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学成: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制度保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314 次 更新时间:2024-05-10 16:36

进入专题: 历史周期率  

桑学成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实现长期执政,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党和人民长期探索、反复比较的必然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重大问题。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探索、反复比较的过程,是深刻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好就好在扎根中国土壤、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是体现我国国家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在政体选择上,近代中国曾经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多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告终。效仿西方建立的“民国”、制定的“宪法”,不仅没有带来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反而造成封建复辟、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屈辱和苦难。历史雄辩地证明,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人民才能彻底摆脱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早在1940年,毛泽东就指出,“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48年9月,毛泽东在擘画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强调,“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这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出完备的规定,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身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保证了国家有效推进各项事业,为党领导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好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好就好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愿与国家意志相一致,确保了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确保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保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有效保证了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依法治国及其有机统一提供了根本制度载体;另一方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为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并把这种领导优势体现到国家治理当中,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保证国家集中统一高效地推进各项事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上始终贯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只有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才能把人民意志有效地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使国家治理始终符合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政治基础和制度前提。只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照宪法法律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才能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实践充分证明,“三者有机统一”结合得越紧密,党的领导越坚强有力,人民当家作主越充分有效,依法治国越深入推进,我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就越能充分彰显。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安排下,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国家机关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理分工又相互协调,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根本制度保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创造了人民民主新形态,有效避免了西方弊端,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好制度。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目标和本质就在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实践的一个重大创新命题,是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参与的鲜明特质,实现了人民民主理论的新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好就好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底色,承载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和实践,拓展了人民民主新样态,通过不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依靠制度的力量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现代西方民主理论越来越将民主等同于选举,实际上出现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等现象。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选举民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有协商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有效避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的“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体现在不断完善的制度程序上,而且也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只体现在几年一次的投票选举上,还体现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事务决策上;不只体现在民主选举环节,还体现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国家治理其他环节;不只体现在政治领域,还广泛深入到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融会贯通,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使人民民主生动地、具体地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制度载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主渠道,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靠制度保障。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平台上,人民真实、广泛、有效地享有民主权利,最大限度激活了政治资源,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有效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制度产生的相互掣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弊端,也成功跳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是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找到的民主新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蕴含着中国之治的重要制度密码,是保障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好制度。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好就好在蕴含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和“治理基因”,使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和治理机制,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保障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发挥得越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越有保障,就越能将“中国之制”的优势转化为“中国之治”的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其中就涵盖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从治理主体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为主体,回答了“由谁治理”的问题;从治理内容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内容和主线,回答了“治理什么”的问题;从治理形式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过程链条,回答了“何以治理”的问题;从治理实践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支撑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回答了“怎么治理”的问题。这四个方面架构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的总体布局,将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院长)

    进入专题: 历史周期率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32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