中央来说,“要带头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懂规矩,守纪律”[30](P23);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突出问题导向,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31](P7),使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成为推进伟大事业和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另一方面,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要提高政治执行力,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斗争的坚韧性。一是党员干部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提高政治站位,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二是党员干部要具有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坚强的责任意识投入实际工作中。三是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许多新要求,既要对总体战略安排心中有数,也要善于把宏伟蓝图、远大目标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紧密结合,不断在斗争中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3. 加强实践锻炼,增强斗争能力。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32](P4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征程上党的使命任务,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实践锻炼,在增强斗争能力中夺取事业胜利。一方面,发扬斗争精神,要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在社会实践中把斗争决心和勇气转化为处理复杂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斗争能力。“要善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33](P14)。加强实践锻炼解决的是干部斗争能力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工作关键,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另一方面,发扬斗争精神,要注重经验总结,在社会实践中把成功的斗争做法提炼为系统性、条理化、规律性的斗争认识。“加强调研思考,加强实践历练,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34](P103),在社会实践中总结斗争经验,以见微知著的态度对潜在的风险挑战进行科学预判,在把握对立统一中掌握斗争的火候。此外,发扬斗争精神,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向群众学习斗争的智慧,坚信群众是斗争的有力后盾。“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35](P520),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集中人民智慧,善于依靠群众总结斗争规律、破解斗争难题,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与社会号召力。

4. 加强专业训练,提升斗争实效。专业素养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专业对口那么简单。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进行斗争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因此,党员干部要在加强专业训练中切实提升斗争实效。一方面,发扬斗争精神,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斗争实效。“如果只是泛泛知道其中一些概念和要求,而不注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讲话做事就会缺乏专业水准。”[36](P220)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复杂综合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广大领导干部要增强综合能力和统筹能力,注重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预判,充分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发扬斗争精神,要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锤炼专业能力与弘扬专业精神,不断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党组织要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岗位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要求的能力。通过专业训练,不断固底板、补短板和扬优势,不断地增强斗争本领,为取得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高 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胡一凡,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进入专题: 斗争精神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165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