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南生:大清与沙俄的第一次边界谈判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54 次 更新时间:2018-09-29 23:39

进入专题: 尼布楚条约   中俄关系  

袁南生 (进入专栏)  


康熙二十七年(1688),索额图担任清政府与沙俄谈判东北边界问题的首席代表,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两国历史上签署的第一份条约,也是清政府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份条约,是清朝外交史上第一份平等条约,索额图由此成为清政府第一位具有真正外交意义的使臣。

沙俄与中国东北本不接壤,沙俄17世纪中叶侵入黑龙江流域,先后将黑龙江流域的雅克萨和尼布楚据为己有,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清军多次抗击俄军,但每次清军得胜回师之后,俄军又卷土重来,且不断扩大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中国北部蒙古各部,与俄国接壤,沙俄一直试图控制蒙古地区,中俄关系因此受到重大影响。蒙古各部都曾为反抗沙俄而进行斗争,而准噶尔部却在沙俄支持下于康熙年间发动叛乱。康熙六年(1667),索伦某部佐领根特木尔在沙俄引诱下,背叛祖国,逃往尼布楚,投靠沙俄侵略者。平定“三藩”叛乱后,康熙集中力量准备反击沙俄的侵略。康熙二十四年(1685)和二十五年(1686),清军发起两次雅克萨反击战,挫败了沙俄的侵略,收复了雅克萨。

与此同时,清政府没有放弃和平解决的努力,于1686年委托一个从北京回国的荷兰使团带信给沙皇,提出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当时,俄国是彼得一世的姐姐索菲娅掌权,内部冲突激烈,政局不稳,对外又要与土耳其开战,自从在雅克萨败北后已无力出兵远东。在此背景下,沙俄被迫向中国求和,派出了以全权谈判大臣戈洛文为首的代表团到北京,要求谈判,并提议以尼布楚为谈判地点,清廷同意了沙俄的提议。

戈洛文为全权大使的沙俄使团近2000人,包括军队。沙皇授予戈洛文广泛的权力,不但可以和中国谈判缔约,也可以调动西伯利亚的军队和中国作战。清政府以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为谈判使团首席代表,谈判使团中还有都统、皇舅佟国纲、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左都御史马齐、护军统领马喇等,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法国传教士张诚担任拉丁语翻译,由都统郎谈、班达尔善率兵护送,1689年5月30日从北京出发。7月底,中国使团先到达尼布楚。沙俄戈洛文使团不仅迟迟不现身,还在城头上架起大炮,对准了黑龙江江面。狡猾的沙俄使团企图利用现场武力,对中国使团形成心理威慑,迫使中国使团就范。

24天后的8月19日,姗姗来迟的戈洛文使团终于到达尼布楚。22日拂晓,中俄谈判正式开始。中国使团怀着和平解决争端的诚挚态度,以为谈判会很快结束。而狡猾的戈洛文,却利用中国使团急于求成的心理,傲慢无礼地讨价还价。戈洛文一口咬定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即为沙皇陛下所领有”,可是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索额图以确凿的证据为依据,义正辞严地予以辩驳,戈洛文理屈词穷,终至哑口无言。

尼布楚与雅克萨的归属是这次谈判中争论的重点。中国同意让出尼布楚,俄国也同意撤出雅克萨,中俄双方在划分东段边界的问题上形成了共识。索额图根据出发前康熙的旨意,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正式的文本是拉丁文本,另有满文本和俄文本。

《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与沙俄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公约。整个会谈严格按照对等原则安排,双方在尼布楚地区的兵力大致相当,参加谈判的代表人数相同,都在各自政府事先指示的范围内进行交涉,没有以武力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对方,最后达成的协议也没有超出两国政府愿意接受的范围,所以苏联认为“尼布楚谈判是正式的、平等的谈判”,“该条约巩固并扩大了两国人民的和睦关系。”(葛罗米柯主编:《外交辞典》, 403-404,转引自戴逸《简明清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出版。)《尼布楚条约》谈判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以和平友好为边界谈判的出发点


康熙九年(1670)春,宁古塔将军巴海奉命派人赴尼布楚投递文书,质问沙俄侵略黑龙江,要求归还逃犯根特木尔,并建议俄方派员前来北京商谈,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尼布楚统领达尼洛·阿尔申斯基企图利用外交手段讹诈中国,指派米洛瓦诺夫等10人出使北京,在给中方的一份侮辱性照会中,狂妄地要求中国“归依于我沙皇陛下最高统治之下,……永世不渝,向我大君主纳贡”。(《俄尼布楚长官给使华之米洛瓦诺夫等人的训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第22页,中华书局1981版。)尽管如此,康熙仍本着和平解决争端的良好愿望,隆重接待了米洛瓦诺夫一行,并赠给衣帽、丝绸等礼物。

会谈中,俄方无理要求中国准许俄商“自由经商”,保证制止军民反抗侵略,等等;而对中国索要逃犯之事,米洛瓦诺夫则推说须经沙皇批准,不予答复,充分暴露了俄方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康熙传令理藩院紧急召见米洛瓦诺夫一行,义正辞严地指出黑龙江一带自古以来即属中国神圣领土,俄罗斯无故犯我边境,侵我边城雅克萨,策动根特木尔叛逃,已严重危害中国主权,本欲出兵征讨,但念及两国关系,使百姓免遭涂炭,最好是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前提是俄方必须归还逃人,停止边境挑衅。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发展贸易往来。

中方旗帜鲜明地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正气凛然,使俄国使团的外交讹诈未能成功,逗留一个月后返回尼布楚。临行前,康熙再次致书沙皇,重申“愿求永远和好,则应归还叛逃之根特木尔,嗣后勿起边衅,以求安宁” 的愿望。(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帝为索还通逃根特木尔致俄沙皇国书》,见《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第22页。)交米洛瓦诺夫转达阿尔申斯基,并派索伦总管孟格德陪同前往。此后,孟格德多次奉命前往尼布楚,就“归还逃人、停止边衅”问题反复交涉,但沙俄不予理会,谈判持续十余年毫无实质性进展。


二  以边防到位为边界谈判的支撑点


边防建设不到位,边界外交就难以到位。从服务对俄交涉出发,康熙在边防建设方面,狠抓落实。首先是组织落实。康熙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加紧编组“新满洲”,把东北各少数民族陆续编入旗籍,壮大了八旗力量,而且军事与屯戍相结合,作为组织东北各族人民抗击沙俄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次是侦察落实。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外交必须打有准备之仗。康熙十年(1671)、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两次东巡,亲自了解边防虚实,视察战舰整备情况,并着手武装收复雅克萨的军事准备。1682年9月16日(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十五日),康熙派副都统郎谈、彭春等以猎鹿为名,前往黑龙江上游侦察敌情,亲授机宜说:“尔等此行,……一面遣人赴尼布潮(尼布楚)谕以捕鹿之故,一面详视陆路近远,沿黑龙江行围,径薄雅克萨城下,勘其居址形势。……尔等还时,须详视自黑龙江至额苏里(乌苏里江)舟行水路,及已至额苏里其路直通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市)者。”(赵尔翼:《清史稿》卷104,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庚寅)

再次是后勤落实。副都统郎谈等完成侦察敌情的任务于同年底回到北京后,主张来年春天雪化时攻取雅克萨。康熙分析形势利弊后认为攻取雅克萨的条件尚不成熟,兵源、粮饷均需从内地调运,一旦受阻就功败垂成,决定调兵永戍黑龙江,建立军事基地,储存粮食,修造战船,驻兵屯田,以逸待劳,阻止俄军进一步入侵,以达到战而能胜、胜而能守的目的。

最后是军队落实。康熙将永戍黑龙江的计划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招致一片反对声。许多人畏惧黑龙江大寒路遥,对征讨俄罗斯心怀疑虑。有的人虽然也赞成征讨,但反对永戍,实际上是只想把俄军赶走了事,宁古塔将军巴海是其代表人物。康熙撤换了巴海,另派副都统萨布素统兵。议政王大臣们见康熙意志坚决,一致通过了永戍黑龙江的计划。康熙二十二年(1683)夏,萨布素率第一批乌喇、宁古塔官兵1000人抵达瑷珲,第二年秋又有乌喇、宁古塔官兵及增派的达斡尔族官兵1000人携家属到黑龙江屯守。这两批军队共计2000人,成为清朝保卫东北边疆、抗击沙俄入侵的主力。康熙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1683年12月13日),清朝正式设黑龙江将军,驻瑷珲,负责黑龙江中上游防务。萨布素为首任黑龙江将军。从此,瑷珲成为著名的边陲重镇,黑龙江将军、宁古塔将军(后改称吉林将军)、盛京将军三足鼎立,使抗击沙俄侵略、巩固边防得到了组织上的保证,奠定了以后东三省行政建制的基础。


三  以敢打胜仗为边界谈判的保障点


康熙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1685年2月25日),康熙下令收复雅克萨。为了加强军事指挥力量,康熙调整了前敌指挥机构,以都统彭春为主帅,掌黑龙江将军印,副都统班达尔善、马喇等参赞军务,萨布素、郎谈等从征,总兵力约3000人。清军抵达雅克萨城下后,彭春遵康熙旨意,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用满、蒙、俄、拉丁四种文字致书俄军统领阿列克塞·托尔布津,令其撤出雅克萨,返回俄国本土,并提出两国以雅库次克为界的议和方案。但俄军拒不撤军,以武力顽抗。清军遂于二十五日黎明攻城,击毙俄军100余人。二十六日中午,托尔布津打出白旗,开门投降。康熙听到收复雅克萨的消息后,就如何对待俄国战俘,特下圣旨,强调“抚绥外国,在使之心服,不在震之以威”,遣亲随侍卫关保等人往军前宣谕:“朕以仁治天下,素不嗜杀。尔其严谕将士,毋违朕旨,……尔时勿杀一人,稗还故土,宣朕柔远之意。”(张廷玉:《清圣祖实录》卷121,康熙二十四年五月癸巳,中华书局。)圣旨传到雅克萨,彭春向托尔布津阐明了清朝维护领土完整的严正立场和对待降敌的宽大政策,托尔布津赌咒发誓不再侵略中国。

彭春将600余名战俘遣返尼布楚,雅克萨城堡付之一炬,没有落实康熙建立哨所的旨意,擅自领兵撤回瑷珲。结果托尔布津卷土重来,8月27日再次占领雅克萨。事隔数月,康熙才得知俄军重占雅克萨的消息,立即签署了第二次进攻雅克萨的命令。1686年,在雅克萨被俄军重占10个月以后,清军再次进攻雅克萨,六月四日开始攻城,经数日激战,歼敌100余人,击毙托尔布津,迫使俄军撤回城内困守。年底,城内俄军弹尽粮绝,饥寒交迫,不得不转而求和,回到谈判桌上来。


四  以适度妥协为边界谈判的转圜点


中俄重开谈判,谈判地点改在尼布楚。中国使团,除原来的索额图、佟国纲、马喇外,另增加了熟悉东北边境情况的都统郎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和班达尔善、理藩院侍郎温达,共7人组成。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1689年9月7日),双方正式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没有适度的妥协,就没有外交。中俄历史上第一次边界谈判得以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清政府适时适度作出妥协,在果断收回雅克萨的同时,让出了尼布楚,既维护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又照顾到了沙俄的核心关切。沙俄明里暗里支持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在战略上对中国形成很大的牵制,对中俄关系影响甚大。游牧于巴尔喀什湖地区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异军突起,特别是噶尔丹夺得汗位后,不仅统治了厄鲁特诸部,而且征服了大山南路的“回部”各城,势力达到青海、西藏地区。噶尔丹野心勃勃,企图像当年蒙古铁骑那样再次横扫中亚各国,形成与清朝中央对峙的强大势力,并勾结沙俄,以实现其割据一方的阴谋。

康熙深知沙俄对蒙古地区的野心,根据国内局势的新情况,预感到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迫在眉睫,为避免两线作战,指示索额图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必要时可对俄国适度做出让步,以争取早日达成协议。所以当准噶尔部开始叛乱,索额图赴尼布楚谈判时,康熙指示他必要时放弃尼布楚,尽快缔结中俄条约,以收牵制俄国之效。索额图忠实执行了康熙旨意,维护了国家战略大局。

当然,中俄第一次边界谈判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是对沙俄的侵略本性认识不足,轻信对方承诺,以致付出极大代价。例如,清军打下雅克萨以后,托尔布津赌咒发誓不再侵略中国,可是一旦发现雅克萨清军兵力空虚,俄军立即卷土重来,迫使清军再度用兵,重新攻占雅克萨;二是保密是外交谈判成功的关键。由于担任翻译的两位白人吃里扒外,将中方谈判的某些方案暴露给了沙俄,给中方造成被动;三是外交谈判必须有战略耐心和定力,不可急于求成。清朝当时处于上升时期,综合国力在沙俄之上,且具有刚打胜仗的心理优势,中方当时本可以在上线利益上多讨价还价,但过早进入底线谈判,失去了使利益更大化的机会。

总体来说,康熙制定的谈判方针是明智的,既维护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又避免了两线作战。清朝当时必须取得东北边疆的安宁,而沙俄在无力增援雅克萨的情况下,也希望通过谈判保证其在西伯利亚的利益,指示戈洛文必要时可以让出雅克萨。这样,中俄双方有了一个可以互相接受的方案,即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之间划定两国边界,为协议的达成奠定了基础。

《尼布楚条约》的核心内容是领土分割,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确立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更主要的是以国际公法的形式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包括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收复了被长期侵占的雅克萨,遏制了沙俄的进一步扩张,阻止了沙俄与噶尔丹分裂势力的勾结,使清朝得以集中力量平定准噶尔叛乱,进而统一漠北和大山地区。虽然中国也作了重大的让步,将尼布楚及其以西直至贝加尔湖原属中国的领土让给了俄国,并同意通商贸易,满足了俄罗斯一定的侵略利益,但康熙以局部利益换取了东北边疆的全局利益,随之采取了一系列经营、开发边疆的措施,使东北边疆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国防实力都大大加强,保证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其政治意义和国际影响都不可低估。此后150年间,中俄这段边界一直比较平静,保证了两国边境居民的安宁生活,巩固了北方边疆。


进入 袁南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尼布楚条约   中俄关系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60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一枚石头 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