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华:中国之治视域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表达与特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70 次 更新时间:2023-05-03 09:40

进入专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   比较优势  

张树华 (进入专栏)  

 

内容提要:“中国之治”是对中国政治发展成就的话语提炼,既凸显了中国经验的特殊性,又蕴含着人类政治发展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中国之治破除了西式自由民主的神话,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条现代化新路。中国政治发展立足中国现实、适配中国传统、指向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是其本质特征和重要保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其价值指南和发展动力;它体现了稳定性、发展性、持续性、协调性、效能性的特征;诠释了中国的新民主观、全面发展观、共同发展观。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新时代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概括,扎根于中国土壤、有丰富的实践形式,是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不断发展人民民主的结果,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比较优势的民主。

关键词:中国之治 比较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大流行的交织,“东升西降”大趋势不可逆转。“西方之乱”愈演愈烈,而“中国之治”正稳步向前。对于世界大变局中的民主之问,中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中国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埋头苦干、奋发作为,不断创新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持续推进中国之治,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新创造、取得新进展。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并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习近平总书记4·25重要讲话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是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行动指南。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实践成就辉煌,冲破了西方世界固守的理论教条和逻辑束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开创了世界现代化发展新范式,开辟了一条通过发展、创新、进步超越西方模式禁锢的新路,为推动国家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崭新的逻辑框架和价值遵循。

一、中国之治的理论价值与国际意义

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发展成就打破了西式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模式一统天下、无往而不胜的“神话”,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为国际上谋求自主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出了新的选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为传统的东西方、南北方关系发展贡献了新理念、新动能。

无论是国际现代化比较的研究范式还是透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分析框架,都能得出有力的结论: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成就无与伦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而非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可以总结为“中国之治”。“中国之治”的经验优势,既包含中国特色的内涵因素,也有可资比较借鉴的一般性原则和规律。在当今混乱迷茫的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之治”彰显出可贵的共同价值和普遍意义。

“治”在汉语中既有管理、处理的行为指向,也有安定、有序的境界含义。 “天下大治”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理想和追求。从广义上讲,中国历史不同时期曾出现过“贞观之治”“文景之治”等。对于“中国之治”的内涵,学界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之治”是与“世界之乱”相对应的概念,代表一种稳定和谐的发展景象。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之治”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具有动态发展性的治理模式。还有学者认为中国之治是“政党之治、大国之治、人民之治、文明之治。” “中国之治”是“中国之智、中国之制、中国之志”的统一,即中国式治理理念、方略和愿景的统一。也有研究者将中国之治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中国之治”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第二,“中国之治”指的是国家的治理效能,是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治理成果,也是党的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第三,“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现实体现,其本质是“人民之治”。

在新时代,中国之治内涵和外延广泛而深厚,既有中国发展、中国成功、中国奇迹、中国贡献等含义,也有中国之大、中国之强之体量,也有中国之美、中国之妙、中国之道等内涵。中国之路基础上形成中国之制,中国之制沿着中国方向成就中国之治。中国之治表现在政治状态上,指的是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等相向而行、协调发展的历史发展进程。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开辟了世界政治中独具特色而卓有成效的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以持续、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全面的、真实的、有效的人民民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当代中国成功地抵制了西方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幌子的各种干扰,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开放的发展视野,顺应人民的意愿,开辟了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政治发展道路,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为国际上谋求自主发展的其他国家探索出一条新路。

从“中国之路”“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再到“中国之理”“中国之学”“中国之道”,既呈现出中国奇迹鲜明而独特的逻辑链条,也给中国与世界学术界提出了极富挑战性和创新价值的历史之问和时代命题。中国发展、中国奇迹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之理、中国之道。中国之治及其经验是历史的、发展的、包容的、开放的,既有中国特色和特殊性的一面,也有共性、反映世界发展一般规律的一面。“中国之治”蕴含的“中国之道”,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立足新时代,面向世界未来,我们要总结好中国发展的政治经验,提炼中国政治核心价值理念,讲好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故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事业贡献更多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思想。

二、比较现代化视域中的中国之治与发展之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疲软,资本主义体系遭遇困境,各国内部政治两极分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弊端和国内矛盾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动荡不安的乱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积极应对国内国际种种不稳定因素,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人民生活富足的中国奇迹。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全面深刻地回答了我国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命题,标志着中国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这条道路既有别于近百年来西方国家走过的现代化,也有别于苏联东欧阵营尝试过的现代化模式,更不同于西方国家给后发国家开出的转型“药方”或现代化“模板”。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背后蕴藏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发展战略价值,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呈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中国发展避免了“邪路”“死路”,走出一条世界大国的现代化新路。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艰苦探求,找到了一条“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避免了封闭僵化的“老路”,避免了“改旗易帜”的邪路,避免了“全盘西化”的死路、绝路。

中国的政治实践从根本上挑战了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破解了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提出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悖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中国政治发展与改革创新,没有遵循西方既有理论提出的所谓“政治现代化”路径,经过艰辛探索逐步实现自身预定的发展目标。如今,针对西式“民主药方”和“民主化”浪潮的诱惑,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后发国家的核心政治问题是如何构建符合实际的政治体制,在此基础上建设足以实现自身目标的强大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也吸引了国际学术界关注。Barry Buzan和George Lawson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的,而不会是西方、日本或其他传统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简单克隆。国际社会需要一种承认、容忍和尊重差异的共存政策。英国学者Martin Jacques认为,中国的治理体系能够调动各种资源并且能够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做到深谋远虑。90多岁高龄的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布罗夫博士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复兴。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当代中国问题专家罗曼诺夫教授写到,中国的复兴事关俄罗斯的历史命运,中国的发展壮大被外界誉为“21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俄罗斯社会所称赞和羡慕。俄罗斯友谊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格拉齐科夫教授提出,没有了苏共也就没有了苏联;没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也不会有伟大的中国。与建党90多年、执政70多年后垮台的苏共相反,中国不但没有重蹈苏联的覆辙,还成功使7亿多人脱贫,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居功至伟。

然而,并不是所有外国学者都能以客观的角度看待中国之治。如美国亚洲研究局高级研究员Nadège Rolland就认为,中国发展愿景是用“巧妙的修辞转折”破坏自由民主普遍适用性,是对适合所有国家的普遍模式的反对。冷战结束30多年来,国际上意识形态之争并未结束。相反,当今世界,制度竞争、意识形态较量更为激烈。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伟大成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取得的。30多年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大国自以为在东西方较量的大棋局中不战而胜。一时间,民主、自由、人权等概念成了西方对外输出意识形态、干涉他国政治生活的强有力的工具。一些西方国家将西式民主、人权包装为“普世价值”,到处鼓吹、贩卖西式民主、自由。冷战后的30年间,既是西式民主全球扩张的30年,同时也是其理论出现破绽、实践渐次破产的30年。近年来,在世界政治局势大调整大变革的背景下,西方阵营非但不能反躬自省,医治自身体制病症,避免社会撕裂和民主变质异化,相反却极力通过大打“贸易战”“关税战”、推行民主输出、煽动颜色革命、策动街头暴乱等方式将政治动乱和祸水引向他国。

中国之治成功地破解了西方智库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中国之治成功地跨越了西式民主化陷阱,回击了西式民主输出,打破了西式民主神话。中国之治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自主探索出来的,具有浓厚的自主化、中国化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民为本、以发展为先,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其顺利成长的关键因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坚持“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而实现了发展合力最大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关键秘诀还在于科学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政治发展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取得了历史性成功,反映了这个古老而生机盎然的东方文明大国的历史追求,符合统一多民族人口大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引领中国人民在国家发展的阳光大道上阔步前行,为世界政治文明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

“中国之治”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美美与共”的包容思想。中国之治是大党强国之治,是人民之治,是文明复兴之治。奋进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内涵和外延广泛而深厚,既有中国发展、中国成功的展现,也有中国奇迹、中国贡献等含义;既有中国之大、中国之强的物质体量,也有中国之美、中国之妙的精神魅力;既有中国之路、中国之制的方向制度规定,也有中国之理、中国之道的思想价值规范。中国之路基础上形成中国之制,中国之制的顺畅运行成就中国之治。

中国之治的价值取向和经验原则丰富了人类发展的内涵和理念,拓展了世界发展图景,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三、中国之治的文明特质与优势

在当今世界,中国之治是政治发展、国家治理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相向而行、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之治是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是状态与目标的有机统一,是道路与制度的有机统一,是途径与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中国之路与中国之制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理念与中国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有机统一。

(一)中国之治没有照抄照搬他国政治模式,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深植于中国大地,具有自主性和内生性

多少年来,西式竞争民主和自由市场模式被认为是普世的、永恒的,是全人类“幸福的归宿”。然而,30年前,以苏联为首的苏联东欧国家在长期“冷战”中或分崩离析、或改弦易辙,带给人民的不是幸福,而是极大痛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社会陷入困境,进一步暴露了西式民主政治的缺陷。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之治的突出表现,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赢得世人广泛称赞。

研究世界历史发展起伏,观察分析大党的成败兴亡、大国的治乱兴衰,能够发现其中一条重要法则,那就是,方向决定命运,道路决定成败,制度决定兴衰。我们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照抄照搬的死路和全盘西化的绝路,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政治抉择、政治智慧和政治定力。

(二)中国之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国家发展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

当代中国发展道路起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基点。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优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广大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的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始终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这有利于制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有利于形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方针政策,有利于集中力量调配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避免因利益分裂、社会冲突消耗改革发展的认同与合力,从而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政治动力。

(三)中国之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夯实执政基础和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同时面临西方强势围堵的国际环境,在这样一穷二白、十分困难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有效的社会动员,尽最大可能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集中民力民智建设新中国,进而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70多年来,人民群众作为新中国的主人投身国家建设,在政治权利得以保障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等各项权利的落实。

四、中国之治蕴含的中国之理

“中国之治”包含着深刻的“中国之理”。“中国之治”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世界意义,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总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突出特征

当代中国政治以全面发展的格局统合民主、秩序、效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战略目标的要求下,实现民主、秩序、效率等政治价值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征突出表现在:

1.坚持稳定为先,突出稳定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我们要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稳定的政治秩序是当代中国得以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既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又能促进政治制度在充满活力的环境中得以完善。法治与民主并行,意味着将政治发展的价值要素——民主与秩序相融合、相平衡,使人民群众公平、自由、发展的权利得以在法治的轨道上实现,并有利于权力监督、遏制腐败。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现在当代中国的政治体系既能够抵御环境的挑战、冲击,有制度韧性,能够吸纳意见诉求,又能够实施高质量、见成效的政治管理,还能够解决公共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坚持发展为要,突出发展性。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意味着政治发展与其他几个方面的发展紧密联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而单兵突进,也不能庸俗化和简单化,演绎成类似西方选举政治那样的“短视政治”。中国的政治发展不仅致力于政治领域的各项发展目标,而且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大局。

3.坚持求真务实,突出持续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进过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不断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按照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部署进行。一方面,始终与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保持同步;另一方面,在发展大局的指导下,政治发展也有自身的战略、规划、步骤,依照规划逐步展开,是连续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政治发展犹如单行道,几乎容不得出错。因此,政治体制改革不能急功近利、激进和冒进。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还未完成国家统一大业,还面临着种种威胁和挑战,政治体制改革尤其要稳步推进。

4.坚持辩证思维,突出协调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协调性一方面体现在民主、秩序、效率等政治发展价值目标的协调与平衡,另一方面体现在政治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相互协调。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注重民主、秩序、效率的协调与均衡,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发展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同时,政治发展注重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相互促进,并致力于带动社会、文化、人的和谐发展。

5.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效能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致力于实现政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绩效、政治能力、政治动员、政治廉洁等,我们不赞成对“民主、自由、人权”抽象化、简单化的议论,主张以开阔的发展视野探讨民主和政治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

(二)中国之治的理论结晶与国际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中国之理”“中国之学”“中国之道”。“中国之治”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民主、秩序、效能等政治价值的有机统一。

1.中国之治科学地定义了“民主”,形成了区别于西式民主的“新民主观”。关于民主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指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中国的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种全新的民主。这种全新的民主形态,其核心要义是在政治全面发展的框架下推进人民民主,又以多样有效的民主形式推动政治全面发展。这是一种中国版、全新的优质民主。

这种全新的优质民主以主权安全、政治秩序稳定、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为前提,政治制度的吸纳整合能力与人民权利的有序扩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国际上,劣质民主往往破坏政治稳定,影响政治效能,激起政治对立,进而引发社会混乱,导致民族分裂和国家解体。劣质民主实则丢掉了民主应有的内涵和本质,是对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民主本质的扭曲、变质和异化。

2.中国之治全面地诠释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观,彰显了全面发展观。政治发展是一个社会在一定历史文化条件下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社会政治结果。不同的国家国情不同,政治发展往往具有特殊性。世界历史经验表明,应辩证地认识政治发展,树立全面、科学的政治发展观。政治发展应当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相互协调和共同进步。

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因此,推进政治改革和民主化要立足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中国坚持发展为先,改革为要。中国的政治实践视野开阔,丰富了政治发展的概念。“中国之治”以全面、科学的政治发展方略提高政治发展力,以持续、稳定的政治战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竞争力和政治影响力,实现政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绩效、政治能力、政治动员、政治廉洁等指标的持续性、协调性和包容性增长。

3.中国之治推动着从一国“全面发展”到多国“共同发展”,体现了“全球治理观”。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于政治经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折的历史时期,国际政治对抗与冲突加剧。当今世界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破解“四大赤字”需要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互利共赢的理念,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实现世界长久和平和共同发展。

新时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旨在谋求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深刻凝练了“全面发展”到“共同治理”的制度逻辑和发展理念。由一国的“全面发展”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治理”,是对某些大国奉行的“单边主义”“政治自私”“本国至上”的超越。文明共存、和平共处、平等共商、合作共建、公平共享、互利共赢是这一伟大构想的核心原则。唯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维护多边主义,才能最终实现全世界人民“共同治理”的美好愿景,实现和而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五、中国人民探求民主的历程

当代中国的民主观念与实践,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优秀基因,体现了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历程,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深厚的人类情怀。中国的民主的核心是以民为本、人民至上,其观念立得住,其道路行得通。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价值底蕴。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一)在为国家谋主权、为民族求解放的历史征程中探寻人民民主之路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掠夺,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生活在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毫无民主和自由可言。

为反抗内外敌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中国人民艰难地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探索和斗争。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对主权、独立和民主的不懈追求,开启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在治乱兴衰、离合聚散的曲折中形成的。中国人民尝试了各种救国道路和政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但所有盲目的政治效仿都失败了。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屈辱历史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推翻三座大山,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最终,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实现和发展国家主权和人民民主为己任。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提出了“工农民主”“人民民主”“新民主主义”等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并先后以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实践方式,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实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终于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规划自己的发展,推进自己的民主进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代表人民意志、实现人民权益的正确道路和方法,只有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人民走向真正的人民民主和国家发展的广阔前景。

(二)在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发展人民民主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按照民主原则共商建国大计的一次重要会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1953年,人民通过选举代表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自下而上地逐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此前经过全国人民广泛讨论并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制度,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到1956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探索中也走过弯路,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留下了沉痛教训。

(三)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发展人民民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领导人民进入了发展人民民主的新时期,强调民主就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共识和前进指针。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民主和法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架构不断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自治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大幅度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做到了有法可依。

(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建设高质量的人民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发展人民民主的正确方向和宝贵经验,擘画和开辟了人民民主建设的新篇章。

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民主的本质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中国民主本质性的高度概括。新时代人民民主理论是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生动体现,也是发展民主的基本遵循。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着鲜明的人民至上的发展导向,明确了未来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发展人民民主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政治建设和发展民主的全过程。在党的领导下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深厚的基础和最大的底气。经过100多年艰苦卓绝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奋力前行。

六、全过程人民民主——世界民主之问的中国选择与回答

中国之治是人民之治。中国民主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的最新概括与独特表达。中国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新的民主形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质和优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扎根本国土壤的中国式、自主性民主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实现民主的具体道路也不相同。“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向幸福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这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民主同样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孕育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创造,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逐步构建起一整套保障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在凝聚共识、优化决策、协调关系、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创造。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二)具有本质性规定的社会主义民主

与间歇性票选掩盖下的西式寡头政治、财阀当政根本不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保证国体、政体以及其他一切治国理政活动都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充分享有民主权利。这种民主形式可以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不断增强党和国家活力,推动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全过程人民民主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现实基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实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三)具有比较优势的团结性、共识性民主

冷战结束时,西方社会曾乐观认为,西式自由民主模式是“普世”的、永恒的,是全人类“幸福的归宿”和终极目标,必将一统世界。然而历史清楚地表明,人类社会并未迎来所谓的“历史终结”,反而见证了西式民主的制度失灵、体制失效、治理失能、改造失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可以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2018年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刊发了一篇题为《影响美国民主的更深层次变化》的文章,指出西式民主并没有天然免疫力,不仅身染重病,还具有传染性。近期“民主国家联盟基金会”和德国民调机构拉塔纳公司在53个国家5万多民众中进行的“2021民主认知指数”调查显示,4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才是民主的首要威胁。全世界已经看清,冷战后30年来美国为首西方阵营强行在国际上进行“民主改造实验”、输出政治病毒,不是成就民主,而是对民主的破坏和践踏,是当今全球之乱的病源和祸端。

民主是历史的、发展的,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唯我独尊,将“民主”标签化、武器化,将“民主”变成称王称霸、肆意打压他国的工具。民主是成长的、多样的,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垄断霸占,将“民主”绝对化、模式化,将“民主”变成强行出口、普遍适用的操作软件或灵丹妙药。民主必须与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相适应,服从于人民需求,由人民来实践,由人民来检验。中国全新的民主观和民主路,体现了中国超凡的国家治理能力,突破了西式民主既往的发展模式和逻辑框架,大大推动了政治发展进程,为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动力源泉。

(四)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有效性、优质性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活动规范,真正将民主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统一,能够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实现形式;既能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发展,有效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又能协调增进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权利,真正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

(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体系性民主

与国际上有些国家民主政治暴露出的对抗性、撕裂性不同,中国式民主具有鲜明的共识性、团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需要。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一制度创新举措,全国人大搭建起了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直通车”。截至2021年6月,各立法联系点对109部法律草案、立法工作计划等提出近6600条意见建议。国家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互动沟通越来越便捷高效,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立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日益提高,在立法工作中体现了生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式民主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形式的多样性、结果的效能性。与此同时,基层民主实践也更加广泛、生动。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村民议事会、居民议事会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基层民主形式在城乡社区蓬勃生长,电视问政、广播问政、党报问政、网络问政等一系列充满时代气息的基层民主渠道不断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中日益丰富发展。

中国式民主是以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民主。民主假与真,关键看民心。民主好不好,民生最重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位置。党的领导为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通过这一制度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将更加广泛地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注释略)

 

注:本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研究”(2022MZD010)的阶段性成果。

进入 张树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   比较优势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47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政治学研究》2022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