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希孟:水乡泽国话桥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31 次 更新时间:2017-10-23 16:00

安希孟  


有些村名不叫村,而叫“桥”。远古人在河道上搭建桥梁 ,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叫XX桥。此后形成的自家村落就叫“XX桥”或“桥上”(翼城有桥上村)。全国村名为“桥”的,33221个。外国有剑桥,也是小村庄。当然一般而言,江南水乡,桥多,北方旱地,桥少。路归路,桥归桥,一个南辕,一个北辙。


浙江金华武义敕令桥,据传为东汉刘秀敕封。刘秀被敌兵追剿,躲到桥洞下面,附近的蜘蛛爬来吐丝织网,追兵未能发现。躲过劫难的刘秀看见桥头白株树上熟透的果实,饱餐一顿。为报答此桥和白株树,他“敕令”皇封此桥,村子取名敕令桥。


浙江温岭三衙桥(村),三衙六士皆位于此地。三衙桥村名,源于三衙桥。清朝,此地三个衙门集资修桥,得名三衙桥。然而《嘉庆太平县志》却载:“连树桥港,在九都,水自泽库东行,折而南,过三衙桥,东与黄(岩)境十字泾接……三衙桥即方衙桥,与黄境四衙桥皆洋山兄弟炽盛时建。”三衙桥(村)传,“三衙六士九僧桥”。三衙桥与六士桥都在三衙桥村内,九僧桥则为路桥区的桥梁。六士桥,一说六位进士集资修建。九僧桥则是九位僧人化缘筹资修建的。三桥并称,成三、六、九。


浙江温州龙湾区状元桥(村),因南宋嘉定四年(1211)状元赵建大所造的状元桥而称名。南有御史桥(村)。


浙江宁波礼嘉桥(村),取自村中古桥“礼嘉桥”。早年村里徐、李两家。徐家在街河上造了一座桥,名“善庆桥”。李家穷,和徐家商量,两家再合造一桥,取名“李家桥”。李家为答谢徐家,就取“李家桥”的谐音“礼嘉桥”。和谐的佳话。现村中古迹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造的古桥“善庆桥”、徐氏宗祠、九十九间头、七份头墙门、“礼嘉桥”原桥栏等。


浙江湖州德清县有一座子思桥(村)。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浙江杭州西湖区有慈母桥(村):明代司农少卿葛寅亮家住葛衙庄,其母娘家在龙门坎,回娘家必经龙门溪。溪畔无桥。葛寅亮功成名就,就在龙门溪上建桥,取名“慈母桥”。凄美的传说。


绍兴是水乡和桥乡兼而有之,以桥命名村庄是绍兴村名特色:有的是桥蕴涵典故,有的是桥的地理位置,有的是桥的特点,如,东双桥(村)、八字桥(村)、夏履桥(村)等。绍兴八字桥,全国重点文物,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宝祐四年(1256)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村名尾字为桥的,浙江宁波方桥(村),坐落在福泉山鸣角嵝(lǒu)的山麓,含六个自然村。一条宽敞的溪流穿村而过,溪上一座石桥,铺着石板,桥面仿佛方形,叫“方桥”。村以桥名。 山顶保留古代军事建筑“隘口”,垒着石墙。戚继光曾驻守于此。浙江乐清以桥命村的地名很多,邬家桥是其中之一。邬家桥古称龙川。邬家桥应当是邬姓人家的聚居地。


浙江余杭区良渚镇七贤桥(村),魏晋时期,文士们崇尚老庄哲学,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七人,常居住在这里的竹林之下,酣畅吟诗,世谓“竹林七贤”。据说 “竹林七贤”在此地游历聚会,故村名为七贤桥村。


江苏常州溧阳,村庄多以桥命名,故曰,一桥一村庄。溧阳水网密布,沟渠交错。水多的地方,桥也多。以桥命名的村镇也多。溧阳很多古桥烟消云散,但桥名却留存在地名中。溧阳的村镇,多以桥命名,例如汤桥、余桥、平桥、别桥、竹箦桥、殷桥、夏桥、胡桥、八字桥、贝桥等。今日别桥,即昔日甓(pì)桥。砖砌。古称“安乐桥”,是溧阳最早建的桥,始建于隋代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至今已有1398年。“甓甃(zhòu, 甓甃,砖壁)两岸取其固”。甓就是砖,在两端用砖砌成桥堍(tù, 桥两头),故称甓桥。后来被错写成别桥。


用竹子搭成的桥叫竹箦(ze)桥。传说河的两岸,垂钓的老者用河边竹子搭成一座竹桥。因桥面竹编呈床席状,被称为“竹箦桥”。溧阳市有竹箦镇余桥(村)。明万历年间造木桥,清乾隆庚子年重修,改为石桥。


溧阳城里有夏桥(村),夏桥,古称“下桥”。 下桥,因在溧阳城下水关东的下游,故称。 南宋绍兴年间,因桥靠近秦梓府第,故又称“秦公桥”。秦梓是秦桧的哥哥,原籍江宁,宣和六年(1124)登进士第,居官清正,不愿与秦桧同流合污,故迁居溧阳。初住上黄镇尚典村,后住溧阳下桥。下桥是桥的名称,也是一个自然村的名称。


广东揭阳普宁平定桥(村),原名黄大桥,又名黄殿桥。南宋陈氏从福建莆田竹木街来此定居。村东北有桥名黄大桥,系黄姓所建。潮州方言,大与殿相近,年久被转称为黄殿桥。相传,北宋兵征南时,扎营于此,为祈早日平定,故村名又易为平定桥。


江西大余县斑竹桥(村),或名竹桥(村),少数民村庄。 整个村庄姓“蓝”。方志记载斑竹桥的由来:以前,在通往村庄的主要路口有一座桥,建桥的材料都是斑竹,村庄因以为名斑竹桥。江西抚州竹桥(村),金溪挨村而过,一溪如带,上架竹桥。元末明初始建竹桥古村。


山东德州砥桥,紧靠漳卫新河。大河决堤,仅残存一角,名铁角镇,后河上建大桥,借中流砥柱之意,取桥名砥桥,后为村名。山东微山九孔桥(村),谱载,刘氏于咸丰元年迁来,定居于九十九孔桥(又叫乱石桥)边,取名九孔桥(又曾名刘庄)。贵州铜仁有七眼桥(村)。


安徽黄山汗山桥(村),又名撼山桥(村),原名“蓝天桥”。岳飞率军大败金兵,金兀术对天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后人把他感喟的地方蓝天桥改为“撼山桥”。民众误写成“汗山桥 ”。


河南焦作马范桥(村),附近还有陈范桥、刘范桥、石范桥,都与范桥有关,主要居民分别为马姓、陈姓、刘姓、石姓。范桥名称与战国范雎有关。范雎(前338——前255年),亦名范且,更名张禄,潜入秦, 慷慨陈词,宣扬“强国”梦。秦王拜范雎为相,用“远交近攻”策略。后自责谢病,归相印,不久病死。刘范村有范雎墓,石刻“秦国丞相范雎之墓”,碑上镌刻《祭秦相范雎文》,2010年立。 刘范村传说范雎死后葬于此。后来刘、郜、李三姓迁居此地。郜姓取名郜范(村),刘氏取名刘范(村),李氏李范(村)。沿河有几个村庄,范雎在河上建了几座桥,百姓称为“范桥”,后来这几个村庄便以村中居住人数多的姓氏冠名,这就是马范桥、石范桥、刘范桥、陈范桥等村名的由来。据说范雎显贵后,遍散家财,流传至今与范雎有关的村名还有刘范(村) 、郜范(村)、李范(村)、北雎(村)、南雎(村)等。


河北唐山玉田不少村名带有"桥"字,如丁家桥、江家桥、杨家板桥、刘家桥、李家桥等等。人们在河道上搭起简易的桥梁,并在桥名之首冠以自家姓氏。村庄有桥,会在村名后面加一个“桥”字。河北玉田彩亭桥镇,金代晚期,学士杨绘(字彩亭)退休回乡,定居蓝水之畔。当时,没有村名。他出资在蓝水(今称蓝泉河)上筑起三孔拱券石桥,名为彩亭桥,后来就有了彩亭桥(村)。 它和金朝卢沟桥都是载于《大明一统志》(顺天府•关桥部分)中的十三座古桥之一。以桥为(村)名,如王桥、李桥,系河北古卫河、古漳河沿岸(村) 所在地有木桥,居民以王姓、李姓为多故也。


北京门头沟村名与桥梁有关。龙泉镇的村子孙桥,也叫孙家桥,始建于明代,单孔石桥。梁桥也叫梁家桥。梁桥是因为城里的官人梁九公出资修建。


太原豫让桥,即赤桥。春秋战国时,智伯家臣豫让潜伏石桥下,行刺赵襄子未遂,此桥遂更名豫让桥。明万历《太原府志》:赤桥“在太原县西南七里晋水上,智伯引水灌城。初名豫让桥,至宋太祖凿卧虎山有血流成河,故改今名”。赤桥所在的村因而被命名为赤桥(村),村观音堂碑文:“石桥村曾名刘村、韩村”。 太原小店区有西桥(村)、东桥(村)、橙桥(村)、赤桥(村)、邓桥(村)、洋灰桥(村)。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吾乡吾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56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