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山 龚静阳 刘洢菡:多维团结:面向强国目标的统一战线历史方位与发展形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87 次 更新时间:2024-04-01 11:14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共同体   统一战线  

林华山   龚静阳   刘洢菡  

内容提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赋予统一战线“以团结促强国复兴”的时代任务,推动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发展进入更加直接服务强国建设、鲜明体现强国复兴之道价值的新阶段。强国建设进程中的统一战线全面嵌入现代化强国的整体架构,上升成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形态、中国人民的组织形态、现代国家治理的运转形态、中华民族的联结形态、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实践形态,进而形成多维团结形态。融合多维团结形态的统一战线,凸显联盟之术、凝聚之制与强国之道、团结之学的高度统一,表现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统一战线、优化中国现代国家治理的统一战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战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统一战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战线等广阔面向。与强国的全面现代化要求相适应,要系统建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政治属性与文明属性、专门工作与无缝对接、结成联盟与价值联结、传统空间与新兴空间相融合的统一战线。多维团结形态的统一战线蕴含现代化进程中共同体有效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进而优化文明秩序的世界意义。在世界视野、文明秩序和理念思维层次上坚持统一战线、增进多维团结,有利于实现强国复兴与人类进步的共进共赢。

关 键 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共同体  大团结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把如何再造现代国家的大一统,作为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任务。对于现代中国而言,大一统的关键是建立有权威核心且能够实现广泛整合的政治秩序。这种过程也是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构建最大同心圆的大团结过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特质,以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实现建政、治国,持续推动中国走向强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最接近强国复兴目标的阶段,更加需要坚持统一战线,更加离不开中华儿女大团结。这就需要全面认识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发展形态,更好地做到以团结促强国复兴。


前期相关文献在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百年历史的回顾和对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现实分析中,展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统一战线发展。在历史总结方面,有的研究认为统一战线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经历了革命化、现代化与社会化三个发展阶段[1];有的研究认为统一战线的现实效用体现在组织形式上,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2];有的研究认为当代中国统一战线已经超出传统的“联盟之术”,而发展为“强国之道”[3]。在现实分析方面,有的研究认为新时代统一战线要着力体现“最大政治”功能[4];有的研究指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着力点在于解决政治上的“人心”和治理中的“力量”问题[5];有的研究指出新时代统一战线要在既有各形态统一战线话语的历史资源基础上推进话语权建构[6]。这一系列文献为考察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提供了借鉴和启发,但主要是从具体侧面分析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及其重要价值。鉴于此,本文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统一战线同强国结构相匹配的逻辑出发,分析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发展形态。


一、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阶段转换与多维团结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全新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标定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适应国家现代化进入新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期的整体背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更加直接地服务于“强国复兴”的全面、高水平现代化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体现出新内涵、新特征和新价值。


从国家现代化角度看,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处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全面现代化更高阶段。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国家发展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出进一步概括,其中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论断[8]。这些部署和论断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时代课题。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服务强国建设,是国家全面现代化进入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看,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已经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是更加直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阶段。“就奋斗目标而论,无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都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地连在一起。”[9]基于这种内在关联逻辑,“强国复兴”在党和国家、国家和人民、社会和个体、对内和对外、制度和价值等关系上达成高度统一,要求不断巩固大团结共同体。大团结共同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中的各种要素能够保持和谐、均衡、稳定的关系状态,持续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中国这一大团结共同体历久而弥新,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许倬云先生评价:中国这个共同体,其延续之长久,而且一直有一个相当坚实的核心,在同一个地区继长增高,其内容却不断地改变,不断地调适,这是其他共同体不可同日而语的[10]。大团结共同体既为实现强国目标创造了前提条件,也是强国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规定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进入更加直接服务复兴目标的新阶段。


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建设和巩固更高水平的大团结共同体,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明晰历史方位、明确工作重点划定了时空坐标。建设大团结共同体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统一战线作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不仅具有工具性含义——作为联盟之术、凝聚之制,更具有价值性含义——作为强国之道、团结之学。统一战线促成的大团结形态,是联盟之术、凝聚之制与强国之道、团结之学的高度统一。其原因在于统一战线深度融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奋斗、现代国家的建设与治理、中华民族的建设与联结、人类社会的合作与共赢等立体结构中,形成了多维团结形态。


融合多维团结形态的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不仅以凝心聚力服务强国建设,更是成为强国的存在和运转形态。面向强国目标、服务强国建设、融入强国结构的统一战线,更加全面展现作为“最大政治”、完善“中国之制”、支撑“中国之治”、塑造“同心格局”、展现“中国之理”的丰富价值,更广、更深地呈现坚持统一战线的战略意义。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是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统一战线,既因直接服务于强国建设而进入新发展阶段,也因体现多维团结价值而成为与强国相融合的复合形态。它们共同规定面向强国目标的统一战线历史方位与发展形态。


二、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界定依据


统一战线历史方位是指统一战线所处的时空坐标。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作为面向强国目标的统一战线,其整体时空坐标自然是“新时代”,但需对其进行具体化界定。当代中国的形成发展缘于统一战线过程,本质属性彰显统一战线基因,治理逻辑富含统一战线方式,坚持完善贯彻统一战线理念[11]。因此,对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具体界定应立足国家整体和大历史观,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家奋斗目标,推动爱国统一战线发展进入更加直接服务强国建设、鲜明体现强国复兴之道价值的新阶段。


(一)从社会主要矛盾看统一战线历史方位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发展,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发展演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统一战线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伴随这一伟大飞跃历程,统一战线发展历经不同的阶段,先后服务于不同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通过建立和领导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现团结救国的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继续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现团结兴国的目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团结富国的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爱国统一战线致力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爱国统一战线更加直接服务于实现强国目标,进入团结强国的新发展阶段。面向强国目标,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更加直接地融为一体,以大团结服务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开辟强国复兴的空间。大团结促进我国各方面重大政治社会关系的和谐,建设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均衡性共同体。强国目标赋予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以团结促强国复兴”的时空坐标。


(二)从自身发展演进看统一战线历史方位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发展,推动统一战线自身发展。统一战线自身发展显示着历史方位的具体内容。一百年来,统一战线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确定大团结大联合的目标任务,先后形成以服务救国、兴国、富国为重点目标任务的统一战线形态,并历经从阶级联盟向政治联盟的发展。新时代是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致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强国目标,推动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党在现代化蓝图中设计了强国目标及其路线图。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亦随之具备服务强国建设的新要求,更加直接全面地服务强国建设。在这个意义上,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与“强国复兴”更加直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8]实现强国目标需要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以多维团结形态凝聚最为广泛的力量,建设最为稳固的强国共同体。强国目标赋予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以团结促强国复兴”的内在动力。


(三)从工作任务重心看统一战线历史方位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发展,决定统一战线的工作任务重心。统一战线的工作任务重心直接反映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演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主要解决中国共产党革命目标艰巨与自身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通过联合革命、比较革命的力量,形成了旨在改变革命力量对比、取得革命胜利的联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果实、继续推进社会革命而团结联合相应政治社会力量,形成了旨在优化政治社会环境的联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为整合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经济资源和社会力量而建立联盟,旨在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资金、管理、科技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一战线旨在为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凝聚广泛的资源和力量,为实现强国目标奠定稳固的大团结共同体。大团结共同体作为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既是稳固的政治共同体,也是稳固的价值共同体。面向强国目标的统一战线,凸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通约功能,塑造适应“强国复兴”进程的统一战线格局。强国目标赋予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以团结促强国复兴”的重点任务。


三、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复合形态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时代。《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12]从国家建设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要求形成支持强国的系统结构。强国的系统结构包括强大的执政党、团结的人民、有效的国家、凝聚的民族、安宁的世界等重要“部件”。从大国建设迈向强国建设进程中的统一战线,全面嵌入强国的整体架构,形成既服务强国建设又与强国相融合的复合形态。


(一)强执政大党: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形态


现代强国更加需要强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和承担起了塑造政治权威中心的紧迫任务。这种政治权威中心要能够把各种政治社会力量团结在自身周围,推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体推进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秩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力运用统一战线拓展社会空间,走上动员民众、进入社会、团结各界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双轮齐驱”道路,在取得政权、巩固政权中建立政治同心圆结构,成为政治共同体的核心政治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运用统一战线凝聚资源与力量,在回应社会结构转型与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中继续成为核心政治力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结构仍是有强大团结力的核心政治力量,即中国共产党保持稳定、有效、有力的权威辐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仅将长期执政,而且将进一步从世界大党发展为世界强党,更加需要通过有效团结各种力量来巩固执政地位和维护政治权威。在更加充满多样性的新时代维护核心、巩固权威,更加需要加强团结。这是因为,核心与团结存在深刻的辩证关系:没有核心难以团结,没有团结无以核心。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凝聚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最广泛力量,以最广泛地团结各方来维护核心,最大限度地巩固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的同心圆政治格局。因而,统一战线强执政党结构,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领导的重要方式,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巩固领导地位的政治形态。


(二)强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的组织形态


现代强国更加需要人民一体。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所在,也是现代国家赖以存续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在中国语境中,人民不仅在概念上为集体性含义,而且本身是通过联合个体为整体而存在和拓展的。个体不断凝聚为整体,既需要长期的个体之间加强联系的自然拓展,也需要有权威的政治力量的制度化建构。对于地广人众的中国而言,把具有广泛多样性的个体整合起来,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持续运用统一战线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塑造团结一体的中国人民。工农联盟是中国人民的基础结构,中国共产党通过工农阶级联盟的方式奠定了国体的人民主体基础。随着时代变迁,广泛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先后产生并被动态纳入人民的范畴。在爱国统一战线中,中国人民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纳入了社会结构变迁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人民范畴的“半径”不断扩大。进入新时代,社会结构变迁持续深化,社会力量的多样性继续拓展,社会群体的多样性更加突出。人民的群体多样性演进现实要求持续把人民整合起来、凝聚为整体力量。历经建构救国、兴国、富国的人民整体力量,新时代需要进一步建构致力于强国建设的人民整体力量。这就需要以更加广泛的整合机制、价值共识把广泛力量凝聚起来,夯实与强国建设相适应的高度团结的人民基础。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以“爱国”为底线要求、以“强国”为更高价值目标,有利于最大范围构筑把中国人民凝聚为一体的社会同心圆结构。因而,统一战线强中国人民这一社会基础结构,不仅使中国人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致力强国建设的团结奋斗力量,而且使自身成为强国时代中国人民的组织形态。


(三)强国家治理:现代国家治理的运转形态


现代强国更加需要有效治理。人民组成国家,国家建设与治理需要团结高效。在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方式建立阶级联盟,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主体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各阶级各阶层在内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国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人民”范畴的拓展与统一战线具体形态涵盖的范围保持动态一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作为阶级联盟,“人民”的范畴体现为不同阶级的联合,中国共产党建立具有统一战线底色的现代国家。联合的人民建立了团结的新型国家,新中国建立、施行有利于国家团结和国家发展的制度与治理。这种治理采取富含统一战线思维的制度安排和治理体系,保持了一体多样统一秩序。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旨在实现大型国家的团结稳定、高效治理。强国建设要使国家治理秩序与效率维持在高度平衡的状态,一个重要前提在于保持国家内部的高度团结。团结生成秩序,秩序产生效率。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现代化强国建设更是需要持续保持大团结大联合。面向强国目标的统一战线突出爱国底线、彰显强国共识,围绕爱国底线调处各方面关系,运用强国共识凝聚广泛力量,进一步深化团结奋斗、合作协商的治理氛围,极大地提高国家治理效率和效果。因而,统一战线以一体多样统一治理逻辑夯实国家根基,既有利于把团结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效的治理效能,也使自身成为强国时代现代国家治理的运转形态。


(四)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联结形态


现代强国更加需要高度团结的国族。现代国家一般是民族国家,一个国家内部往往存在多个具体民族。稳定的现代国家离不开多元一体的国族塑造,在多民族国家尤其如此。在近代内忧外患的冲击下,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不断生成和强化国族意识。中华民族成为国族,核心机制在于各部分人民、各具体民族、各方面力量联合为一体的制度安排和建构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建立政治权威、整合人民、建构和治理现代国家的过程中,继续推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由于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存在同构和互塑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富含深刻的统一战线逻辑。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地普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中华民族建设推向新高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实施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民族工作实践,持续推进中华民族的深度联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现代强国更加需要深化建设与之相匹配的高度团结的现代国族。这就要求继续运用统一战线机制,把各种力量整合进人民范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对中华民族的突出意义在于塑造共同体,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统一战线对中华民族的突出意义在于巩固共同体,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对中华民族的突出意义在于强化共同体并支撑强国建设。因而,统一战线纳入“强国”目标,既进一步把自身融入国族建设过程,也使自身成为强国时代中华民族的联结形态。


(五)强人类社会: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实践形态


现代强国更加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自人类社会的历史从国家历史、区域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胸怀天下,追求建设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社会秩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其英勇斗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建设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团结联合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反霸权斗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等主张,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团结合作。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继续深度嵌入世界体系。中国共产党既注重通过国内统一战线建设国内命运共同体,也注重运用统一战线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全人类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统一战线。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国内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同建设,以建设和谐稳定的国内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以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内命运共同体巩固优化外部环境。因而,面向强国目标的统一战线注重调动外部有利因素服务强国建设,也使自身成为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实践形态。


四、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主要内涵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建设、增进人民团结、加强社会整合、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大同的宏阔实践中成为强党兴国之道。面向强国目标的统一战线凸显联盟之术、凝聚之制与强国之道、团结之学的高度统一,其多维团结形态展现出全新的内涵。这些全新内涵构成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基本面向。


(一)政治面向: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当代中国形成和巩固同心圆政治格局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居于政治同心圆的圆心,团结各种政治社会力量于自身周围,形成“领导-团结”相互支撑的政治结构。核心领导力量与大团结局面同样形成深刻的辩证关系: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难以形成和维护中华儿女大团结;没有中华儿女大团结,难以确立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统一战线,难以生成和畅通中国共产党与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纽带。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统一战线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建政和执政,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和保持领导地位的战略机制。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稳定执政的大党向长期执政的强党发展,更加离不开凝聚各种政治社会力量。当前,中国共产党统筹“两个大局”的任务异常艰巨,调处国家中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任务更加繁重。越是多样性增多和风险挑战增大,越是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这要求用好统一战线引导各种政治社会力量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增进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领导核心的政治共识。由此,顺应中国共产党从世界大党到世界强党的转变,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成为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政治内涵。


(二)制度面向:优化中国现代国家治理的统一战线


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巨型国家,存在多政党、多民族、多宗教、多阶层和多地区、多习俗以及多种发展程度等广泛多样性,极大地增大了国家治理难度。建立多样一体的现代国家,塑造能够吸纳广泛多样性的政治共同体,成为中国共产党持续探索实践并取得伟大成就的战略性课题。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治理现代国家的进程中,充分融入统一战线的理念、制度和方式。统一战线嵌入和参加国家治理,助力形成集中统一的国家权威、有序参与的人民民主、有机团结的政治整合、包容发展的经济社会、整体稳定的国家安全、多样一体的治理方式,蕴藏着中国“两大奇迹”的基因密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统一战线侧重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表现为革命形态的统一战线和建设形态的统一战线。进入新时代,中国现代国家制度与治理进入成熟定型的新阶段,更加直接面临巩固国家政治共同体与增进国家发展活力的双重任务。这要求继续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国家政治共同体中的独特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把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巩固国家一体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包容发展,筑牢政治共同体。由此,顺应从建设大国到建成强国的转变,优化中国现代国家治理成为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制度内涵。


(三)目标面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统一战线在服务党的各阶段目标中,始终内在于中国共产党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邓小平曾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团结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14]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入宪法并成为人民深沉信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中反映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成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最大公约数。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作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成为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同心圆和最大共同体。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最大公约数,不断巩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基础。由此,顺应从中华民族自觉到中华民族强盛的转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目标内涵。


(四)安全面向: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统一战线


今日之中国既是中国之中国,也是世界之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交融交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权力转移对象出现根本性变化,国际格局剧烈动荡。有的国家不能正确看待这种趋势,频繁干涉中国内政,企图破坏中国的团结稳定,干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统一战线领域尤其是政党制度、民族、宗教、涉疆、涉藏、涉港、涉台等方面,面临防范美西方有关国家输入风险的严峻考验。统一战线防范风险、促进团结的任务加重,开展斗争的任务显著加重。涉统一战线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竞争,旨在以斗争求团结、以团结促发展,促进安全与发展的统一,助力维护国泰民安。越是面临复杂变局、越是面临重大风险,越是需要坚持统一战线、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在大团结中实现安全发展。中华儿女大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国家政治团结的重要基础、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彰显中国优势的重要面向[15]。在大变局时代,统一战线承担着前所未有的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责任,不仅要在国内视野下以加强团结、增进和谐维护安全,也要在内外关联的世界视野下以加强团结、敢于斗争维护安全。由此,顺应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新形势,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安全内涵。


(五)世界面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战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实践探索历程始终处于世界环境之中,蕴含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回应。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自诞生之日起就内在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整体变迁中,持续在大陆范围内和大陆范围外两个格局中构筑合作共赢格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中华民族从被动进入世界到积极参与全球化,统一战线对内主要发挥“促进和谐”、对外主要发挥“搭桥引线”作用。随着中国主动、深度融入世界格局,以及美西方有关国家加紧在统一战线领域采取对华遏制举措,统一战线的国际影响更加显著、开放性特征更加鲜明,日益处于国际合作与国际斗争的前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了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空间。统一战线既要为国内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也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国内政治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同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华,成为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际统一战线,秉持了促进全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旨趣。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为统一战线成员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相统一,全面发挥畅通海内外的作用,为其他国家探索更好国家治理道路提供有益参考,为人类社会走向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贡献力量。由此,顺应从积极参与全球化再到主动塑造全球化的转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世界内涵。


五、统一战线历史方位的实践要求与强国的全面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着眼巩固多维团结形态,需要系统建设统一战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16]通过系统建设,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将在立体维度上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国家的全面现代化也将因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全面融入而持续巩固多维团结的共同体。


(一)建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大统战


中国共产党把“坚持统一战线”列为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经验,视为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统一战线从联盟之术、凝聚之制上升为强国之道、团结之学,鲜明地标识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当代中国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17]统一战线既要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也要彰显治国理政的鲜明底色。要加强挖掘统一战线内在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国家包容发展的基因,体现统一战线的价值理性。要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各级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中的统一战线优势全面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统一战线的治道价值。建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大统战,将进一步使统一战线全面融入社会主义强国的治理过程。


(二)建设政治属性与文明属性统一的复合统战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它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全面均衡发展的、彰显人民至上的鲜明立场和价值追求的文明形态,是体现了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的文明形态。”[18]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大型复杂共同体中重大政治社会关系的有效调节。进行这种有效调节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便是统一战线,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对外关系方面服务建设一体多样统一的文明秩序。有的研究指出:当代中国的文明秩序尤其是这个文明秩序的整体结构,就是一个同心圆;当代中国文明秩序的建构方式,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画出最大同心圆;中国宪法规定的统一战线,其实是关于当代中国文明秩序的整体描述[19]。这种文明秩序主张团结合作、倡导协商对话、坚持统筹兼顾,既彰显统一战线理念,也体现统一战线形态。要加强激活统一战线所蕴含的实现多样性与一致性统一的实践价值,彰显中国国家治理自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加强挖掘统一战线蕴含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20],阐释和传播中国共产党以团结救国、团结兴国、团结富国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更好地指导新时代的团结强国实践。要加强统一战线学科建设,促进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社会话语相融通以及国际话语、国内话语相衔接,实现从“敌我话语”向“朋友话语”、从“结盟话语”向“共同体话语”的扬弃发展,构建以“团结”为独特标识的统一战线话语和叙事体系。建设政治属性与文明属性统一的复合统战将进一步使统一战线全面融入社会主义强国的文明秩序。


(三)建设专门工作与无缝对接统一的融合统战


中国共产党把统一战线视为“最大政治”,注重加强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统战工作对象发生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由“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由“大众化”向“圈层化”演化,由“现实人”向“虚拟人”变化。统一战线既要通过专门工作加强团结联合,也要通过融入具体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治理场景增进团结联合。要推动统一战线融入各种场域,通过与社会场景的融合而实现紧密、无缝的社会动员,保持统一战线对社会变迁的及时回应。“统一战线自身制度以及统战相关制度中应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制度的认知模式,在科层化之外体现出灵活性、社会化和开放性。”[21]要加强基层统战工作,以推进组织载体、活动载体为重点,以延伸工作手臂为抓手,以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大力开展社区、楼宇、开发区、园区统战工作,有序推进统战工作向基层延伸。建设专门工作与无缝对接统一的融合统战,将进一步使统一战线全面融入社会主义强国的社会场域。


(四)建设结成联盟与价值联结统一的共同体统战


中国共产党为把统一战线建成牢固的政治联盟,既重视照顾同盟者利益,又重视塑造共识。统一战线本身是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的统一。统一战线既要坚持政治联合的结盟思维,也要强化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思维。要加强激活统一战线作为联合体所蕴含的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等功能,增进统一战线在尊重差异性基础上的共同性。统一战线要在各领域强化命运与共意识,推进共同体建设。要巩固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的政治同心圆,深化建设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政治共同体、各民族紧密团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的社会阶层责任共同体、港澳台与内地(大陆)的命运共同体以及网上网下同心圆。建设结成联盟与价值联结统一的共同体统战,将进一步使统一战线全面融入社会主义强国的复合系统。


(五)建设传统空间与新兴空间统一的全域统战


中国共产党重视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要下大气力做好人的工作,把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最广泛地凝聚力量。在信息时代,个体出现量子化、离散式现象,人群的联结、认同的塑造面临新挑战。相关研究认为,元宇宙在激发个体、社会活力等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诱发历史虚无主义、解构民族历史与文化自信、解构国家政治权威等结构性冲击与风险[22]。统一战线既要覆盖线下、体制内的传统对象,也要更加有效覆盖虚拟世界等新兴空间中的新群体。要加强应对新技术背景下统一战线对量子化个体、新型群体的有效团结问题,实现个体团结与群体团结的有机衔接。要加强对新技术、虚拟空间、元宇宙背景下团结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调研,分析新技术给大团结带来的机遇和风险。要加强统战工作的转型升级,创新开展网上网下联动的统战工作,创新运用数字技术做大做强“朋友圈”,探索构建数字统战形态,提升统战工作现代化水平。建设传统空间与新兴空间统一的全域统战,将进一步使统一战线全面融入社会主义强国的新兴场域。


六、统一战线多维团结形态的中国特质与世界意义


推动并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渴望实现的国家发展目标[23]。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并现代化转化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核心领导与多方参与、坚持主导与统筹兼顾、保持有序与充满活力相统一的文明秩序。这种文明秩序在现代国家建设与治理中融入统一战线理念、制度和方式,在广泛领域实行联结、合作、协商、包容,反对撕裂、对抗、专断、排他,建构了多维团结形态,为实现符合国情的强国建设目标探索了新经验。运用统一战线建构多维团结形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契合大型复杂共同体的整合需求。马克思主义勾勒的未来理想世界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中国共产党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大团结大联合主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进程中以团结促强国复兴。特别是在作为枢纽领域的政治形态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众大联合”理念,形成一个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协同合力、走向全面复兴的崭新政治形态——人民政治。“人民政治最突出的基本特点就是不断在非同质性存在的人民中,寻找共同利益,凝聚政治共识,形成共同的政治目标,结成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统一战线。”[25]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对外关系等系列安排,用制度、理论、政策方式把大团结大联合贯彻到各领域各环节,展现了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和新前景。可以说,当代中国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富含统一战线多维团结的基因、特色和优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是高度粘合的多维团结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坚持大历史观,注重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建设多维团结形态,在更深层次上是关于有效处理文明转型、外部环境变迁中“一”与“多”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多维团结形态所蕴含的理论和实践,不仅具有中国意义,也具有世界意义。它是对存在多样性甚至冲突对抗的现实世界如何实现团结、建设国家政治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律性探讨和实践性解答。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些国家内部出现撕裂、国际关系出现不稳定因素,世界各国乃至人类社会对促进内部团结、外部合作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多维团结形态,从关系调处角度提供了整合多样性、增进一致性的中国方案。这既是中国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意义的显著特色部分,也是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当然使命。“今天中国政治建设和发展,已不是要不要坚持这个政治形态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全面、更深刻地健全和完善这个政治形态;已不是如何在现代世界的政治认知评判体系中维护其合理性和合法性问题,而是如何将其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一种新型形态系统地呈现给世界贡献给人类的问题。”[26]多维团结在人类社会领域同样具有突出价值。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同发展的繁荣之道,体现对话协商的相处之道,努力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27]。这是合作共赢、命运与共、求同存异、协商对话等统一战线理念、思维与方式在国际关系领域的运用。这种新型国际统一战线推动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的代名词,又是很好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口号。”[28]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开创未来。海外有识之士曾经这样评价:“中国很大,如果团结,大就是它的力量;如果不团结,大就是它的负担。”[29]面向强国目标,坚持统一战线、构建多维团结形态,在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协同共进中,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在世界视野、文明秩序和理念思维层次上坚持统一战线、促进多维团结,有利于实现强国复兴与人类进步的共进共赢。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共同体   统一战线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03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年4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