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以生态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0 次 更新时间:2018-11-12 15:10

进入专题: 生态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  

潘岳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明形态。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出发点,以资本的无限扩张为手段,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马克思主义用自然辩证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一个生态和谐的社会。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最高理想,重构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存在关系,是实现环境治理与社会正义的有效途径。因此,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生态问题的根本解决。

中华传统文化以“和合”为旨归,把天、地、人作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并将此思维方式推广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无限责任伦理”观。如今,中国宜居土地虽然只有300万平方公里,却养活着十几亿人,中华文明依靠什么延续千年而从不中断?答案正是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释家的“众生平等”相结合的中国生态伦理观,正是充分体现生态伦理的历朝环保律令,正是平衡、节制、有序、内敛的生产生活智慧。我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应积极促进传统生态伦理观实现现代化转型。

上世纪中叶,过度工业化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空前紧张,一些发达国家连续出现大规模的环境危机,引发了整个西方世界对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反思。60年代,《寂静的春天》在全世界引起了关于发展观念的争论。70年代,罗马俱乐部明确提出“合理持久的均衡发展”这一倡议。80年代,联合国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90年代,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2000年,联合国《千年宣言》将“可持续”列入全球发展核心议程。在当今西方,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党派,都在改革传统的政治经济制度,都在以生态工业文明修正传统工业文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以可持续理念为发展宗旨达成“绿色共识”,都在用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大原则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组成部分。在战略定位上,揭示出生态文明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战略部署上,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绿色”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将“美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发展方向。在战略举措上,将“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同时实施生态扶贫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形成了从目标到原则到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通过法治建设,首次创设维护生态环境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等制度,颁布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以确保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其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突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继承。其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把自然生态环境纳入到生产力范畴,揭示了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内在组成部分。其三,指明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人类必然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而生态文明是相较于工业文明更高级别的文明形态,符合人类文明演进的客观规律。其四,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指标体系,不仅仅将生态文明限于环保领域,而是将其扩展到经济、科技、社会、文化、伦理等综合领域。其五,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方向,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生态文明的“共同体”责任意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其开放的全球视野,揭示了工业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生态文明”社会的特殊运行规律。从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来说,农业文明的共同体,其目的是解决生存挑战,表现为生活共同体;工业文明的共同体,追求的核心是财富,表现为利益共同体;而由于生态系统不可切割、生态后果不分疆域,生态文明的共同体才是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主体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朝着马克思所描绘的“真正的共同体”迈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实践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根植于中国的传统生态伦理,这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成功经验。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引导全球从工业文明向新型文明转型,必将增进不同制度背景下的环境保护与社会正义,必将使社会主义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必将推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进行的“绿色实验”。

生态文明是世界上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为淬炼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重要参照。当今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学习西方完成初步现代化后,都在反思西方意识形态,都在从自身古老文明中寻找新的价值观;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一边反思传统工业文明模式,一边在各种古老文明中寻求生态智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观、和谐生态伦理观、天道人道融通论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来自东方的智慧,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超越制度、种族、信仰、政治意识形态的藩篱,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话。

生态文明是最容易凝聚共识的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必定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自身发展,必定会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一带一路”建设,必定会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也必定会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凝聚国际共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无论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还是为世界人民谋大同,抑或为了人类文明的可持续繁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前行,必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

作者: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潘 岳


    进入专题: 生态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生态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338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