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透视当代西方反智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836 次 更新时间:2023-08-11 22:38

进入专题: 反智主义  

张旭  

 

近些年来,反智主义在西方国家日益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和大众文化,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对科学和知识的否定或歪曲理解,是对自然和社会理性认知的思想反动。当前,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反智主义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思潮范畴,所呈现的是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破坏和颠覆,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西方反智主义的历史溯源

什么是反智主义?它是与理智主义或理性主义相对而言的一种思想倾向,表现为对人的理性能力、智力活动乃至知识本身及作为其特定载体的知识分子阶层的蔑视与抵制。美国历史学者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提出:“反智主义作为一种态度,不是单一的情感取向,而是正反情感并存,他们对理智和知识分子的绝对排斥是罕见的。”

20世纪50年代,反智主义在美国甚为流行,是对美国当时政治和思想状况的回应。在那个时期,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泛滥。麦卡锡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意识形态对抗和现实利益冲突,掀起了揭露和清查美国政府中的共产主义活动浪潮。这一浪潮迅速弥漫至美国文化界、教育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左翼人士。麦卡锡掀起的反共产主义浪潮的后果是,美国社会各界由于人人自危造成撕裂状态,导致“在美国的知识分子和民众之间,有一条悬殊而有害的鸿沟”,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犹如丧家之犬。美国这种政治乱局和教育界混乱,使得反智主义成为生活领域的新生势力,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实际上,从人类发展历史看,反智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传统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比如,人类在蒙昧时期,对于雷电雨风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而诉诸神灵;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难以应对的社会问题而诉诸宗教;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发展与环境矛盾而诉诸二律背反的宿命,等等。在美国,反智主义思潮集中爆发则又有深刻的历史和宗教因素。美国的商业发展和新教运动发展,形成了反对传统欧洲文明所形成的有序社会的“美国精神”。美国以所谓的“美国精神”拒斥欧洲文明,认为欧洲文明是对他们的压迫。正如美国学者认为的那样,“如果福音主义和原始主义助长了反智主义扎根于美国人的意识中,那么商业社会则确保了反智主义存在于美国人思想的前台。”归根结底,西方反智主义是美国力图摆脱欧洲文化和宗教、以实用主义构建美国精神的一种极端表现。

西方反智主义的现实动因

反智主义及其思潮的蔓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但是如果只有因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发展却并没有带来生产关系变革的时候,科学就成为资本的附庸,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在当代,反智主义主要源于西方政治经济出现的诸多问题,导致政治家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在资本挟持下对公众误导,而且在全球性问题和增长乏力的双重困境下,形成美西方国家对公众意识形态控制。这种意识形态控制的成因,正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所说过的:他“热爱教育程度低的人”。

在美国,所谓文明基本标志是教师和牧师的存在。教师教授知识,而牧师控制思想。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杂糅现象,教师因教授知识而自诩专家,牧师因布道而自诩神灵,当教师和牧师冲突的时候,政治正确就成为唯一可以弥合二者矛盾的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知识分子不能接受反对声音,以科学名义维护自己的观点;宗教人士不能接受对教义质疑,以上帝名义打击异端认识。这样就给资本对社会或国家的控制提供了双重保障:以科学的名义保障自己的利益,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的利益背书。正如在新冠疫情期间,竟然有人相信可以向血管中注射消毒水以抵抗病毒一样。

在互联网时代,反智主义经常与科学进步混合在一起,更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反智主义出现和蔓延恰恰是以“科学”的名义,把是否符合自然科学技术规律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判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和思维,将不符合这一标准的社会科学从知识体系中剔除。这种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尽管有了“科学”的外衣,但其实质是不可知论和经验主义的,是唯心主义的价值观。

西方反智主义的应对思路

反智主义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其本质及影响,针对性做好应对,将反智主义的危害限制在最小范围,防止其成为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障碍。

首先,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起抵制美西方反智主义思潮的坚固屏障。

其次,加强全民科学素养教育,自觉抵御反智主义的侵蚀。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让学生在学习基本教学课程之外增加科普活动,使学生们的思维方式立体化、辩证化,能够形成一定的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国家要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等科学普及场所建设,提高使用效率,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形成自觉抵制反智主义的坚强防线。

最后,加强网络环境治理,形成以主流思想舆论为主导的网络环境新格局。反智主义现象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而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成为反智主义传播和蔓延的加速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治理,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严防“跑冒滴漏”,不给反智主义错误思想言论传播空间。

张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前线》2023年第6期

    进入专题: 反智主义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529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