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与方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32 次 更新时间:2017-01-07 01:39

进入专题: 中国金融改革  

李扬 (进入专栏)  

尊敬的洪崎董事长,郑万春行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民银智库50人论坛成立大会。我现在名头很多,但是能够被选为民银智库50人论坛副理事长,感到很荣幸,因为这代表着我国智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方向。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成绩。

我们在这样一个智库中,首先要讨论一些大事情,发出我们不完全是官方的声音。一个多月以前,我跟洪崎董事长参加了有关部门组织的一个研讨会,主要讨论即将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一个文件。当时,大家有一个共识,应该做一个中国金融改革的民间版本。我认为,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不能像以前那样四平八稳地从机构、产品、市场、监管、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等方面一条道路平铺下去,而是需要弄清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以及中国金融缺什么?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短缺的东西补齐。下面我谈六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中的基准体系

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健全利率、汇率和国债收益率曲线。如果利率不能反映资金供求,如果汇率不能反映人民币和全球其他国家的对比关系,如果国债收益率不能反映出我们无风险收益在各个期限的变化,那么金融配置的效率就会出现问题。第一,利率市场化更重要的任务还在后面,因为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由资金供求决定;第二,利率本身要有一个体系;第三,我们的货币当局在对利率进行调控的时候,一定要用市场化的手段。现在,我们的利率表面上好像已经市场化了,但仔细看,资金的供应和资金的需求都是被行政的力量层层束缚着。因此,即便最后一层交易是市场化的,形成的利率也是有问题的。按照中国储蓄和投资的对比关系,中国的利率早应该为零了,但是现在我们还是这么高。全世界为什么要是零利率和负利率呢?因为全球的储蓄大于投资。实际上,中国的储蓄早就大于投资了,从1994年开始就是这样,但是中国利率一直由行政控制着,对需求进行管制,对供应进行管制,形成的利率肯定是不能很好反映资源配置效益的。现实中,我们是没有市场利率的,只有一个具体的利率。实际上,利率应该是成体系的,多种市场利率是互相沟通,这个体系中有核心利率,也有周边利率。这就要求各个市场是不分割的。中国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多个市场彼此分割,特别是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分割,这将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利率体系,从而对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产生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中央银行需要采取市场化的调控。现在看,中央银行越来越多使用利率手段,但是主要用行政化的利率手段。比如中央银行把利率从0.25%调整到0.20%,各个金融机构跟着做账,并没有考虑资金供求是不是能够在调整过的水平上达成均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利率手段很难充分发挥有效的调控功能。因此,我国利率改革还在路上。

“8•11汇改”目前也被国际市场误读,这个改革应当说是市场化方向的,但由于它在我国宏观调控能力被全世界质疑的关口推出,被误读为是逆市场的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一定会被市场理解。

收益率曲线的编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过这么久还没有太大进展。现在看起来,这还是金融市场中的老问题——五龙治水,而且缺少一些关键期限和关键点上的相对应的债券,我国的债券基本上都是中期的,短期的、长期的很少,甚至不同的债由不同当局在管理,不同债券相对应的供应和需求并不完全相同,于是形成的价格也不相同。到底什么是中国的无风险收益曲线?其实在市场上也是混乱的。这种混乱一定是干扰资源配置的,一定是不利于我们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一个战略决策的落实。

二是中国金融体系需要组织、动员并配置长期资金

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从1994年开始已经变成了一个资金过剩的国家,这其实构成很大缺陷,即所谓期限的错配。对于金融部门来说,期限错配是常态,但期限错配过于严重、过于长期化,这就变成了问题。目前,中国资金期限错配过于长期化,过于严重,需要的资金都是长期资金,但资金供应基本上都是短期的。借短用长是我们的一个老毛病,银行的金科玉律是不能发中长期贷款的,现在我国中长期贷款比例从2014年开始超过50%,现在接近60%,风险是非常大的。我们需要有所谓的直接融资,需要有资本市场,这是中国经济未来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即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资本市场?

我是中国资本市场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我曾经满怀激情说,要在中国引进资本市场,但后来受各种各样原因的制约,我们只能不断地修改,修改成一个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现在的资本市场向什么方向去发展?这是很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资本市场迄今为止实际上或多或少是模仿美国,但是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美国,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都没有像美国的。简单的说,曾经在全世界掀起了高潮的,有几个成功的?只有在美国是成功的。资本市场其实是一个文化,必须结合中国的文化和整个政治、历史传统构建我们的资本市场。简而言之,20余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基本无关,对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贡献不算大。

当然,我们分析长期资金供应时,一定要考虑到中国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还在投资上,投资的领域主要在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机制并不完备,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配,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与城市化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发展与居民住房有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这三个领域还是问题重重,如果这三个问题不解决,下一步就很难再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不只是把眼光注意到普罗大众,而是我们整个金融业的一个根本,这是意识的转变。我们必须把金融从一个为富人服务的行业变成为普罗大众服务的行业,转变整个运行的技术基础,转变一些组织监管等。近年来,互联网、数字化快速发展,为金融服务普罗大众提供了更多的方向和路径。

四是建立支持中国版的全球化金融体系

现在,全球的趋势是去全球化,更准确地说,是以发达经济体为导向,由他们倡导、发动和引导的全球化已经寿终正寝,他们自己也在抛弃全球化。美国在奥巴马政府期间强推TPP和TTIP,并把中国排除在外。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具有伟大战略意义。原来提出“一带一路”的时候确实就是一个理念,但这个理念是体现了中国智慧的一个理念,它指出了一个方向,指出了一个路子,这个方向和路子与发达经济体的方向和路子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对穷国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沿线都是穷国,我们是解决穷国最基本问题的全球化。什么基本问题呢?就是制造业、基础设施、大宗产品发展问题,这是沟通各种文化的全球化。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代走下来的一个全球化路径。所以,我们要认清当今全球化的新趋势,沿着这条新趋势来设定我们的金融指示体系。

五是做好未来几年金融风险管理工作

金融风险等方面的问题,明年肯定比今年大,后年也许会更大。只要按照中央的定位,随着经济新常态特征越加明显,我们面对的形势将会日益严峻,金融风险问题将会日益显现。因此,做好未来几年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任务。

六是推进金融改革需要坚持三个原则

金融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市场化原则;二是法治化原则;三是全球化原则。我们需要基于以上三个原则来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风险的过程是一个强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这将对中国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目前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很好地规划我们的未来,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我们必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世界的发展,我相信这一天一定能够到来!

谢谢!(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订阅号“民银智库”2016年12月22日



进入 李扬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金融改革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75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