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礼庭:西部大开发应该如何进行、怎样实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2 次 更新时间:2024-05-22 20:31

进入专题: 西部大开发  

丁礼庭  

据《人民日报》2024年4月26日报道:“4月22日至24日,重庆。一场调研、一次座谈会,共同聚焦于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1】习近平主席再次吹响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的冲锋号:“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稳扎稳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2】那么西部大开发到底应该如何进行、依靠什么力量进行,又怎样来实现西部大半个中国的经济繁荣和发展?这是当今中国政府、执政党和人民大众必须清醒认识,并交出理性、科学的答案。

从改革开放历史来考察,早在“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官员对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进行解读,明确了战略部署的基本战斗思路。2019年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3】从上述历史记载来分析,中国政府和执政党已经屡次发起“西部大开发”的战役,但是从当今中国西部地区依然落后、经济萧条的客观事实来分析,足以证明中国政府和执政党以往的“西部大开发”犯了战略上的失误——以政府主导和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为主来进行西部大开发,而不是以市场经济基本原则依靠民间力量,即民营经济来进行和实现西部大开发。

所以,如果当今中国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依然走“由政府主导、依靠政府投资搞大规模基本建设”的老路的话,那么中国西部大开发再次失败就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了。

从全世界落后地区大开发,后来居上超越老旧发达地区成功实践的历史事实来分析,就非19世纪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当时美国的西部地区不但人烟稀少,而且一片荒凉,就是一个无人居住的、等待开发的“处女地”!当时美国政府的主要政策,不是依靠政府基本建设投资来修路架桥,而是倾政府财力来补贴愿意前往西部搞开发的个人,即私营的市场主体。最早就是发展农业,只要有人前往西部,不要说卖土地“买一送一”,甚至不排除“免费奉送”土地。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人的因素第一”,当时的美国政府也一样,只要有人肯去开发,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在大量人口西移、农业繁荣后,循序渐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随着东部工业化的发展和扩张,西部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之上,工商业自然而然也就繁荣了。只要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工商业繁荣了,政府再来“修路架桥”搞基建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当今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等洲的经济繁荣程度已经超越东部,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发达的地区了。这足以证明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是成功的!

那么什么叫做“政府‘修路架桥’就水到渠成了”?就是指政府财政的投资效率,即“修路架桥”的基本建设在“使用率”上必须基本“满负荷”!这就要求政府基本建设绝对不能超前,而必须以满足农工商业的客观需求为基础,甚至完全可能“慢半拍”!也就是说,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就是,政府用于落后地区开发的资金首要的是对劳动者工资收入、个人福利和对民企的各种补贴,等经济发展繁荣起来产生客观需求之后,才搞“修路架桥”的基本建设。

但从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西部大开发的实践来总结,不但不是依靠民间力量,依靠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为主体来开发,而是以政府主导为主体,而且是单方面以政府基本建设投资为主体来开发。说什么“要致富,先修路”,话是不错,但不能走极端,不能依靠政府基本建设投资来“单兵冒进”!纵观中国的基本建设水平,最起码超越中国客观经济发展水平三、五十年。如果当今中国人骄傲地说“中国的基本建设已经超越美欧发达国家”确实属实的话,那么美欧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至少领先中国三十年,中国基本建设已经远远领先美欧发达国家,就足以证明说中国的基本建设已经超越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水平近半个世纪也不为过!

我们拿中国人骄傲的“高铁”来举例分析。日本的高铁至少比中国早30年,但至今日本的“高铁”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仅有那么几条。但中国的高铁已经普及到“地级市”:“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4.5万公里。”【4】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啊”!但是另一个客观事实就是,中国的 “高铁”不要说收回基建成本,甚至绝大多数都是在“亏本经营”:“2019年,国铁集团实现收入11348亿元,同比增加393亿元,增长3.6%;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加4.8亿元。2019年末资产总额83150亿元,增加3126亿元,增长3.9%,负债总额54859亿元,资产负债率65.98%。”【5】如果按银行长期贷款的正常利率5%来计算,中国铁路总公司每年纯利润冲抵负债利息,每年要增加2700亿元债务。怎么还,由谁来还?我甚至无法想象中国“高铁”的亏本运营还能够坚持多久,等到巨额亏损撑不下去时,“高铁”这一“废铜烂铁”该如何处置?其实高铁这项目,科技含量并不高,发达国家不是搞不出,而是成本实在太高,如果不能保证极高的乘客流量,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实践证明,中国的“高铁”绝大多数线路都是亏损的,只有京沪、京广等仅有的热门线路有点盈利。发达国家不是搞不出,而是从市场成本考虑,“千做万做,亏本生意不能做”就是“铁律”!

那么“亏本生意不能做”的“铁律”,到中国为什么就“失灵”了呢?其实,这一“铁律”在中国并没有“失灵”。就因为中国超前的基本建设是政府投资的,所以理所当然由政府承担亏损。既然是政府承担亏损,就绝对没有任何个人,包括政府决策者、建设者个人来承担亏损,就是没有任何个人承担亏损。相反,不但没有任何个人承担亏损,而且还有人巨额腐败获利:在基本建设领域,项目层层转包,开工建设需要几十个公章,合格验收又需要几十个公章,到处都是腐败的机会,而且获利金额是天量地巨大!这就是中国基本建设在巨额亏损的客观事实中依然前赴后继、争前恐后地大搞基本建设的真相!

当今中国,客观事实是,不管是在东部还是西部,中国的基本建设相对于客观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至少超前至少三、五十年,但大多数基本建设都在亏本运营。如果当今中国“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依然走政府主导的老路,依然大规模搞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那么,实践检验证明的失败的后果已经明明白白摆在中国政府和执政党的决策者面前。你们可以视而不见,但中国基本建设的“伟大成就”将“遗臭万年”是铁定的!谁决策、谁建设、谁依靠基本建设发腐败财,就铁定会“遗臭万年”!!

综上所述,不管是落后地区开发,还是繁荣地区锦上添花,都必须由市场主导,以民营经济发展为主体。在当今中国产能已经过剩的客观事实中,【5】真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需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和完善福利制度来实现共同富裕来提高消费水平,在国内自我消化过剩产能,然后才能够进一步发展经济。同样的道理,要想搞“西部大开发”,就必须通过政府调节收入政策和福利政策,使西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相对于生活成本来说“优于”东部发达地区,才能够在西部吸引包括人才在内的劳动者,通过个人和民间力量、以市场为主导,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来发展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才由可能正真有效地实现“西部大开发”!

2024年4月28日

【1】、【2】:《人民日报》2024-04-26 08:01:《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习近平

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353326928596766&wfr=spider&for=pc

【3】:本地百科:“西部大开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5%BF%E9%83%A8%E5%A4%A7%E5%BC%80%E5%8F%91/376?fr=ge_ala

【4】:《我国高铁达到4.5万公里》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1/content_6925054.htm

【5】:《国铁集团2019财务年报:收入1.1万亿,总资产8.3万亿,负债5.5万亿》

https://www.sohu.com/a/394467272_120509452

【6】: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总额占GDP总额的比例只有5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左右,比高消费的发达国家低了近30个百分点。这足以证明中国产能过剩已经是客观事实。

    进入专题: 西部大开发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64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