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现象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62 次 更新时间:2021-07-01 18:23

进入专题: 海滩   大海  

吴万伟  


查德·英格兰德 著 吴万伟 译


本文从哲学上分析人们的海滩游玩体验。

在海滩游玩,我们沐浴在阳光下,在冲浪中嬉闹,在波涛中游泳——仅仅提若干可能进行的活动。除了做些事之外,仅仅呆在沙滩就已经感到激动人心了。为什么?大海与陆地汇合之地究竟有什么令人痴迷的吸引力呢?

与我们家庭内部装饰的整洁封闭或郊区和都市的风景相反,大海一望无际,浩瀚无边,与我们的距离可以一直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我们完全被这个场景淹没和吞噬了。突然之间,我们一下子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人啊。我们在此似乎面对面遭遇了无限性。但是,人类瞥见无限性的瞬间实际上是最清晰地展现出我们的有限性。我们遭遇到的正是阐明自己生存体验边界的严酷定义。

在大海和蓝天交汇之处清晰穿过我们视野的是地平线——这是我们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最直接和最真实的界限。通常,地平线被树木或建筑物或高山或低丘挡住了的。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空气和光线什么都没有。在浩瀚的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我们有了清晰的开放性和空旷意识,但它是有边界的开放性和划定边界的空旷。我们能登上一艘快艇朝着地平线旅行,但是,即使陆地在我们身后隐退得越来越远,地平线将仍然坚定地一直呆的那里,并没有离我们更近一海里。当然,我们能够冒险一直往前走直到遭遇对面海岸。但是,地平线认识仍然是地平线认识,即使位于地平线的地方一直在变动——树木和山峰遮挡了开阔的天空。


海边美景,保罗格列高利(Paul Gregory)作


但是,因为地平线就在岸边,我们开始看到平常很少看到的东西——日出和日落,这确定无疑是一天的开头和结尾。落日让我们感到高兴,不仅因为美丽的、迷人的色彩和移动,而且因为我们看见的美景所隐含的意义: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有限日子的自然标志。天空那边太阳的当前位置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完全对应了我们生存体验的短暂性。生存体验的完整空间概念也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与我们的身体相对应。我们在海边看见的正是人们在此时此地所看见事物的样子,当我们在海岸边遭遇地平线时,见识的就是此地的这里性(hereness)和此刻的现在性(nowness)。

在海边如此精彩呈现出来的时间和空间地平线也说明了在我们通常的都市或者郊区环境中生活中展开的更多步行者体验。实际上,每个体验都涉及到空间和时间地平线。我们听的歌曲有歌词有旋律出现在眼前,它们超越我们当前意识的地平线。朋友的话语一句句来到我们耳边,朋友的思想缓慢出现在我们眼前。随着每个乐谱或话语升起,其他乐谱和话语降落,全靠我们的记忆保留下来。

普通物品同样涉及体验的地平线。比如在和朋友一起吃饭时,在每一道新鱼端上桌时,在每次咀嚼时口味的流淌,包括尝第一口的新鲜,中间的新奇不断以及吃饭结束之后久久萦绕的快乐滋味。而且,还有更加高雅的运动,正餐前的开胃食品( the hors d‘oeuvre)之后是主菜 (the entrée),主菜过后最终上水果沙拉,餐桌上的对话则从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甚至非动态元素也涉及到探索的地平线,比如餐桌上有转到你面前的菜,也有不在眼前的菜,而你自己的移动会改变体验的内容——眼前的菜到了对面,对面的菜到了你眼前,但是并没有改变存在体验边界的事实。

当然,海边是动态变化之地,海浪一波一波前进、冲击和后退,震耳欲聋,经久不息。海浪的惊人威力既诱人又吓人。运动既吸引我们又让我们感受到威胁:如果你敢,就来和我一起玩吧?就像冲浪者和趴板(卧式小型冲浪板)冲浪者都知道的那样,这里的确有享受的快感。游泳到涌浪里去的快感,朝着不断上升的海浪奋力滑行,幸运的话还会感受到波浪的狂野威力载着你上下翻飞,快乐地冲向岸边的惊险和刺激。

结果,有些波浪给我们最温柔的或最刺激的旅行;有些波浪则可能将我们掀翻在地,在它的狂怒中把我们摔得粉碎。但每个波浪都出现在体验的地平线之外,我们预测到它,并跟随它上下翻飞。在海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瞥见自身生存体验的地平线,在海边的每个体验,包括每次冲浪体验。大海的浩瀚无边是人类体验有限性的标志。我认为,这是海边吸引力的一部分。啊,人啊,总是对你的有限性光荣惊奇不已。


作者简介:

查德·英格兰德(Chad Engelland),达拉斯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2020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现象学》一书。

译自:Phenomenology At The Beach by Chad Engelland

https://philosophynow.org/issues/144/Phenomenology_At_The_Beach


    进入专题: 海滩   大海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最新来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726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