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843 次 更新时间:2011-05-09 11:58

进入专题: 发展  

俞可平 (进入专栏)  

【阅读背景】:近几年来,党中央一直强调要与时俱进,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各种错误观点, 准确阐述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为此,《理论动态》记者殷真、刘荣荣采访了中共中央编译局俞可平教授。

记者:近几年来党中央一直强调要与时俱进,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各种错误观点。最近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又强调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要立足新的实践,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工作,准确阐述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在您看来,党中央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一问题?

俞:主要原因无非是想强调说明以下三层意思:第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指导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性意识形态;第二,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实践和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第三,在思想理论界确实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合教条式的理解,进一步解放思想仍然是全党的重要任务。简单地说,就是要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新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记者:说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直说,对马克思主义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在谈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时,又总是说,我们要坚持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个别结论,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那么,在您看来,马克思主义中永恒不变的、我们必须永远坚持的究竟是什么?您能否用最简要的话来谈谈这个问题?

俞:这是一个看似十分简单,但实际上却极难回答的问题。我们总是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和个别言论可能随着现实的变化而不再适用,但其基本原理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然后,我们常常开列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二三”。其实,仔细研究和比较后就会发现,我们开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这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这里,我想换一种角度来谈这一问题。我想说的是,如果要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永恒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记者:这倒确实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那什么是您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俞: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或根本命题,就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常常说,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推翻一起剥削人和压迫人的社会制度,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本身又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实现“一切人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实际上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最早做出类似概括的是恩格斯。他晚年有记者问他,你认为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信条是什么?恩格斯回答说,是《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提出,共产主义是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再次强调,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怎样重读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记者:您能否更详细地谈谈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最高命题?

俞: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命题对我们的意义。

第一个方面,从这一命题本身的意义来看,应包含三层意思。其一,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全人类的解放”,是“每一个人的发展”。 马克思说:“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 所以,它不允许存在一种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而保障少数人特权的社会制度,它所期望建立的社会主义新社会是一种维护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制度。其二,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存在于社会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个人是发展的主体。这种“自由发展”要求人的个性、人格、创造性和独立性最大限度地“不受阻碍地发展”。其三,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也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同时还是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

第二个方面,从这一命题的社会政治意义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共产党人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就是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保障,就是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价值和最高命题。衡量一种理论和实践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必须看这种理论和实践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价值和最高命题。

记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您所概括的上述马克思主义根本命题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俞: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命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崇高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了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目标,马克思主义发展起了一套分析和认识世界的完整理论和科学方法,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背后的,是这样一种科学精神:对任何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辨证地、历史地加以看待,而不是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条和书本。

这一崇高目标, 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宽广的胸怀: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胸怀还体现在对待人类文明成果的态度上。它善于吸取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包括人类社会先进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它本身就是在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优秀文明的结晶。

二、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什么关系

记者:当前,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依然有很大影响,马克思本人还被英国广播电台(BBC)的听众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这种情况与上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有什么样的关系?

俞: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以经久不衰,之所以成为人类进步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源泉,根本原因在于它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全世界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决不仅限于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事实上它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里尔市的一份关于该城的简介上有这样一段话:特里尔人有两件事特别引以为豪,一是,特里尔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是罗马帝国的重要都城,并因此被誉为“欧洲历史的博物馆”;另一件事是,特里尔出了一个名叫马克思的伟人,他在特里尔长大后走出特里尔去改造世界,整个世界确实也因他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记者: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与我们通常提及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俞:我们通常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般地说,这当然是对的。但问题是,我们所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哪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呢?我以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争取自由、民主、平等、尊严和福利,就是解放全人类,就是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讲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首先就要讲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就必须坚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

三、科学发展规与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有内在联系吗

记者:十六大以后,党中央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最近又提出“科学发展规”。您觉得党中央的这些重大举措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俞:“以人为本” ,就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和权利,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题中之义。“以人为本”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同一命题的不同表述,其实质是完全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和谐,要求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协调发展。可见,科学的发展观,也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逻辑要求。

在强调人的价值、权利和意义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上的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根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充分吸取了历史上人道主义的一切合理因素,它本身就是一种彻底的合充分发展的人道主义。 它与历史上其他人道主义的实质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地谈论人的价值、个性和尊严,它力图通过活生生的实践去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创造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真正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多年来,我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开放,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极大地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经过2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和创新探索,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高,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人民生活获得了巨大改善,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平的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所有这一切,都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最现实的基础,因而是从根本上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

( 录自俞可平所著《民主是个好东西》一书第一篇 )

( 原载2004年5月10日《理论动态》)

进入 俞可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发展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56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