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忠: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855 次 更新时间:2023-08-21 11:58

 

内容提要:自人类社会产生后,人类文明就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发展,并出现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以资本为中心、以工业化为基础的传统现代文明席卷全球,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并将全人类联系起来。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这一文明形态缺点越发凸显,必将被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破解了人类现代文明构建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以“四个共同倡导”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勾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全球文明发展的新图景。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球文明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以及“如何实现现代化”作出重要阐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勾勒出未来人类社会现代化前景和文明发展方向,明确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正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开创美好未来的根本要求,创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并积极践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根据自身发展逻辑所形成的文明成果和解决方案,而且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并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文明样本和实践路径。

人类文明演进与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产生后,生产和交往的实践推动了人类理性的发展,进而推动生产和交往的能力及形态进一步提升完善。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性产物的总和可以称之为文明。作为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共同体,国家的产生意味着人类可以在更大规模和更大程度上进行管理,使文明要素得到更好整合,从而推动文明发展从具体要素生成向整体形态发展跃升。随着文明形态的演进,其内部不断分化和发展出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模块的内容结构及以国家和社会为主的主体结构。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正是在这一逻辑下,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不断获得进步和发展。随着阶级的产生,人类社会逐步从原始社会阶段进入阶级社会阶段。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展开,并呈现出相应特征。

从时间维度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并朝着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与此同时,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人类文明形态也先后经历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两个不同阶段,并将朝着更高文明形态方向发展。从空间维度来看,在古代文明阶段,生产力较为落后,人类无法大范围或者全球性地快速交流,因此世界范围内的各大古文明多呈现出区域化且相对独立发展的特征。进入现代之后,文明交流开始出现全球性快速演进。尽管如此,古代时期所形成的文明基础特征作为文明基因,对各文明后来的发展依旧具有重大影响。

在上述逻辑的共同作用下,人类文明发展呈现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不同文明各具特色,世界范围内文明发展是多样的;二是基于发展条件的差异,不同文明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文明倡议中,特别强调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客观存在的不同自然条件以及历史、社会等因素,使不同地区文明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地区文明发展较快,有些地区文明发展较慢。在古代,由于交流不便,这种文明发展特征更多体现为区域间相对隔离条件下的静态差异。进入现代社会后,由于生产力发展和交通等手段创新,这种差异就成为一种文明发展的势差,为先进文明不断对相对落后地区产生影响创造了条件,客观上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以工业生产为生产力基础的现代文明最早在西欧出现。与此同时,资本逐渐成为生产关系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先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工业化之后所形成的机器生产比较优势,使自己生产的商品在成本和价格上低于其他地区,从而能够快速打开全球市场,形成超额利润。现代文明正是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共同推动下诞生的,并为获得超额利润而向全球传播,使现代化浪潮与全球化浪潮同频共振。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资本为中心、以工业化为基础形成的现代文明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同时也将全人类都带入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并第一次将人类相互联系起来。然而,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类联系圈,并不是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反而充满不平等与奴役,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某个国家的内部,而且体现在国与国之间。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明传承和发展道路,并未得到公平而充分的尊重,那些现代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被要求按照发达国家的需要进行改造。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数字技术革命的到来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深化,特别是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论是文明发展的需要,还是当前人类自身面临的挑战,都使我们不得不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以资本为中心、以工业化为基础的传统现代文明,不论是在生产力方面,还是在生产关系方面,都已经到了需要扬弃和超越的时候。

全球化时代,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从文明发展的逻辑和人类生存的现实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成为解决人类现实难题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答案。只有如此,世界不同文明才能得到普遍尊重,而不会再出现恃强凌弱;只有如此,世界各国才能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而不会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别国或人类整体利益受损的基础上;只有如此,世界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多元一体,而不会陷入零和博弈。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为较早进入文明阶段且自身文明发展进程从未中断过的唯一文明体,中华民族在古代创造了辉煌成就,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鸦片战争之后,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之下,传统中华文明遭受巨大影响,国力也走向衰落。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中国人民意识到,只有推动文明转型并构建现代文明,才能使中华民族得以复兴。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迈上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推翻了“三座大山”,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扫清障碍、打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选择以社会主义方式来推进现代化建设,并通过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阶段任务。1978年,为了获得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共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在充分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回答,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迈上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进程。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与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随后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为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相匹配的秩序保证。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党的建设创新和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客观上回应了在市场经济和当时蓬勃发展的网络社会共同推动下社会主体性发展的需要,显著促进了现代社会在中国的发展。

这就意味着,在党的十八大之前,中国已经完成了现代文明具体要素生成的任务,但同时存在各要素功能发育不足以及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不足的现象,也就是说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已经完成了具体要素生成的阶段,需要跨入整体形态发展的新阶段。为此,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分别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从制度和组织两个维度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予以定型,有力保证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庄严宣告我们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强调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刻阐释,指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宣布从现在开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转型并构建了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文明基础,而且也破解了构建人类现代文明所面临的若干难题。一是做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了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的超越。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一大奇迹,并正在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二是做到了坚持独立自主和赶超时代有机结合,克服了许多后发国家因现代化而丧失自主性的困境。三是做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了以往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化发展困境。四是做到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摒弃了实现现代化必定要发动战争、对外掠夺的罪恶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既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前景的追问,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追问。

如果说上述追问中的“两极分化”“物质至上”“竭泽而渔”“零和博弈”以及“照抄照搬别国模式”等内容更多是对传统现代化和现代文明形态不足方面的描述,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关于现代化之问所作的回答,则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重要阐释:“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我们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我们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我们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

这些原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的基本精神。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对全球文明发展具有普遍性贡献。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以“四个共同倡导”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勾勒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全球文明发展的图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开展治党治国经验交流,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结语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代,以资本为中心、以工业化为手段所形成的现代文明的确极大提升了生产力,而且把全人类联系起来,但其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特征的人类新型现代文明日益成为文明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破解了现代文明构建过程中的难题,而且为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提供了实践例证和中国方案。当前,人类已经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会更加紧密地将人类联系在一起。面对数字技术发展可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构建以全世界人民为中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显得更加紧迫。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原载于《当代世界》2023年第8期,注释略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球文明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551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