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珅:日美琉球史研究述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913 次 更新时间:2024-03-22 17:33

进入专题: 琉球   琉球史  

孙家珅 (进入专栏)  

 

长期以来,日本学界在琉球史研究领域制造了包括“日清两属”(认为1609年萨摩藩入侵琉球后琉球同时从属于中国和日本)、“琉球处分”(认为1879年日本在琉球群岛设置“冲绳县”,不是对琉球王国的吞并而是对“琉球藩”的处分)、“冲绳返还协定”(将美日“施政权”的“移交”视作“主权返还”)等话语,以合法化其对琉球的侵略和殖民活动。部分日本学者甚至将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视作琉球群岛的一部分,以论证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长期占领、统治琉球群岛,至今仍在琉球驻军,美国学者也发展了一套为美国利益服务的琉球史研究体系。厘清日美琉球史研究的概念、话语、问题意识及主要观点,是开展琉球史研究的基础工作。

日本的研究充斥着殖民话语

为消解琉球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主体性,合法化对琉球的武力吞并,日本学界通常将历史上的琉球王国指称为日本属国,将琉球人视作与日本人“同根同源”但又“落后野蛮”的族群,将琉球史并入日本史框架内。琉球历史发展的自主性、独立性遭到抹杀。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设置“冲绳县”,琉球的历史叙事便长期处于日本殖民者控制之下。明治时期,琉球是“萨摩藩属地”的历史叙事被不断强化,成为日本学界琉球史的主流叙事。同时,他们使用“两属时期”、“日清两属”等概念定义琉球王国1609年被萨摩藩入侵后的地位和状态,建构了一套自那时起琉球同时附属于中国和日本的叙事体系,为日本侵略吞并琉球提供“历史依据”。

日本还致力于改变琉球人的历史观、族群观和文化观,通过殖民教育迫使琉球人顺服日本统治。冲绳县第二任县知事上杉茂宪谈及琉球人“教育问题”时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知晓帝国的国体,以了解忠君的大义,使语言与内地相同,使儿童激发起爱国情操,脑中不再残留日清两属的思想”。1897年开始发行的《冲绳县通用小学课本》写道:“源为朝渡抵冲绳,其子便是第一代岛主舜天。”可见日本官方在同化教育中试图建构起一套日本与琉球是“父子关系”的琉球历史起源叙事。文化人类学领域的“日琉同祖论”,民俗学领域的“南岛论”,都旨在论证琉球和日本在族群和文化上“同根同源”。

日本虽将琉球群岛视作本国“领土”,但却将琉球人视为“未开化”的“二等国民”。1903年,大阪举办第五次产业博览会,设“学术人类馆”展区展示日本大和民族眼中的“落后族群”。朝鲜人、阿伊努人和琉球人等身着传统服装,被置于展台上,表演“未开化”的族群形象,手持教鞭的男子则站在展台下为参观者解说。通过“学术人类馆”建立“典范文化”,日本试图强化殖民体系下大和民族与其他族群核心—边缘、先进—落后、文明—野蛮的地位区分。

二战后,琉球的历史叙事依然未摆脱日本历史叙事的老调。日本学界将1945年至1972年美国占领琉球的历史置于“冲绳返还日本史”叙述框架下,将美军占领琉球视作琉球追求“回归”的起点,将美国向日本“移交”琉球群岛“施政权”解读为琉球“回归”。《冲绳县祖国回归斗争史》等著述都将琉球战后史定义为“回归史”,建构“回归史学”。20世纪60年代,现代化理论在日本流行,琉球史被划为“封建落后的琉球王国”与“现代文明的冲绳县”两个阶段,日本被塑造为带给琉球“文明”的“救世主”,重弹战前日本琉球史话语之老调。

1972年以后,法政大学在日本文部省推动下成立冲绳文化研究所,旨在进行琉球和东亚、东南亚各国历史文化的比较研究,为日本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和参考资料,但所内研究人员多来自日本而不是琉球。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琉球史研究的视角和理论逐渐多元化,如京都大学名誉教授高桥康夫的《海的京都:日本琉球都市史研究》将日本京都和琉球首里城放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比,分析海洋贸易大发展时期琉球的城市构造。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小熊英二的《“日本人”的边界——冲绳·阿伊努·台湾·朝鲜:从殖民地到回归运动》提出日本于殖民时期将琉球人“冲绳化”、美国于占领时期将冲绳人“琉球化”的观点,注意到琉球人的主体意识。但总体来说,日本琉球史研究背后的殖民立场和话语仍大行其道。

美国的研究依其利益而摇摆

1945年4月,美军登陆琉球本岛。美国军政府沿袭冲绳战役期间对琉球的战略定位,以将琉球与日本分离为统治原则,实行“亲美离日,扶持琉球主体性”政策。为实现自身战略利益最大化,美国以文化教育为手段,重新建构琉球人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对原殖民体系下的“冲绳县民”、“日本皇民”进行“琉球化”改造。

“琉球化”改造首先体现为对琉球称呼的“正名”。二战期间,美国称琉球为“Loochoo”,发音接近汉语“琉球”。占领琉球期间,美国多使用“Ryukyu”一词,这是日语“琉球”的罗马字写法。他们对“Okinawa”(冲绳)的使用比较谨慎,如1946年,“美国海军军政府,冲绳”(United States Naval Military Government,Okinawa)更名为“美国海军军政府,琉球群岛”(United States Naval Military Government,Ryukyu Islands)。这表明,美国其实非常清楚琉球近代遭日本侵略吞并的历史事实,力图恢复琉球历史上曾有的独立地位。1950年,琉球美国民政府成立,相关称谓更明确、统一。官方场合一般使用“琉球人”(Ryukyuan)一词,如“琉球人美国人联合委员会”(US-Ryukyuan Council),进一步体现美国促推琉球独立、强化美琉关系的政治意图。

将冲绳“琉球化”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对琉球历史的再建构。战后初期,琉球美国军政府文教部部长威拉德·汉纳(Willard Hanna)成立琉球历史学会,提议书写独立于日本史之外的“琉球人历史”。由于日本在殖民时期禁止讲授琉球史,大部分琉球人对自身历史文化没有清晰认识。因此,汉纳出版了一部琉球历史教科书,主要面向琉球小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当地历史,包括琉球悠久的海洋王国史。此外,汉纳还在编著的历史专著《冲绳:基于岛屿所在地的历史》中写道:“美国必须准确地认识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使这个王国恢复其历史上的文明成就。”这些书籍使琉球学生得以学习战前不曾接触的本土历史知识,也为琉球人提供了独立思考空间。美国的这些行动意在逐步建构琉球族群的共同体意识。

二战后期,美国就已意识到,战后可能需要对如琉球这样的非美国本土地区进行占领和统治。1944年,美国海军民政小组组织军方代表和人类学家,经田野调查和资料收集,编写了《民政手册:琉球群岛》,以指导对琉球的占领和统治。书中“冲绳人不是日本人”的结论,是当时美国学者开展“琉球族群认同意识”研究的基础。乔治·卡尔(George Kerr)是当时美国琉球史研究的代表人物。因他曾出版琉球历史研究著作《琉球史》,琉球美国民政府邀请他撰写一部新的琉球史。1958年,他完成《冲绳:岛民历史》一书。此书是美国占领时期琉球史研究的代表,推动了以琉球为中心的乡土历史文化研究。

然而,随着国际局势变化,美国对琉球的战略定位由二战后初期“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桥头堡”逐渐转变为“防止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蔓延的基地”。为强化美日同盟,1961年8月,时任美国驻日大使埃德温·赖肖尔(Edwin Reischauer)访琉时宣称:“琉球群岛的住民是日本人。”这与《民政手册:琉球群岛》中“冲绳人不是日本人”的观点截然相反。美国对日本的拉拢,导致美国的琉球史书写出现转向,这种转向在1972年美日“移交”琉球群岛“施政权”后更为明显。部分美国学者开始在日本史框架下叙述美国占领时期的琉球史,如尼古拉斯·萨兰塔克斯(Nicholas Sarantakes)的《基石:美国占领下的冲绳和美日关系》认为,冲绳是美日同盟的基石,1945年至1972年的琉球史是美日同盟的发展史。部分学者基于两国同盟关系,刻意回避美国占领时期促推琉球族群认同和独立意识的事实,支持日本对琉球群岛的统治。如《冲绳问题的起源:1945—1952年战后美日关系中的冲绳》作者罗伯特·艾德里奇(Robert Eldridge)于2021年3月发表评论文章,诬称中国挑拨美日关系,鼓动琉球独立运动。

可见,从琉球自身的立场看,美国和日本对琉球历史的塑造并没有本质区别。美国在琉球历史书写立场上的摇摆,其轴心或基准线一直是美国的战略利益。

还琉球历史以本来面目

日本和美国学界在琉球史研究领域的话语本质是相关研究者必须警惕的。他们的研究多从自身狭隘利益出发,或将琉球置于日本的附属地位,忽视琉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主体性,或基于美国战略利益,阶段性突出日琉矛盾,但又在美日关系“向好”后,向日本的“冲绳叙事”靠拢。

琉球的历史属于琉球人民。琉球史研究更应突破殖民者和占领者的话语霸权,建立在客观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例如,二战结束后至今,琉球群岛依然处于“地位未定”状态,因此,在琉球历史分期问题上,应将琉球史准确划分为四个阶段:琉球王国时期(1429—1879年),日本殖民时期(1879—1945年),美国占领时期(1945—1972年),日本“施政”时期(1972年至今)。美日私相授受琉球群岛“施政权”和“主权”完全违反国际法,因此,在学术概念的使用上,必须清醒认识到“日清两属”、“琉球处分”、“美国托管琉球”(日本学界以非法的“旧金山和约”为由主张琉球曾由美国托管但主权属于日本)、“冲绳返还协定”、“冲绳和日本本土”、“冲绳人”、“冲绳方言”等概念是日本殖民话语的组成部分,也是日美琉球史研究话语霸权的象征,应代之以“琉球王国时期”、“日本吞并琉球”、“美军占领琉球”、“美日移交琉球群岛‘施政权’协定”、“琉球和日本”、“琉球民族”、“琉球语”等符合历史事实的表述。

琉球问题的历史背景复杂,又关涉大国博弈。日本和美国的琉球史研究背后,隐藏着两国基于自身利益的政治意图。尊重历史事实,尊重琉球人民意愿,还琉球历史以本来面目,是严肃的琉球史研究者遵循的原则。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进入 孙家珅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琉球   琉球史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琉球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08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历史评论》2024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