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冷眼向洋看世界

——读周建明教授主编的《美国的国防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88 次 更新时间:2006-07-12 21:49

进入专题: 国防转型  

张文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新军事革命”(The New Military Revolution)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世界军事力量趋向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动向,也是促使中国思考如何打赢一场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肇因。然而,随着小布什政府在新世纪之初的上台,美国又正式提出“国防转型”(Defense Transformation)的概念。什么是“国防转型”?它的缘由是什么?包含那些内容?对中国具有什么样的含义?近日,周建明主编的《美国的国防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对上述问题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回答。

该书作者认为,自美国国防战略界于克林顿政府后期提出“国防转型”的战略理念,到小布什政府上任后立即把这一理念付诸实施,反映的不仅是提升美国军力的主张,而且是在根本战略理念上抛弃了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接触战略”,转而以追求绝对优势和绝对安全的新保守主义为圭臬,其核心主张是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以维护美国不可挑战的霸权地位为最终目标。为此目的,美国必须打造一支能战胜一切威胁和任何对手的军事力量。作者指出,与自由主义相比,新保守主义不仅重视美国今天面临的威胁,更强调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它主张要尽可能长期地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就必须提前打造具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而“国防转型”的出发点正是从“基于威胁”转向“基于能力”,强调不以某个特定威胁为对象,而以能够战胜所有对手为目标,来对美国现有的国防力量进行全面改造(transformation,即“转型”)。美国战略决策者头脑中的战略理念发生的这个根本性转变,就是“国防转型”所体现出的最明显的特征。

从美国整个国家安全战略来看,“国防转型”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国防战略的范畴,而涉及到了美国整个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型。具体地说,新的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更依靠战无不胜的军事力量,而不是依靠外交力量。从小布什政府上任以来美国对外政策与行为的历史来看,这一思路已经得到贯彻执行。按照美国国防战略精英们的预计,“国防转型”的时间跨度至少为20年,所要转型的对象不仅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等传统军种,还包括太空能力、信息网络等具有现代意义的军事力量;不仅涉及到美国的核战略、反恐战略、国土防卫、情报与后勤等方面,还涉及到现代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美国驻外军力部署的调整等。《美国的国防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书对上述所有方面的转型计划均有详细介绍和精彩评价,这也是全书的主体部分。限于篇幅,这里不拟赘述。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美国的“国防转型”对中国的影响。该书对此辟出专门章节进行分析。作者认为,虽然美国的“国防转型”不是专门针对中国、而是为了美国自身的长远战略利益而提出的,但中国又确实在“国防转型”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国防转型”在客观上也确实将对中国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作者认为,既然美国的国防战略精英们已经把中国定位为美国潜在的“战略挑战者”、“最有潜力”的军事竞争对手,那么旨在通过军事实力维护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国防转型”在客观上必然对中国构成极大的地缘战略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于美国力图在军事方面保持远远超过中国的巨大优势,也来自于因把中国看作未来最主要的战略对手而使美国越来越重视亚太地区的全球军事战略部署。这种压力将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美国在中国周边进行的大规模军事部署;二是美国力图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同盟关系;三是美国在台湾问题的持续介入和干预。如何有效地应对上述压力,将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战略课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国防转型”是值得我国的国防战略研究者、国际关系学者、从事军队工作的同志、军事爱好者以及所有关心国家命运的读者认真关注的大问题。

看来太平洋仍不太平。

美国的战略转型正在继续,“国防转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它构成了中国无法回避的外部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的国防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书只是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在战略领域,中国学术界所涉猎的并不多。我们相信,随着《美国的国防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书的出版,会有更多的国人关注我国的战略环境和战略设计,在这个领域不断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进入专题: 国防转型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5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