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宪春:改革GDP核算方法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206 次 更新时间:2022-03-09 15:09

进入专题: GDP   高质量发展  

许宪春  


摘要:自从建立GDP核算制度以来,国家统计局对GDP核算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与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GDP核算方法还存在一些差距;同时,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不断产生新情况,经济分析和管理不断产生新需求,中国GDP核算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对GDP核算方法的一系列重要改革进行阐述分析,包括计算机软件支出、研究与开发支出、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季度GDP和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改革;对GDP核算方法的进一步改革进行探讨,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行研制自己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支出、数据库支出、数据支出以及互联网提供的免费或价格低廉的服务、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等核算方法改革,对政府统计部门进行相应的改革提供参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国家统计局自成立以来在中国政府统计的建立、改革和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经验,这些成绩和经验也需要进行全面总结,以利于推动中国政府统计进一步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本文对中国GDP核算方法的一系列重要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季度GDP核算方法的改革和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改革进行阐述,对GDP核算方法的进一步改革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促进中国GDP核算方法的不断完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宏观经济决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1985年引入联合国组织制定的《国民账户体系(SNA)》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建立了GDP核算制度,1993年取代《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的核心指标国民收入,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GDP从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反映了经济运行情况,因而在宏观经济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从建立GDP核算制度以来,国家统计局对GDP核算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不断提高GDP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国际可比性。但是,与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GDP核算方法还存在一些差距。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不断产生新情况,经济分析和管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中国GDP核算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一、GDP核算方法改革的历史梳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分析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SNA进行过两次大的修订,分别形成1993年SNA和2008年SNA。为了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经济分析和管理的需求,反映国际标准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对GDP核算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计算机软件支出核算方法的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软件作为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GDP核算中,与计算机硬件同时购买的计算机软件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而单独购买的计算机软件支出由于缺乏资料来源,没有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没有反映出计算机软件在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的处理方法不一致。

2004年我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年度,国家统计局根据1993年SNA的建议,对计算机软件支出核算方法进行了改革,将从市场上购买的计算机软件支出从中间投入调整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07)。这项改革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大计算机软件的投入力度,推动计算机软件在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核算方法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是经济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资源环境红利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和资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的重要手段,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研究与开发是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有效措施。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 “改进和完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2016年,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好地反映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推动GDP核算与新的国际标准接轨,国家统计局根据2008年SNA的建议,对研发支出核算方法进行了改革,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投入,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

这项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从而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使之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驱动作用。

(三)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核算方法的改革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方式提供的金融服务。对于这种服务,金融机构不是向存款人和借款人直接收取服务费用,而是通过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的方式间接地收取服务费用。1993年SNA采用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的方式核算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价值,2008年SNA改为采用参考利率的方式核算相应的服务价值。2008年,国家统计局对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价值核算方法进行改革,采用了2008年SNA建议的方法。这项改革更好地反映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了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和数据的国际可比性。

(四)季度GDP核算方法的改革

1992年,中国建立了季度GDP核算制度。当时采取的是累积的核算方法。季度GDP核算比年度GDP核算能够更加及时地反映经济的短期运行状况,在经济形势分析和经济政策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一季度GDP增长速度由上年同期的10.1%迅速回落到7.3%,国家及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随着经济形势的迅速变化,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形势分析和经济政策制定对季度GDP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也为了提高季度GDP核算的国际可比性,2015年,国家统计局对季度GDP核算方法进行了改革,将累计方法改为分季方法。与累计方法相比,分季方法核算的GDP数据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当季的经济活动,能够更灵敏地捕捉经济的短期波动信息,从而为经济形势分析和经济政策制定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

(五)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改革

自从1985年建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中国一直采取分级核算方式,即国家统计局核算国家GDP,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核算本地区生产总值。

随着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和中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分级核算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突出表现为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与国家GDP数据不衔接,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长期高于国家GDP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生产总值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这是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增强政府统计公信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统计局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实施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核算主体。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领导和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参与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二是完善核算机制。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工作,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制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制定和规范统一核算工作流程。三是规范数据公布。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公布或授权各地区统计局公布本地区数据。这项改革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家GDP数据之间的基本衔接,提高了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质量,对于地区与全国规划目标的衔接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GDP核算方法进一步改革探讨

如前所述,与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GDP核算方法还存在一些差距;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情况。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产生的新情况,满足经济分析和管理产生的新需求,更好地实施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GDP核算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GDP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国际可比性。

(一)计算机软件支出核算方法的进一步改革

计算机软件是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中知识产权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出应当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从第一次经济普查开始,中国GDP核算已经将从市场上购买的计算机软件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但是由于缺乏资料来源的支撑,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行研制自己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的支出还没有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计算机软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实施国际标准,进一步提高中国GDP核算方法和数据的国际可比性,需要针对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行研制自己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支出研究建立统计调查制度,对计算机软件支出核算方法作进一步改革。

(二)数据库支出核算方法的改革

数据库是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中知识产权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出应当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由于数据库的范围和核算方法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统计调查制度的建立还存在困难,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核算方法和资料来源的支撑,中国GDP核算还没有将数据库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

为了客观地反映数据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实施国际标准,进一步提高中国GDP核算方法和数据的国际可比性,需要对数据库的范围、资料来源和核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条件成熟时逐步将数据库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

(三)数据支出核算方法的改革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和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从而促进了数据的迅速积累,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GDP核算中如何对数据支出进行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尚未破解的国际性难题。

中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政府治理和居民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数据支出核算方法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并强调形成其收入分配机制。要探索数据资产的统计范围、基本特征、基本分类、资料来源和估价方法,为数据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应的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互联网提供的免费或价格低廉服务的核算方法的改革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盈利模式不断创新,许多互联网企业通过向居民提供大量的免费或者价格低廉的服务来吸引客户,通过广告、游戏等方式实现盈利。这种新型的盈利模式改变了传统企业直接利用产品销售收入弥补自身生产经营成本的盈利机制,使得免费或者价格低廉的服务的生产性隐藏在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架构中,现有GDP核算未能将其充分反映出来,从而出现低估。

要结合我国互联网新型盈利模式的发展实践,探讨免费服务的范围、类型与特征、资料来源和估价方法,特别是探索运用大数据估算互联网提供的免费或者价格低廉的服务价值,使得这些服务的生产和使用在GDP中得到客观反映。

(五)改进价格指数编制方法,完善不变价GDP核算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大幅提升,但是价格却不断下降。产品质量变化属于物量变化范畴,产品质量提升对应的价格变化不应反映在价格指数中。由于目前在有关价格指数编制中未剔除由质量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动,从而导致相应的价格指数存在高估。

我国不变价GDP核算以价格指数缩减法为主,有关价格指数编制中未剔除由质量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动所导致的高估,会导致不变价GDP,进而实际经济增长率被低估。需要改进价格指数编制方法,将质量变化因素从价格指数中剥离出来,还原真实价格变化水平,进而完善不变价GDP核算方法,保证实际经济增长率客观地反映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

(六)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核算方法的改革

自有住房与租赁住房的比率,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之间都是不同的。不对自有住房服务价值进行核算,住房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就会失去意义。

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有两种基本核算方法:一是租金法,即按市场上相同类型、相同大小、相同质量和相似地理位置的住房租金核算。这种方法适用于存在规范的住房租赁市场的国家。二是成本法,即按居民自有住房服务的成本核算。其中的成本一般包括居民自有住房的维护修理费、物业管理费和固定资产折旧。这种方法适用于住房租赁市场不规范的国家。

中国现行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核算采用成本法,即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 = 维护修理费 + 物业管理费 + 固定资产折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需求迅速增长,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和房租迅速上升,成本法导致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被低估。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的低估导致房地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的低估。

目前,中国城镇房屋租赁市场逐渐成熟,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核算方法进行改革,引进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租金法核算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从而有利于客观反映房地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进而有利于客观地反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和居民消费率。

国家统计局利用住户抽样调查取得的房屋租金、住房面积等数据以及人口统计数据,试算了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引进市场租金法,改革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核算方法的条件逐渐成熟。因此,这项改革应当尽快实施。

三、结语

经济在不断发展,反映经济运行情况重要指标GDP的核算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

自从建立GDP核算制度以来,国家统计局根据经济迅速发展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经济分析和管理不断产生的新需求以及国际标准的新建议,对GDP核算方法不断进行改革。这些核算方法的改革提高了中国GDP核算的科学性和国际可比性。总结这些核算方法的改革,对于使用中国GDP数据分析经济形势和制定经济政策的学者和官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针对与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及经济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情况,经济分析和管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本文对中国GDP核算方法的进一步改革进行了相关探讨。这些探讨对政府统计部门进行相应的改革完善具有参考价值,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许宪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2期


    进入专题: GDP   高质量发展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计量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92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