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力:迟到的祭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50 次 更新时间:2023-07-11 16:11

进入专题: 孙铭  

马晓力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谨以此书祭奠曾参加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的,我们的伯外公孙谏声和外公孙树声。明年适逢母亲孙铭的百年诞辰,出此书,也意在缅怀我们深爱的母亲。母亲曾说过,外公孙树声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滦州起义,为其兄弟俩家子女分别起名为:孙纪严(孙谏声之长女,严,即为父亲意)、孙纪滦(为孙谏声遗腹子)、孙纪州(孙树声之长子)、孙纪芳(孙树声之长女,参加革命后改名为:孙铭,我的母亲)、孙纪芬(孙树声之次女)、孙纪伯(孙树声之次子)其意在:纪念滦州起义,伯父芬芳。足见前辈对滦州起义和烈士壮举,刻骨铭心,希冀辈辈相传,永世不忘。

印象中母亲很少讲述她的家世。1936年10月,母亲孙铭14岁时在西安上中学时加入了民族解放先锋队,接受先进思想,参加西下救亡宣传活动,之后她逃离了封建家庭,毅然投身革命。1937年2月,母亲孙铭奔赴延安入红军军政大学,同年9月入党,成为抗战时期从大后方为报效中华、拯救民族危亡,投奔延安的第一批进步青年中的一员。她说自己是上了“红军大学”,有幸沾了老红军边儿的“红小鬼”。一直以来,我认为母亲从小就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家庭身世也极简单。可不曾料想,我们家竟与辛亥革命有关系。初知此事,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妹妹一时兴起自学编剧,写冯玉祥剧本时,无意中发现有个叫孙谏声的人。他早期是冯玉祥的义兄、领路人,曾送给冯两本书:《嘉定屠城记》和《扬州十日记》,以破除冯的忠君思想,启发他反对清王朝帝制,投身革命,参加铁血会、同盟会,促其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我妹妹因为知道了孙谏声是诸城人,与我妈是同乡,于是不揣好奇地问母亲是否知道孙谏声。母亲居然十分淡然地说:他是我大伯,也就是你们的伯外公。母亲的话让我们这些子女瞠目结舌。那时我们才知道,我家居然也有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若是在“文革"前就知晓有这层关系,该是多么令人恐惧的事情。我不由得想起,1974年我从牧区被招回北京当老师时,当地知青办的一位干事居然让我们看自己的档案,并说核对后寄到接收我们的单位。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自己的档案。刚翻开档案,即看到我母亲出身:大资本家、大地主,大军阀。这三个豁然醒目的“大"字射入我的眼睛,一下子把我吓懵了,赶紧合上档案,再也不敢看第二眼。为此,我后悔了很久,我的档案里到底还有什么东西?再也无法得知。后来,母亲跟我们讲道,她的父母亲过世早,有些事也是听父辈挚友郭叔(郭叔蕃,辛亥革命老人)等人讲述的。她说道父辈们早期也是在上学期间,受过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反对封建帝制,读书报国,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谈及此,我父亲马文瑞也回忆说,他早年在学校读书时,深感当时社会之腐朽,读了三民主义的书,也参加过国民党,而后又读了大量马列主义的书,接受了更高的社会发展观念,加入了共青团(1926年),之后又在上“绥师”期间(1928年秋)转为共产党员,这在他后来的回忆录里有所记述。我父亲还有一段特别的工作经历是在1936年7月间,中央在陕北省委会议上部署了争取东北军的工作,要求派出精干且有知识的同志到东北军内部去进行工作。受周恩来和叶剑英的指派,我父亲负责到安塞、延安等地的东北军中做工作。他曾与延安城内的国军东北军王以哲部117师684团的一位中校团长沟通。两人秉烛夜谈,互表诚意。这位团长听我父亲讲了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意义;讲中国人只有团结一致,实现全面抗战,才能驱除日寇,收复失地的道理;讲明共产党和红军充分相信东北军是不愿为内战卖命而有爱国之心的。这位团长表示基本理解和接受我父亲的观点,但他还有所疑虑地说,停战、合作抗日我赞成,只是你们毛委员长敬奉些外国人,我想不大通。他说的外国人自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我父亲说,他们是外国人中的好人,他们的主义是真理,对我们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能起到好作用。紧接着他又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例解释说,你大概信奉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最初参考的也是外国人的东西。早年的美国总统林肯就提出过:民有、民治、民享,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是从林肯的三民思想中受到启发而形成的。可见,我父亲少年时是读过三民主义书刊的,方能讲清道理,争取国民党军官信服,并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在东北军中不失时机地秘密发展了一些共产党员,对东北军的争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在陕北地区形成一个局部的统战区,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对以后的西安事变的发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积极促进作用。1936年初冬,父亲又被派到西北军中做争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父亲做统战工作之娴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少时在学校曾经接受过三民主义教育,对国民党早期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同。早期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毕竟不无相通之处。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也是与共产党的主张相通的。在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初始阶段,并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那个大历史时期,很多爱国热血青年在民族存亡之际,为民族复兴而奔走呼号,剑走天涯,亦有所作为、有所抱负,彰显出大丈夫以身报国之志。在探寻救国的路上,涌现了无数壮士豪杰、仁人志士,我们的伯外公孙谏声和外公孙树声也当在其列。

我们的外伯公孙谏声,字鼎臣,清光绪九年(1883)二月生于山东诸城。其父为晚清秀才。孙谏声出生时家境小康,早年丧父后,家境渐衰败。自幼与母亲胡氏和胞弟孙树声相依生活。孙谏声天资聪慧,勤于劳作,性格坚韧,亦乐善好施,以孝顺侍奉母亲深得邻里赞誉。孙谏声自幼就读私塾,工诗善文,十一二岁已粗通四书五经,后著有诗一卷、《鉴我轩杂记》若干卷。他负志远大,肯思考钻研,接触到一些晚清新学书籍,自学新知识。庚子之役,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孙谏声闻之大愤,弃文就武,入山东武备学堂。他广联声气,奖掖后进,革命始基,即植于是。后与丁开嶂等在营口成立铁血会,受胡鄂公影响参加同盟会、共和会。在胡鄂公等带领下共策成立北方革命之津军司令部,被举为津军总司令。后参与策划滦州起义,为滦州起义五人指挥之一的军务部长兼理财部长。赴滦前夕,慷慨激昂,吟诗颂歌,竟夜未眠。民国元年一月二日滦州举义,孙谏声奋勇力战,杀敌十数人,及至弹尽力竭,创伤遍体,始殉于难。清军嫉其勇,竟于死后剖孙谏声腹,解其体,将其头颅悬于城门示众,残酷至极。就义时年仅28岁。(孙谏声生平简介原自胡鄂公著《辛亥革命北方烈士列传》节选)

我们的外公孙树声随兄从军,参加武学研究会、山东同乡会,暗中联络铁血会等反清组织。胡鄂公、孙谏声等在津筹策北方各地起义,孙树声乃近其左右协助。滦州起义失败后,1912年1月29日,孙树声参加了革命党组织的天津起义,任第六路司令,并带领敢死队120余人与敌拼死血战一夜。

滦州起义失败后,孙树声只身前往滦州,收殓孙谏声遗体,暂停灵柩于郊外。1912年3月,孙树声赶往辽东,拜见身怀六甲的大嫂范氏,并携孙谏声幼女同往滦州起灵,扶兄之灵柩,归葬山东故里。途经天津,革命党人组织万人公祭;沿途各站均有隆重祭奠;月余至诸城,全城公祭。

1913年春,孙树声赴烟台,会同郭鸣周,郭叔蕃等做辛亥北方起义伤亡将士的善后工作。后转道北京,入十六混成旅石敬亭部,随军转战。1923年入胡景翼部,任副官,参加了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的“北京政变";又入陕西靖国军,因其才干深得于右任信任,充总司令部副官,参加了1926年的西安解围之战。后任陕西省督军公署副官长,授准将衔。

困惑于军阀连年征战,孙树声于1932年弃武从商,在西安经营布、盐、米、药材、木材,并开设银号、车马号等;曾被举为西安商会会长,及直、奉山东同乡会会长。1935年,在西安病逝,享年45岁。

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也竟是那么艰难、那么悲壮,那么正义凛然、浩气当歌,那么需要勇气、信念和牺牲精神!他们可以为刻骨铭心的信仰和主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以身家性命相许革命;可以两次变卖家产捐助革命;可以奋不顾身奔赴沙场,临行前慷慨悲歌,义无反顾,九死而不悔!此等早期反对封建统治,为振兴民国而战的革命精神也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但是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只知有晋,不知有魏,认为只有共产党仁人志士为信仰肝脑涂地,不了解其他党派亦有为信仰而粉身碎骨者。所以教育单一、文化单一,历史知识的局限、浅薄和无知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同辈人的集体缺憾。也在相当时期和一定程度上造成我们不能全面、客观和从整体上认清历史面貌,缺乏对历史进程及事件的系统科学分析,也难以形成推动民主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政治智慧。

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母亲从西安给我来电话,要我在统战部帮助落实她大伯家辛亥革命烈士遗孤政策。从母亲那里知道“文革"前,孙谏声遗孤一直享受辛亥革命烈士遗属抚恤金待遇。“文革”中将他们全家扫地出门,从诸城城关镇轰至乡下,流离失所。我通过统战部信访办和落实政策办向诸城县委统战部发了文,转去他们的申诉,但始终不知下文。一个时期的历史偏见会造成诸多无法弥补的历史过失。相信我们和后人如能更广泛地学习历史知识,用更成熟、客观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方能深谙中华民族“中”“和”之智,格物国泰民安之道。

追昔抚今,在编写此书过程中,也引发我们对近代中华民族历史新的思考,……何以承前启后?!两岸和平统一,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继往开来,匹夫有责!

2021年10月10日



    进入专题: 孙铭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898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