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默: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分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7 次 更新时间:2023-01-28 22:18:02

进入专题: 美国中期选举  

李海默  

  

   一、选举结果及相关选前预测的复盘

   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国会参议院方面民主党较为轻松地守住了多数地位。

   国会众议院方面,相关最新数据显示,众议院2022年中期选举的战果是共和党已拿下221席,过程之中翻转了原为民主党占据的18个席次;民主党已拿下213席,过程之中翻转了原本为共和党所占据的6个席次。整场选举而言,仍有1席未定,位于加州第13选区,共和党候选人领先民主党500多票。从总的得票数来看,共和党方面得到5427万票,占全部票数的50.7%,民主党方面拿到5108万票,占全部票数的47.7%,共和党方面比民主党多出319万张票。2023年无总统选举(总统大选年份投票率会明显冲高),因此不能直接带入进行对比换算,但单从比例值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端倪。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在全体选民票上特朗普拿到了46.9%,拜登拿到了51.3%(当时同期举行的国会众议院选举,民主党共拿到7752万张票,占总选民票数50.8%,共和党拿到7276万张票,占总选民票数47.6%),大致而言,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美国高度政治极化、两党激烈对撞(整体实力不相上下)的基本局面并未有所改变。也就是说,2022和2020局面的最大变化,无非是3%的总选民人数从民主党转向共和党罢了,而这种幅度与规模的转向,远不足以改变美国政治极化,两党尖锐对立、旗鼓相当的整体大势。2020年时大选的结果是,共和党在美国政府三大部门体系中输的只剩下最高法院,拜登的民主党政府可谓获得全面执政,但2022年中期选举之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立法机构变成两党各占一院,拜登的立法议程或多或少将受到阻滞乃至于挑战,拜登虽远不至于彻底跛脚,但共和党确有逐步“回血”的趋势。

   不过,美国媒体和分析界一般认为,此役对于拜登来说,可谓颇有斩获,算是守住了阵脚。这种看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原本诸方普遍预期(尤其是在选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是拜登和民主党会输得更惨一些,甚至有不小的可能会输掉参议院多数地位。

   按照笔者的推测,拜登继续再战2024的可能性是很不小的①。这倒并不是说拜登的表现有多好,而是由以下三点决定的:1,拜登近期的民调基本已进入固化状态,对其执政不满者大约是53%左右,对其执政满意者大约是41%,满意度水平基本与特朗普执政时代的同期呈持平,也就是说,尽管执政效力不彰,大约仍有四成美国人支持他(可资对比的是,按照Five Thirty Eight网站汇总数据,到2022年12月初,美国民众对特朗普的整体好感度是40.2%左右,恶感度是54.9%左右,也就是说特朗普大致也有四成的民调支持度,即使他并不“在其位”);2,拜登本人有极强的权势欲②;3,中期选举这个门槛拜登算是基本跨过了,美国经济也并没有在中期选举之前发生特别大的事变。

   在中期选举进行之前,曾有美国评论人士做了这样的分析:如果共和党方面拿下众议院,但席次只比民主党方面多10席左右,同时民主党成功地守住了参议院,民主党方面的大多数人会认为虽然失败,但失败并不大,失败的是可以接受的,他们会选择回去休养疗伤,以便改日再战,卷土重来③。而实际上,我们看到,共和党尚未能在众议院一举超过民主党10席以上,民主党整体只能说是“小输”。

   复盘选前笔者根据美国各民调机构数据做的相关预测分析,基本还是准确的。在10月20日左右为复旦发展研究院所撰的分析文章中,笔者指出:“10月中旬的FiveThirtyEight综合民调测评显示,拜登执政的不满度大致是在52.3%,满意度大致是在42.6%,综合来看,拜登自其执政满一年之后就基本进入与特朗普同期民调记录大致持平的阶段,间接反映出当前美国政治极化现象的强度和惯性。也就是说,拜登在此次中期选举前面临的美国民意的样态,大致等同于特朗普在2018年中期选举时所面临的美国民意的样态。2018年11月中期选举的战绩是,民主、共和两党各自欢呼‘重大胜利’,民主党时隔8年之后重夺众议院多数党地位,而共和党则巩固了参议院多数党地位(凭藉在关键州印第安纳、得克萨斯及北达科他获胜,共和党仍掌握参议院控制权)。故而,中期选举也较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即各有斩获,各自表述,各自宣称胜利(民主党方面的表现从2022年中期开始略有起色和稍微从低谷转强的迹象)。但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可能,即共和党方面大获全胜,如果那样的话,料将对拜登政府执政地位产生重大撼动”。④现在回看,这个判断基本是准确的。但后来在11月7日左右此文为“观察者网”转载时,笔者根据当时美国动态,又加了一段附录性质的话:“共和党在参议院的走势正越来越强,10月31日FiveThirtyEight最新数据显示,其对参议院中期选举的胜率预测已调整为双方各占50%的机会,并将局势形容为‘激烈胶着’。按照多方数据汇总,最为激烈的五个参议院席位战场将分别位于威斯康星、佐治亚、宾夕法尼亚、内华达和亚利桑那州(CNN的版本说得更窄,去掉了威斯康星州,直接说余下四州之结果将定最终胜负)。不少美国主流媒体都宣称,‘选民对经济、通货膨胀和犯罪现象等议题的普遍不满似已汇为一股洪流’(a torrent of voter discontent over the economy, inflation and crime)。总而言之,今年的参议院中期选举值得高度关注。”这段话现在看起来就显得对共和党选情过于乐观。因此,总结起来的一个教训就是:极端临近选举时的最新民调结果未必太可信,而应更多注重、聚焦于选前较长时段的基本走势和态势。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也许可以把近期的台湾地方选举和美国中期选举联系起来看,在这两场选举中失利的民主党(小败)和民进党(大败),正好是2022年夏季联手策动佩洛西窜访台湾的两大主要政治组织。选举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这样的“玩火”投机行为其实并不能有效为政党加分。

   二、俄乌战争与美国中期选举

   我们要看到,在俄乌战争的国际大背景下,原本共和党的立场是相当不占优势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处于西方舆论基本盘的下风的,但这些因素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共和党的逐渐回血。

   若按照2022年9月底的美国相关民调数据,31%的受访者希望看到俄乌冲突尽快落幕,哪怕这意味着乌克兰可能要失去部分领土,66%的受访者认为应支持乌克兰收复所有被占领土,哪怕这意味着俄乌军事冲突的时间线被继续拉长⑤。另一项出炉于2022年10月的民调显示,81%的受访者将俄罗斯视为敌国,其中受访的83%的民主党人与82%的共和党人都持这样看法。这两个民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美国社会,基本的民意走向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支持泽连斯基,批评普京,以至于有的评论者说,这种看法是今日美国政治极化状态下唯一的政治共识(the only issues with bipartisan consensus)⑥。但,令人惊讶的是,时常有“逆风表态”的共和党(以及美国保守派势力)受波动的程度居然并不大。

   2022年10月间,共和党重要人物麦卡锡曾向媒体直接暗示,若共和党成功拿下众议院,或将反对继续援乌抗俄,很显然,这种表态并未有阻碍共和党拿回众议院。部分共和党人的逻辑是这样的:拜登治下的美国经济本已面临一系列问题,运行的情况并不太理想,通胀的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一些美国人正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方面对美援需索甚大,而美国如果一味答应,就会变成一种予取予求的形势,因此,不能在援乌抗俄问题上轻易地搞一路绿灯,那样搞,最终可是要美国人民自掏腰包来买单的。同时,若俄乌冲突不幸演化为核战争或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是要直接承受冲击的。这样一种论调,在美国国内并非全无市场,如福克斯新闻台著名的保守派主持人Tucker Carlson就曾多次在其节目中诉诸于这种论调。连前总统奥巴马都在群众集会上被个别示威者质疑,示威者们说正是奥巴马政府参与鼓动了2014年乌克兰政权更迭,才最终导致今日濒临核战边缘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论调又是和俄乌战场一线的动态紧密相关的,如果俄乌战场旷日持久,无法了局,形成某种“无底洞”似的困境,那这种论调及其支持者的声浪就有可能在未来日益高涨。

   当然,实际上,这笔账恐怕并不能仅仅简单地这样算,因为,相较于第一线的欧洲而言,美国在俄乌战事上算是受压较小的,同时,俄乌战事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向美接近,从某种意义上会修补特朗普执政时期被破坏的所谓跨大西洋盟友关系。因此,从美国国家利益的整体层面而言,其实援乌抗俄并不见得有多亏,但是,美国国家整体利益并不等于美国选民的个体利益和个体感受。这也就是为什么Tucker Carlson之流的论调会仍有市场,且可能随着俄乌冲突的不断延宕、美国国内经济走势的低迷而变得更有影响力。因此,其实本质上还是那句话,若俄乌冲突不断延宕(现在看来是大概率事件),但美国国内经济的盘子可以稳得住,拜登政权面临的问题就相对小一些,但若美国国内经济也出现显着的衰退趋势,拜登政府就必然会面临雪上加霜的大麻烦。

   我们需要看到,即使在美国民主党内部,对于俄乌战事的态度也并不是完全的铁板一块。2022年10月,前夏威夷州联邦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宣布退出民主党,她公开谴责民主党是“战争贩子的精英主义阴谋集团”(elitist cabal of warmongers),还呼吁其他“有常识、有独立思想的民主党人”和她一起退党⑦。加巴德本人立场接近保守派,但有趣的是,一些号称“进步主义范式的社会主义者”(progressive Socialists )的坚定左翼人士也赞同加巴德的做法,因为他们的一大恒定核心诉求是反战,在他们看来,拜登政权现在是走到了“反战”的对立面。

   对于美国当前的情况,英国学者Michael Cox 做了很精准的分析。从总体层面看,多数美国民众虽在道义立场上支持乌克兰,但主观并不希望美国卷入乌克兰战争太深,他们希望未来能有某种政治解决。如果乌克兰战争被不断拉长,但美国国内经济和物价水平都还维持正常运转,那么拜登政府面临的问题就会小很多。如果乌克兰战事持续进行,而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转趋恶化,那样就会有很多人开始责备拜登内外政策失败⑧。

   三、特朗普并未政治死亡

   此番中期选举之后,一个普遍的解读是特朗普会在共和党中逐渐趋于失势,因为共和党若想赢,就需要摆脱特朗普的影响。有分析人士警告民主党未来可能要面临的潜在风险时是这样说的:佐治亚州和俄亥俄州的州长选举显示,只要是特朗普以外的共和党右翼政客,随便谁来,都有可能获得中间温和派选民的支持(a right-wing Republican could win moderate voters in 2024 merely by not being Trump)⑨。这是一种很值得玩味的表述(即便它的主旨是警示民主党而非共和党),因为它暗示着,如果是特朗普本人出来选,共和党多半会完蛋。

从选后民调的结果上看,也非常值得玩味。有民调显示,2022年8月,约60%的民主党支持者在接受民调访问时,表示他们相信拜登能够选赢2024,中期选举后这个数字上升到71%。选前,约82%的共和党支持者在接受民调访问时表示他们相信特朗普能够赢得2024大选,中期选举后这个数字下降了7个百分点,掉到了75%⑩。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数值仍是略高于拜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中期选举的结果毫无疑问对拜登是加分,对特朗普是减分,但加减的力度都并不足以改变两人争持互搏的基本态势,(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专题: 美国中期选举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40346.html

1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