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长洪:夺取抗疫与发展双胜利的思想保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41 次 更新时间:2020-06-03 10:27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经济发展  

裴长洪 (进入专栏)  

2020年5月21日,全国两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以来的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是今年实现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思想保障。

第一,深刻认识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意义。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全国两会的特殊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标志着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此次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的抗疫斗争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再次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并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其次,标志着2020年中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转入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新阶段。当前,尽管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疫情快速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巨大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剧烈动荡,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从国内形势看,由于产业链供应链不通畅,需求下降导致经济循环受阻,消费投资受到明显制约;行业企业运行困难较多,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停产关闭的危险;受疫情影响,各级财政防控支出增加,税收收入减少,一些地方财政运转困难;就业问题突出,稳岗稳就业难度加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明显攀升。尽管我们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但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是阶段性的、总体可控的,改变不了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政策工具多的特征以及经济长期平稳向好的基本面。

再次,标志着中央政府关于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已经确定,政策谋划和保障措施已经成熟定型,工作部署即将展开。值此2020年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提出什么样的总体要求、确定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制定什么样的政策、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不仅全国人民翘首企盼,而且在国际社会也备受瞩目。因此,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由2003年的4%上升至2019年的16%,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更将显著高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在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治理信心不足等各种因素压力叠加情况下,中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将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希望。

第二,深刻把握“六稳”“六保”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导向。“六稳”“六保”是对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取向最简明、最集中的概括,赋予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新的含义和内容。它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紧扣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因此,我们应当深入领会它的精神实质。

首先,在“六稳”“六保”的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中,应当紧紧抓住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的最主要矛盾。“六稳”是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并成为指导2019年经济工作的成功经验。今年,我们要通过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达到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从指导思想上看,就业和民生关乎我们如何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实际生活中看,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满足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的就业要求,不仅将拉动消费和投资,保住市场主体和经济基本盘,而且能够稳定基本民生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经济增速目标,但明确提出了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的具体目标。这是首次把就业目标提到首要地位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其用意是,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同时,不提经济增长目标,决不是不要经济增长支撑。

其次,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薄弱的短板,是所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最突出的“木桶效应”环节。抓住脱贫攻坚战的“牛鼻子”,不仅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的需要,而且与改善就业民生、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收入这一系列国民经济发展目标都有密切联系,都可以有效衔接,是一项纲举目张的重要举措。

再次,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下降幅度空前。2020年3月27日,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今年外国直接投资将同比下降30%—40%;4月初,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将下降13%—32%;5月13日,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贸易额将比第一季度下降27%。在国际经贸环境和规则均面临严峻挑战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应继续坚定走扩大内需的路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海外市场。今天的中国经济,早已经摆脱了20世纪90年代对外需过度依赖的状态,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有现实的经验可循,也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巨大回旋空间。

第三,深入理解增强需求调控力度和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尽早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我们有必要加大需求调控的力度。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财政赤字规模同比增加1万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加对企业的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其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金融对企业的支持,实行企业贷款协商延期、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银行合理让利等。其三,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主要用于地方政府安排的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发生改变,高质量发展仍然是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四个“坚持”,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特别关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是实现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内容。我们应当利用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重视高、大、上的产业和企业,也需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应当善于在危机中发现机遇,在网络信息技术普及运用的条件下,利用企业形态和就业形态的改变,进一步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路径、新形式,使高质量发展融入草根经济,打造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进入 裴长洪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经济发展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157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