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中国近代政治哲学国际研讨会召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81 次 更新时间:2016-11-08 10:41

进入专题: 孙中山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2016年11月4日下午2时,孙中山和中国近代政治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战略与管理》杂志社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国卫斯理安大学、法国远东学院、《战略与管理》杂志社的15位学者与会。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孙中山和中国近代政治哲学”。

研讨会分为上下半场,主持人分别是北京大学干春松和首都师范大学程广云。围绕着本次大会的主题,与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精彩的发言。


在大会发言的上半场,程广云教授首先做了题为《革命与建国:孙中山的政治哲学》的报告,他通过对于《孙中山全集》的梳理研读,从“早年探索、三民主义、建国方略、晚年转向”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孙中山的政治哲学思想。之后田飞龙副教授以“过早综合、表面创新与党国纠缠”为题做了报告,并总结孙中山是理想的民主先行者、失败的党国规划者、古今中西的扳道工、第三共和的伏笔人。陈明教授通过对孙中山“心理建设”的深入分析指出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国族建构的重要性,这是我们今天还没有充分重视的问题。唐文明教授认为理解孙中山不应该停留在其本人的思想和时代,还应当回溯到晚清,特别是怎么从保国、保种、保教的议题转到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主张。


在下半场的发言中,干春松教授指出孙中山是从传统政治哲学家转向现代政治哲学家的第一人并认为如何看待孙中山是理解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重要节点。安靖如教授简要介绍了“进步儒学”(Progressive Confucianism)的观念,并通过对牟宗三“新外王思想”的分析,指出儒家在未来应该同时注重德、礼、法三个方面的建设。陈壁生教授指出从儒学的角度来说,“素王”说是解释与反思中国革命最有力的理论,可以将孙中山所做的努力,放在整个革命史中进行反思。杨澜洁博士提到孙中山和陈独秀的革命面对不同人群,同样是中国近代的革命家,他们之间的异同和差异需要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注意。盛珂副教授针对安靖如教授和陈壁生教授的发言,指出牟宗三作为继承心性传统的理学家,意图完成经学传统的外王事业,这是“不可能的任务”。随后,与会学者就本次会议主题进行自由讨论。

今年正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借此机会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和《战略与管理》杂志社举办本次研讨会,一方面表达了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缅怀,更重要的是力图深入探讨孙中山思想的丰富内涵以及由此引申的中国近代政治哲学的相关问题。

    进入专题: 孙中山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活动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00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