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章 黄茂兴: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况与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47 次 更新时间:2020-04-28 10:12

进入专题: 国家治理   现代化  

陈金章   黄茂兴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完备程度和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顶层设计、全面谋划、整体推动,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上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实践表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逐渐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保证。


获得积极成效

开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既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的集中体现。进入新时代,中国从战略高度谋划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分两个阶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全面部署,从而在整体上制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擘画国家治理现代化蓝图的同时,中国也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这将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道路提供重要启示。

树立了全球政党治理的中国标杆。在现代国家中,政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织力量,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唯有强化自身治理,才能担负起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方面多向发力,极大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迅速阻止了病毒蔓延,显示了强大的组织力量、罕见的中国速度和巨大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在政党治理方面的策略、举措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全球范围树立了政党治理的中国标杆。

形成了政府治理的中国模式。政府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其管理体系是否科学、管理效能是否高效始终是检验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这一目标指引下,中国政府坚持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深化经济体制、财税等方面的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致力于打造“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以简政放权为导向,大力推进政府机构和“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为全社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总体而言,相较于前工业社会采用的“统治型治理”以及工业社会采用的“管理型治理”模式,中国政府在后工业时代进行“服务型治理”的探索与实践,无疑更加契合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潮流。

创造了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中国对社会治理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实践探索在不断推进。近年来,中国从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等不同维度入手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在治理理念方面,逐步从社会管控、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尽管从管理到治理只有一字之差,但这标志着中国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飞跃。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先后构建了公共服务体系、城乡社区管理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应急管理和国家安全体系等,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在社会体制方面,逐步从国家一元管理向多元社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转变,构建起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社会、市场、公众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国社会治理的经验表明,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多元共治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格局。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但相较于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还存在着不足,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国家治理体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些制度和体制机制尚不成熟、尚未定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的顶层设计不够健全,政府治理、公司治理和社会组织治理的协作机制不够完善,舆情引导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调配运作和营商环境治理特别是复工阶段还需优化等问题。二是治理能力亟待提升。主要表现为一些管理者法治思维缺失,服务意识不足,仍然存在官本位思想和特权观念。基层治理能力水准不高,部分管理者工作创新能力较弱、主动协调能力较低、问题处置能力不足等。三是国内外的风险挑战加大,对国家治理提出新的考验。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复苏与增长动力不足,逆全球化趋势和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势力抬头;从国内情况看,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以及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三化”叠加,这些都给国家治理带来极大挑战和新的考验,一旦治理策略失误或应对不力,都将给党和国家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国家治理现代化前景光明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道远。但有新中国70多年治理现代化探索奠定的坚实基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国家治理现代化前景光明,“中国之治”盛况可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还应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发力。

一是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要在当前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同时推动新建立的制度和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促使各个层面发生深刻的“化学反应”。二是推动国家治理的民主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保障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不断维护和拓展公民权利。三是推动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要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上下功夫,努力让法治真正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四是推动治理的高效化。治理效能是检验一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绩效的重要标准。要建立简约高效的行政和基层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并维护社会稳定。五是推动治理的协调化。组织协调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要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使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六是要在国际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继续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等,在参加全球治理中增强规则制定、议程设置、舆论宣传等能力,提升中国治理的国际话语权,同时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师范大学委员会党校;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进入专题: 国家治理   现代化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107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