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自强到疯狂的韩国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22 次 更新时间:2015-08-18 21:35

进入专题: 韩国  

王义桅 (进入专栏)  


韩国人有很强的民族意识,这种意识甚至有一定的民族优越感,正是这种感觉,韩国处处皆称大。但“大”遇到了美国,又无奈做起小来。


在韩国感受“大”


作为做惯了自豪中国人的我,生活在韩国,对韩国人深表好感、深感同情。韩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站起来过,始终生活在大国的阴影下:先是中国,后是日本,现在是美国。因此,他们的历史书上流露出一种悲情意识并折射出一种纯洁感——朝鲜民族最无辜、历史最干净,从没有入侵过其他国家,虽不断被外国入侵,但自强不息,顽强地生活到现在。

韩国人有很强的民族意识,甚至有一定的民族优越感。近年来,韩国的文化产品在中国以及一些其他的亚洲国家很流行,这些韩剧以及韩国电影无形中向观众刻画了一个美好的韩国:俊男美女到处都是,韩国生活水平很高,科技也很发达……这让韩国人自豪不已。韩国人的自豪是有理由的。50年前韩国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但是发展到今天,韩国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以上,进入富国俱乐部经合组织,此外韩国也诞生了一批全球500强企业。韩国这个国家国土面积只相对于我们的吉林省,自然资源贫乏,产出却占世界第11位,钢铁、造船等许多行业在世界名列前茅,的确不容易。其中,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韩国精神——外界常称为韩国民族主义的因素——在起作用。前总统金大中曾说,韩国的理想就是赶超日本。这塑造了韩国人理想大于现实的民族主义。韩剧近年的大踏步走向世界,直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刺激,也是振兴韩国的那股劲在起作用。当然,这股劲儿,走过头了,就造成麻烦。黄禹锡神话的塑造和破灭,折射的是韩国社会的悲剧。黄禹锡曾被塑造成现代版的大长今,可惜被韩国政府的急功近利葬送了前程。

韩国人比较精致,性格虽继承了不少蒙古人的豪爽,但由于资源匮乏,生活追求精致、节约,特别爱面子。不化妆上街是不礼貌的。不仅如此,男男女女纷纷整容,给世界留下美丽。凡到过上海的,说起上海女人的印象,很少不提及穿睡衣上街的陋习。这种追求完美的偏好,也反映在韩剧的精致上——韩国有学生告诉我不喜欢中国电影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影视剧太粗,以至于去过韩国的中国人比较脑中的韩剧印象,都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但我想,呈现给世人最美好的一面,是一种善良的表示吧。

这种成就也滋生了韩国人的自大情结——可以相信,朝鲜半岛要是统一了,这种自大情结一定会进一步发酵。去韩国前,我还没有如此体会到大的感觉、大的好处。从大韩民国、大韩航空、大统领(总统)、大长今、大学校(指大学,高等学校则指高中)、大学院(研究生院)。心想,相对于大学生,博士该称大博士吧。这种大的情结也给了我们。去年夏天在中华TV热播《长征》电视剧,韩国人翻译成《大长征》。的确,什么都喜欢大,就是不要犯错误的好,否则就是大错误啦!

在去年10月新落成的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据说是世界第六大,一幅朝鲜古代的世界地图深深地吸引了我:第一幅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朝鲜,朝鲜的地图被绘成中国的1/5大;第二幅发现旁边还有个小日本,比朝鲜小很多。

当然,大有大的好处,也有大的难处。我所任教的国际学大学院体制,就值得中国学习。全部课程用英语授课,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开设与国际有关课程。来大学院学习的外国学生一般也自觉地学习韩语,一来办事方便,今后找工作也有了通行证;二来奖学金优先给予会韩语的同学。这比我们一定先得通过汉语水平考试才能入校的做法就更开放、更高明。

可是话讲回来,自大而排他,大概是韩国人的一个缺点吧。

去年夏天,我和夫人以及她班上的一位美国学生山花一道从仁川乘船去青岛。山花是中国人的媳妇,中文不错。我们在海关出境处有说有笑,不自觉踩过了黄线。只见保安冲着美国学生呵斥,对我则不闻不问。学生比我大,不可能误以为我是老师。山花很不服,用标准的韩语回敬了几句。她在韩国生活了九年,对韩国人的排外习性很了解,跟我解释说,只因她是白人,看得出是老外。我不开口,保安大概以为是自己人了。

没有韩国的身份证,寸步难行。不说买新手机要身份证,连网上订电影票,都得身份证。每每老早去COEX的电影院买票,都说没票了。只得事先求助于助教。开始很不习惯,细想起来可以理解:在这狭小的朝鲜半岛里,生活那么点人,强国环绕,如果不团结,任凭大国自由通婚、自由贸易和自由流动,朝鲜民族在历史上早就被同化了!这再次表明,朝鲜民族的民族主义首要的是显示存在,维护区别于外部环境的集体认同。相比,中国人就大大咧咧得多,因此有所谓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便是条虫的说法。

为了满足韩国人的自大情结,表明朝鲜历史是独立于中国而存在,近代韩国人虚构出一个朝鲜民族的始祖——檀君,并将此塑造成正统史观,否认箕子朝鲜的修正主义历史观。其实,檀君的现象可能就源自于我们的《山海经》。


在韩国认识中国的另一面


家对面是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刚搬进来,看到窗下的五星红旗,还以为是中国大使馆。于是开玩笑对中心院长朱参赞讲,我在韩国,也是在红旗下成长呀。

每天早上,开窗见青瓦台,目睹太极旗飘扬。8月15日光复节,市政厅墙上挂满了太极旗。与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相比,韩国人多了几分虔诚,甚至是原教旨主义感情。

对韩国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有太多的误解,可往往自以为得之焉,这种看似熟悉其实陌生的感觉集中体现在对韩国精神的认识上。

在韩国,我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一回事儿,或者这么一种对中国的理解。光到西方,恐怕是认识不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本来面目”吧。

韩国的历史书籍将1895年甲午战争称为“清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而把后来的抗日战争称为“中日战争”(Chinese-Japanese War);参观江华岛时,博物馆内把元朝对朝鲜的入侵称为蒙古人入侵……似乎清朝、元朝都不是中国朝代。潜在的逻辑就是中国等同于汉族。的确,韩国人内心难以承认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概念,除了受到西方民族概念的影响外,我想主要是担心韩国人成为中国的朝鲜族。

与外交部高官和韩国著名学者交谈,当问及对方对中国崛起的看法时,对方竟抱怨前任中国驻韩国大使李滨才40多岁,让他们联想起袁世凯27岁被清朝廷派往朝鲜做总督的羞辱,并且称“中国在历史上990次入侵朝鲜半岛”。我顿时傻了眼。我们常说,中韩民族有3000年友好交往历史(当然去年9月在首尔召开的华商会已经改说“中韩民族有着5000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因为按照檀君的正统史观,朝鲜半岛历史推前了2000年),中国岂不每3年就要入侵朝鲜半岛?原来他们把朝贡体系下中国履行平息其内乱义务说成是干涉朝鲜内政,乃至入侵他们了。看过韩文未经删节版《明成皇后》,对此有所体会。中国人肯定觉得冤枉。明万历年间,为了帮助朝鲜平息壬辰倭乱,明朝伤筋动骨,导致国库空虚,其后在灾荒的刺激下,最终酿成张献忠、李自成起义灭亡明朝的悲剧。

韩国人对中国心存芥蒂,除了对历史的不同解读外,朝鲜战争以来形成的反共情结,是另外一个重要思想根源。这种反共情结往往与亲美情结交织在一起。参观战争博物馆,很能领会韩国人的历史观和政治观。他们对朝贡体系的理解和我们历史书上很不一样。朝鲜战争爆发,被说成是北方共产主义的入侵,中国人民志愿军无疑是被列为共产主义洪水猛兽的。长期的反共教育,兼之韩国男子全部要服兵役,强化反共观念,使韩国人普遍对中国产生敬畏感。一天在街上走,对面驶来一辆面包车,车顶喇叭反复播放反共、反北口号。那天以后,我在政治课上现身说法,解释自己成为共产党员过程时,韩国学生脸色很难看。期末作业,不少同学说,这门课彻底改变了他们对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看法——他们不再是以前书本里描述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怪物;原来这么好的老师也是共产党员!

在韩国,常常感受到他们是用西方的国际体系来解释东方历史的,所谓中国数百次入侵朝鲜半岛、干涉其内政说,无疑是建立在国家主权概念基础上曲解古代东方国际体系。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说,你们都是在西方的话语氛围长大的,不识汉字,竟要靠韩文、英文翻译了解你们用汉字书写的典籍,悲哀啊!

是的,太极旗在飘扬,可怎么反射出星条旗的影子?


一下雪,青瓦台就成了白宫


冬天的第一场雪,打开窗户,惊呼——青瓦台变成了白宫啦!无意识对妻说出这句话后,倒引起我的沉思——这不是韩国处境的写照吗?的确,正如电影《台风》所显示的,危机时刻,白宫就搬到青瓦台了。危机时不能自保,平时也就不能自主。美国总是通过制造威胁、塑造认同、牵引视线等方式操控韩国主流意识。美国不急于解决朝鲜核问题,显然是在调控威胁、保住韩国,毕竟韩国的内政外交是威胁主导型的。对韩美同盟的“离心离德”和韩国会倒向中国,我们不能自欺欺人。美国最终决定了中韩关系能亲密到什么程度,因为对韩国而言,如果说朝鲜的威胁就是风,那么美国手上便揣着风筝的线。

美国驻首尔大使馆有近600名员工,雇了一半以上的韩国人和美籍韩裔人。美国对韩国的监控,可见一斑。美国的民主紧身衣,至今束缚着韩国精神。说韩文没有说英文更受尊重。和韩国学生高明诚一道参加华商会,对方竟与同胞说英文。不等我问,便解释说,这样更受重视和尊重!真是,韩国既为亲美所值,也为亲美所累。在韩国军队的指挥权方面,韩国国内有一股声音要求收回韩国军队在战时的指挥权。因为按现在的规定,韩国军队在战争时期的指挥权属于美国。由于美国的影响,光会韩文是不能进入韩国的主流的。因为韩国的主流阶层都是美国培养的,英语是他们的通行语言。美国驻韩国大使没有会讲韩文的。对于美国的傲慢,他们觉得没有必要。韩国除了生闷气之外没有任何办法。不过反过来说,一旦有事,在中韩间选择盟友,多数韩国人现在还是选择了美国,原因很简单,在他们心目中,中国有“原罪”——历史上数百次入侵朝鲜半岛、现在有领土野心(汉城改名的深远意义也是防止日后中国对朝鲜半岛的领土或势力范围觊觎)、未来有恢复朝贡体系企图;美国最起码没有领土野心吧。

亲美国的成果和代价,集中体现在韩国式民主制度上。可以说,韩国既为民主自豪,也为民主所累。游行示威者,似乎是韩国政治的职业演员。生活宽裕、相当保守的农民示威者,拿我夫人的话来说,就像“被宠坏了的孩子”——韩国农民才占总人口的7%(农业占产值的5%),奈何不时掀起巨大风波?这与韩国的选举政治和工业化历程有关。由于韩国的工业化发生在近二三十年,致使城市里的韩国人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都有亲戚在农村。下大雨时,城市人惦念的是农村亲属的庄稼是否被淹。韩国人口1/4集中在首尔,广大农村地区人口虽少,但选区面积大,像极力反对开放大米市场的民主劳动党部分议员的选区就包括种植大米的农村地区。就这样,韩国农民早已组织起来影响政府农业政策。卷入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韩国政府不得不屈服于农民压力,常常为五斗米折腰。

卢武铉政府是韩国历史上最弱的政府,农民的表现也空前频繁而激烈,泡菜风波便是在胡锦涛访韩前夕掀起的。那些只是服兵役的瘦弱警察,许多还戴着眼镜,如何对付得了他们!阿狗阿猫都骂卢大统领(卢武铉总统)。反对党将民主为反对而反对的功能发挥到极至。媒体从来就是跟政府捣乱,以至于卢武铉政府规定官员不能接受《朝鲜日报》的采访。《朝鲜日报》观点保守,仍然是韩国第一大报。看来,提前搞民主,也提前享受其弊端。和台湾一样,议会打架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此弱的政府,哪来的权威性?其内政外交战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一日,参加欧盟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国际会议,遇到一位韩国教授。听到我在延世访问,马上说,他也是延世大学政治外交系本科毕业。跟我拉近乎。不料话音刚落,马上补上一句——我的博士是在美国拿的(高露洁的博士)!一副很自豪的样子。似乎美国的博士具有合法性似的。所以,尽管如今有600名韩国人在中国拿到博士学位,但在韩国仍然矮人半截。许多的中国问题专家,中文竟然是在美国学的。

开学典礼、招生发布会,我任教的延世国际大学院就把全体教员请去与同学见面,一一介绍老师:几乎全是美国博士,什么哈佛、弗莱彻等等,总是最后轮到我这位复旦博士,似乎我是贫农出身。心里倒觉得好笑——韩国人,你什么时候长大?!

进入 王义桅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韩国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49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